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离心/膜分离组合式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8年1月~2022年6月期间确诊治疗的18例LN患者,其中9例采用膜式DFPP进行治疗(对照组),9例采用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进行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的疗效明显优于膜式DFPP(P<0.05);两中DFPP治疗前后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的白细胞下降显优于膜式DFPP(P<0.05)。结论: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段;2023年2月~10月,选取我院60例产妇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电脑排序分组处理(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包括加强孕期教育(加大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力度可提高母乳喂养率)、优化分娩期护理(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母婴互动)、产后护理与支持等。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水平高达93.33%(完全掌握60%、基本掌握33.335)、母乳喂养率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和76.66%,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x =5.454、5.192)。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在产妇的护理工作中顺利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母婴分离、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3日至2017年6月19日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治疗,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眼压及视力。结果观察组治疗一周后视力及眼压分别为(0.31±0.11)、(19.23±3.03)mmHg,治疗三个月后数据分别为(0.43±0.24)、(16.77±1.18)mmHg,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手术联合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治疗效果较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做微生物检测工作时,改用微滤膜分离技术所能达到的效果效率与应用价值。方法:共有102份微生物样本被选中参与本次研究,研究开展时间在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期一年。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参研样本分成A、B两组,A组作为研究组,对样本的检验方式采用微滤膜分离法,B组作为参照组,采用传统检验方式,即平板分离法。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检验用时和污染率。结果:A组的检验成功率高于B组,且用时更短,污染率低于B组。结论: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微生物检验时,相较传统检验方式,此种膜分离技术分离法具有更好的效率效果,此种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氟化钠抗凝管与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与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区别,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测血糖的病人,抽取氟化钠抗凝管与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静脉血各1支,测定即时血糖浓度以及37℃孵育两小时后的血糖浓度,比较两种采血管对于血糖检测的结果差异是否有意义,以及比较分析两小时内两种不同采血管对于血糖检测的稳定性是否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采用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7月-2020年7月,选取9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研究,通过抽签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短肌腱移位治疗(n=45例,对照组)、骨膜移位治疗(n=45例,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采用骨膜移位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生活质量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仿生物刺激配合产后瑜伽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106例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n=53)和实验组(n=53),参照组,对患者实施仿生物电刺激,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产后瑜伽,观察两组护理疗效。结果:从护理效果对两组产妇护理情况予以对比,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6%,参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5%,前者较于后者优势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从腹围及腹直肌分离距离对比,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不明显,P>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距离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腹直肌分离治疗中予以仿生物电刺激配合产后瑜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加速患者康复速度,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下斜肌前转位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垂直斜视度数分为3组,单纯下斜肌转位术为A组,下斜肌截除联合转位术为B组,下斜肌截除联合转位并前徙术为C组。3组患者均在局麻下实施手术,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开展治疗,术后检查患者的垂直斜度及下斜肌亢进改善程度,均随访6月,统计学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三组患儿经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A组88.46%,B组疗效为89.47%,C组疗效为93.33%,3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选择下斜肌前转位术,应用价值显著,可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提升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床准备及二期缝合处理造口皮肤黏膜深部分离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造口皮肤黏膜深部分离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伤口床准备以及二期缝合造口治疗。结果参照组治疗有效率差76.67%低于观察组的9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以及造口轻度狭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肤黏膜深部分离患者进行伤口床准备以及二期缝合处理造口效果理想,有助于回缩造口黏膜向上提拉,缝合固定,有效处理造口皮肤粘膜分离后回缩产生渗漏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只患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40只患眼),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加小梁切除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眼压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进行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结合虹膜周边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和眼压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和眼压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超声乳化结合虹膜周边切除术,临床疗效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