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41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入院时两组参与人群的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梗死面积,并进行3个月随访,了解其预后。结果实验组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死亡患者的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有明显升高,梗死面积越大、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轻重患儿外周血D-二聚体、CRP数值的变化,研究其相关性,探讨D-二聚体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于我院经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4位儿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1例)、重症组(33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7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后的D-二聚体、CRP数值,比较有无差异,探讨相关性,评价D-二聚体在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6岁,男女比例均等。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将检测的D-二聚体、CRP值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8.32(P<0.05)、17.8(P<0.05)。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聚体水平最高,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显著性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与CRP的相关系数为0.165,t值0.014,P值<0.05。结论外周血D-二聚体、CRP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升高明显,二者存在相关性,提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中晚期孕妇进行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指标变化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孕期妇女在孕期中的高凝状态,预防及预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妊高症的高危风险及妊高症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建卡及待产的中晚孕妇女30例,定量检测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含量和在我体检中心体检的20—35岁非妊娠妇女30例作对照,结果中晚孕妇女待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组(P<0.01)。结论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有所变化,随着孕月的增加,特别是妊娠中晚期体内会出现一些生理、病理变,凝血部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改变就是其中之一,并由此会导致在妊娠期发生某些出血性、血栓性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D-二聚体水平对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0.55 mg/L作为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D-二聚体正常组(D-二聚体≤0.55 mg/L)和D-二聚体升高组(D-二聚体>0.55 mg/L),比较两组之间病历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间CSA-AKI累积发生率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CSA-AKI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共871例心脏手术患者入选本研究,女性427例(49.0%),年龄为(56.6±12.3)岁,CSA-AKI患者259例(29.7%),术前D-二聚体升高患者有215例(24.7%)。与D-二聚体正常组相比,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基线血肌酐、慢性肾脏病3期比例、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和CSA-AKI发生比例均较高(均P<0.05),凝血酶原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长(均P<0.05),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心功能分级、住院病死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与D-二聚体正常组相比,D-二聚体升高组CSA-AKI发生风险显著增加(Log-rank χ2=14.22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术前eGFR、体外循环时间等变量后,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0.55 mg/L)仍与CSA-AKI发生独立相关(OR=1.476,95%CI 1.038~2.098,P=0.030)。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D-二聚体浓度越高,CSA-AKI发生风险越高(非线性P值=0.262)。结论术前血D-二聚体升高与CSA-AKI发生风险独立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西安地区健康孕妇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生物参考区间,为临床动态监测孕期微血栓风险提供正常参考界值。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常规产检的健康孕妇和体检的健康非孕育龄妇女(健康非孕对照组)共1 502例为研究对象,包括健康孕妇1 236例和健康非孕对照组266例,年龄范围为20~45岁;孕期范围为:5~42周。分为<30岁和≥30岁两个年龄段进行比较。健康孕妇组按照孕周,分为5组:≤13周、13+1~20周、20+1~27周、27+1~35周、≥35+1周分别纳入253例、243例、241例、249例、240例。采用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Graph Prism9.0软件统计不同孕期、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的浓度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5个孕周组再分别收集各20份样本对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比较<30岁和≥30岁两个年龄段不同孕周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孕妇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同龄健康非孕妇女组(P<0.05)。随着孕周增加,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孕周≤13周、13+1~20周、20+1~27周、27+1~35周、≥35+1周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33(0.26,0.47)μg/ml、0.41(0.30,0.51)μg/ml、0.71(0.48,0.94)μg/ml、0.91(0.70,1.27)μg/ml,1.30(0.96,1.72)μg/ml,单侧参考区间分别为≤0.89 μg/ml、≤1.53 μg/ml、≤2.44 μg/ml、≤2.74 μg/ml、≤3.82 μg/ml。5个孕周组,各20份独立样本验证此研究建立的参考范围,结果可通过。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西安地区健康孕妇不同孕周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有助于孕期血栓疾病的辅助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ICU新生儿出生时的生理和病理状况以及孕母妊娠期情况对血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NICU的新生儿共222例纳入本研究。新生儿生后2 h内送入NICU并立即采集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FDP及D-二聚体的水平。根据不同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胎龄儿、分娩方式、出生时有无窒息、酸中毒、孕母产前有无使用激素、有无使用抗凝药物、有无围生期危险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异常、妊娠期糖尿病)等分组;比较各组间血浆FDP及D-二聚体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秩相关、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2例NICU新生儿出生时血浆FDP和D-二聚体值均为偏态分布,中位数分别为6.00 mg/L和1.74 mg/L,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0.40 mg/L和2.55 mg/L。顺产和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FDP中位数浓度分别为11.70 mg/L和5.30 mg/L,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2.92 mg/L和1.52 mg/L,顺产者的FD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Z值分别为-4.006、-4.198,P<0.05)。分别比较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血pH值的新生儿FDP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322、18.394、9.677、11.492、7.023和8.345,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胎龄<34周组较胎龄~<37周组和≥37周组均升高(P<0.05),出生体重<1 500 g组较~<2 500 g组和≥2 500 g组均升高(P<0.05),pH<7.20组较≥7.35组均升高(P<0.05)。广义线性模型结果表明,NICU新生儿出生时血浆FDP和D-二聚体的浓度与胎龄、出生体重和动脉血pH值有关。结论NICU新生儿出生时血浆FD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受到胎龄、出生体重、酸碱平衡等因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和BNP浓度的变化及不同民族患者间的差异.方法选择105例维吾尔族,98例汉族老年高血压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STAGO-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MeterPro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和BNP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血压各组D-二聚体、BNP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时高血压1级与高血压2级之间两项指标均无差异;高血压1级与高血压3级,2级与3级之间D-二聚体、BN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老年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浓度高于汉族老年高血压患者,BNP浓度相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BNP检测对于高血压所引起的器官损伤具有敏感、良好的预测意义,适用于各民族老年高血压患者.