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22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4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取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治疗优势,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并且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较低,患者的早期预后相对较为明显,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而行双节段颈前路手术治疗15年以上患者资料。将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CADR和ACDF两组。CADR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49.73±10.26)岁(范围32~70岁);混合型颈椎病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7例;C3,4、C4,5节段1例,C3,4、C5,6节段2例,C4,5、C5,6节段7例,C5,6、C6,7节段5例;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9.10°±4.00°;随访时间为(189.07±13.51)个月(范围162~210个月)。ACDF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2.60±8.83)岁(范围32~68岁);混合型颈椎病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脊髓型颈椎病15例;C3,4、C4,5节段1例,C4,5、C5,6节段15例,C5,6、C6,7节段4例;术前手术节段ROM为8.31°±5.23°;随访时间为(184.20±21.39)个月(范围156~222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末次随访时评估两组患者颈椎整体ROM、手术节段ROM、邻近节段椎间盘Miyazaki分级、Odom分级及并发症。结果CADR组JOA评分由术前(13.20±2.64)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5.93±1.22)分,JOA改善率59.44%±60.86%;NDI由术前27.60%±6.44%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5.07%±9.71%,NDI下降12.53%±9.64%。ACDF组JOA评分由术前(12.93±2.46)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5.65±1.25)分,JOA改善率60.51%±43.17%;NDI由术前30.80%±8.11%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2.80%±6.31%,NDI下降18.00%±8.34%;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及N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ROM:CADR组为38.33°±12.31°,ACDF组为31.11°±8.65°;手术节段ROM:CADR组为6.51°±4.61°,ACDF组手术节段已融合而丧失活动度;两组颈椎整体RO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P=0.049)。CADR组上、下邻近节段颈椎间盘Miyazaki分级升高发生率分别为40%和47%,新发椎间盘突出率分别为20%和13%;ACDF组上、下邻近节段颈椎间盘Miyazaki分级升高发生率分别为45%和50%,新发椎间盘突出率为25%和40%;两组下邻近节段退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36)。末次随访时CADR组Odom优良率为80%(12/15),ACDF组为85%(1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698)。CADR组和ACDF组各1例翻修。结论双节段CADR术后远期疗效与ACDF相当,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且在保留颈椎整体活动度和降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方面优于ACDF。
简介:摘要:对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的探究。方法:选择了安丘市中医院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在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中收治的100例早期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组行胸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术后2周肺功能的指标变化。结果:肺段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均低于肺叶组,且肺段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肺叶切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肝段切除术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采用肝段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短,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肝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胆管切开取石术,并且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奇偶数交替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使用开胸肺叶与肺段切除术,观察组33例使用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治疗中,使用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效果良好,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且也能够优化肺功能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早期肺癌的患者76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d及术后3d的VAS评分、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为2组术后1d的VAS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3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可减少肺功能损伤,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60例在本院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疾病患者,选取方式为随机。我们将参与本次调查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6.66%,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均差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疗中可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后凸角度数、椎体前缘高度,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为(18.03±1.98)°,椎体前缘高度(21.07±3.10)mm;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为(6.01±1.33)°,椎体前缘高度为(31.79±2.54)mm。术后6个月,患者的后凸角度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02、15.28,P均<0.05)。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20例、B级14例、C级21例、D级9例、E级6例;术后Frankel分级为A级16例、B级7例、C级8例、D级9例、E级30例,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1,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简介:背景:腰椎手术常伴随大量失血,且失血形式不仅局限于术中可见的显性出血,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同样意义重大。目的:通过对腰椎多节段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即刻血常规的监测,以及手术过程中显性出血的准确计算,研究腰椎多节段内固定手术过程中隐性失血的情况,从而更科学地了解患者失血量变化,及时纠正贫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统计患者身高、体重、手术节段及手术当天早晨及术后1h内血常规检查结果以获取患者血细胞比容信息,并准确测量手术前后纱布重量、术中液体冲洗量及吸引器内液体量。根据以上数据,通过Gross方程计算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理论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男34例,女44例,平均年龄(55.3±15.2)岁。手术时间(134.2±30.0)min,麻醉时间(162.0±32.5)min。患者理论总失血量为(726.5±276.3)ml,其中显性失血量(396.6±155.3)ml,隐性失血量(329.8±234.6)ml,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42.3%。结论:腰椎多节段内固定手术过程中存在大量隐性失血,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单纯靠显性失血评估患者贫血及循环情况。重视隐性失血、准确评估患者失血量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胸腰椎段脊柱损伤,讨论实施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开放直视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处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是临床上的重点医疗对象,该病的治疗必须通过手术来完成。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康复。建议在日后的治疗中,选择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方法来完成,可进一步的缩小患者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简介: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术30例,采用全胸腔镜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30例成功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肺舌段8例、尖前段1例、左下肺背段9例、基底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背段9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肺转移瘤2例,肺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术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肺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术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出血量136ml,术后拔胸管时间5d,术后住院时间6d。1例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41min,术中出血量128ml,术后拔胸管时间4d,术后住院时间5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肺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学模型拟合精确的胰腺节段切除术(CP)学习过程曲线,为更好地了解CP手术方式的练习过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同组医师在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施行的73例CP患者数据,按照时间排序标号。利用移动平均法(MAM)和累积求和法(CUSUM)精确分析学习曲线,并以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阶段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MAM和CUSUM拟合的学习曲线将CP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1~1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34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00 ml;第2阶段(12~73例)中位手术时间为213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个阶段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P度过11例的学习阶段后效果趋于稳定。外科医师在前11例CP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熟悉操作流程,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积累经验,才能更安全地度过学习阶段。
简介:摘要: STEAM教育已逐渐被国人所认识,教育界普遍关注 STEAM教育鼓励孩子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将各学科的融合作为 STEAM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STEAM教育的结果如何呈现,路演或许是其中一个值得思考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