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面光疗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双面光疗与单面光疗随机分成两组,均用间断照射,每次照射12小时,停8-10小时。观察两组在光疗12小时、24小时及36小时后,患儿经皮测总胆红素值、体温、腹泻及皮疹情况。结果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分别给予双面光疗及单面光疗,双面光疗组中,患儿于光疗12小时、24小时及36小时经皮测总胆红素下降值均明显大于单面光疗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副作用无明显增多。结论双面光疗较单面光疗疗效显著,副作用无明显增多,可缩短患儿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但对有以下情况患儿仍采用单面光疗1.早产儿皮下脂肪少者;2.脊椎后突畸形者;3特别好动及哭闹者。
简介:摘要目的对转移性晚期肿瘤患者给予升血调元颗粒治疗,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探讨升血调元颗粒对转移性晚期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把76例转移性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升血调元颗粒治疗4周,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升血调元颗粒治疗转移性晚期肿瘤患者疗效可靠,能增加患者免疫功能,有助于病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冻干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予血塞通冻干粉,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心脏性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以及效果比较。方法各收集258名正常人群和AMI患者测定血液中H-FABP、MYO、cTnI和CK-MB的浓度。结果在0-2、2-4、4-6h,AMI患者的FABP、MYO、cTnI平均值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较其他三个指标,综合诊断效果均好于其他三个。结论H-FABP对诊断AMI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及脐带血中微量元素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应用BH51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BH2100钨舟原子化分光光度法,检测365例临产孕妇的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清中铜、锌、镁、钙、铁、铅、镉的含量。结果新生儿脐血清中铁,锌含量与新生儿体重有关;孕妇血清中铜含量与正常体重儿体重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脐带血微量元素含量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90例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改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监测112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的胆红素、血常规及电解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换血治疗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59.47%,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上升(P<0.05),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血钾下降(P<0.05),血钠和血钙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对患儿血液内环境有一定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对乐山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系统分析,以探求更好的治疗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2012.01.01--2014.09.29.期间内乐山地区住院检查治疗的30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儿的病因规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以及预后等内容。结果乐山市地区新生儿黄疸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常见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感染、喂养不足、早产、红细胞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G6PDD))、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其中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约占五分之一。采用以蓝光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重视病因分析,防止误诊误治,蓝光治疗仍是新生儿黄疸治疗的主要方法,结合病因治疗,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住院率;分析血透患者早期营养状况对后期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维持性血透患者,使用SGA综合主观性营养状况评估进行调查和分组,分析中重度营养不良组和正常及轻度营养不良组的住院率差异。结果调查起点时12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中38例(29.7%)被评估为中重度营养不良;24个月观察期内,128例患者共有62名患者发生116次住院;统计学分析得出中重度营养不良组和正常及轻度营养不良组的住院人数和次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透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在早期应重视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进而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防止门诊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住院,更好地稳定患者病情,改善透析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高血小板血症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术后辅助化疗血小板增多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血小板数正常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71例作对照。分析高血小板血症患者与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CEA异常有相关性。高血小板血症组肺癌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8个月,两组的无病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增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患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