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民族;D-二聚体;BNPVarianceanalysisofD-dimersandBNPinUygurandHanoldhypertentionpatientsHuangGuohong;Dilinuer??Wumaierjiang;Aerziguli??Mutalifu;WangChangmin(Clinicallaboratorycenter,People’sHospital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Urumqi,830011)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angesofD-dimersandBNPinhypertensionpatientswithdifferentstagesandthedifferencesindifferentnationaliGties.Methods105Uyguroldhypertensionpatientsand98Hanoldhypertensionpatientsand60healthypeopleswereselectedassubjects,D-dimersandBNPweredetedtedbySTAGO-EvolutionfullyautomaticcoagulometerandMeterProautomaticanalyzer.ResultsTocomparewithnormalcontrolgroup,thelevelofD-dimersandBNPofhypertensionpatientsgroupswerehigherandhavestatisticsignificance(P<0.05);therewasnodifferencebetweenStage1and2ofhyGpertensionpatients;andhadsignificantlydifferencesbetweenStage1and3,Stage2and3;theD-dimerswashigherinUyguroldhypertensionpatientsgroupbutBNPhigherinHanoldhypertensionpatientsgroup,thedifferenceshadnostatisticsignificance.ConclusionDetectionofD-dimersandBNPwereimportanttopredicttheorgansinjurycanusedbyhypertension,whichwereavailableforoldhypertensionpatientswithdifferentnationalities.KeywordsHypertension;Old;Nationality;D-dimers;BNP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2-02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关联性。方法将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另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及6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效者的D-二聚体含量,进而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效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治疗后1h、6h、24h、48h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通常偏高,对其进行监测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凭据;同时,检测D-二聚体含量,能够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药物用量及疗效;因此,临床需对D-二聚体这一指标充分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血浆 D-二聚体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1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为观察 2组,另选取 7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血浆 D-二聚体测定,对三组的测定结果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 1组患者的 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观察 2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 2组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随访 1年,血浆 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血浆 D-二聚体阴性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血浆 D-二聚体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同时可用于判定预后,血浆 D-二聚体阴性患者的生存期更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状态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趋势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住院患者100例,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瓣膜病、心肌痛,心功能按NYHA分级分为Ⅰ~Ⅳ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结果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心功能Ⅱ、Ⅲ、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Ⅰ级(P<0.01),心功能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P<0.01);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与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内径成正相关,与左室收缩功能EF呈负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继发纤溶,随着心衰程度加剧而加重;并且与左房、左室的结构重构有相关性;而且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可用于心衰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 D- 二聚体( D-D )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 55 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55 例作为参考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其入院后 1d 、 3d 、 7d 以及 14dD-D 水平变化、差异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 入院第 1d 、 3d 、 7d ,观察组 D-D 水平均显著高于参考组( P<0.05 ),入院时、入院第 14d ,两组 D-D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内,死亡组 D-D 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 P<0.05 )。 结论: D-D 在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均有参与,且与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主要标志物之一。
简介:背景:牙齿缺失导致牙槽嵴骨质的改建和持续吸收,严重影响种植体植入的条件和种植区软硬组织的美观。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促进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制作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的组织工程化骨。拔除6只实验犬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近中根牙槽窝处制备种植床,即刻植入种植体,在钛钉颊侧制作三壁骨缺损,两侧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组织工程化骨与Bio-Oss小牛无机骨粉,并在材料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术后即刻、4周、8周、12周X射线测量种植体周围骨灰度值;12周后完整取出下颌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缺损区的微观结构,新生骨量、形态结构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骨密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材料在促进骨再生过程中的成骨效果基本一致。组织工程化骨组骨缺损区内形成致密板状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哈弗氏管,新生骨-种植体结合较紧密;Bio-Oss小牛无机骨粉组板层骨致密,新骨中有少量Bio-Oss颗粒分布,成骨细胞较组织工程化骨组少,部分哈弗管结构内可见到毛细血管,新骨与植入材料之间形成桥形连接,与种植体结合紧密。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io-Gide胶原膜可促进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再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围术期患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0例骨科围术期患者,系统探讨骨科围术期患者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术中采用骨水泥患者与未采用骨水泥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对比结果显示,前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7天接受置换术与非置换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前者比后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围术期患者行手术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有所变化,且术中使用骨水泥与手术方式会对D-二聚体水平产生影响,证实D-二聚体不具备预警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抢救室50例经高分辨率影像学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期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非夹层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时抽血检测D-二聚体及检查高分辨率动脉成像,比较两组患者间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值(μg/L,log2)分别为(12.37±1.34)和(9.39±1.3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D-D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对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健康孕妇、健康非妊娠女性各46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五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五项指标水平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健康孕妇和健康非妊娠女性,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妊高症进行诊断,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预后及转归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产后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进行产检的妊娠晚期孕妇365例为观察A组、产后312例为观察B组,另选60例健康体检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各组进行D-二聚体、PT、APTT、FIB、TT的检测,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A组、B组、对照组D-二聚体分别为(1.52±0.78)、(3.11±1.32)、(0.69±0.27)mg/L,B组与A组,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对照组PT水平分别为(10.71±0.53)、(12.31±0.58)、(13.22±0.61)s,A组PT低于B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对照组APTT分别为(28.62±2.11)、(33.72±2.23)、(34.42±2.45)s,A组低于B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T水平分别为(16.43±1.33)、(16.96±1.41)、(17.11±1.4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对照组FIB水平分别为(4.82±0.96)、(4.11±0.52)、(3.12±0.43)g/L,A组、B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进行检验,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风险,并及时给予干预以降低产后血栓率,对预测产后血栓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