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肝周脓肿患者脓液细菌培养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随机抽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本院接收的 250例肝周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对细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50例送检报告中, 44例未发现细菌生长, 3例两种细菌生长, 203例一种细菌生长,共培养 13种细菌, 209株。其中 14株革兰氏阳性菌, 195例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 14株)对抗生素耐药率在 0%至 78.55%。其中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达 100%,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喹努普汀 /达福普汀、左氧氟沙星及红霉素耐药率均在 50%以上;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关注,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合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随身课堂的平台移动教学模式下,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在2015级护理大专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为对照组(58人)和实验组(61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增加了基于随身课堂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能力问卷、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价效果,数据比较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中各个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问卷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随身课堂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线对体外培养棘球蚴的杀伤作用及对其生长阻滞和DNA损伤45α(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45 alpha,Gadd45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自然感染的羊肝脏中的棘球蚴,分为7组,分别以0(对照)、20、40、60、80、100、120 Gy的6兆电子线(6 MeV)进行1次放射。放射线照射后培养1、3、5、7 d时,光镜下观察棘球蚴的生长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放射线照射后培养7 d时,对照,20、40、60 Gy组棘球蚴Gadd45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剂量组放射线照射后1、3、5、7 d时,光镜下棘球蚴结构崩解,勾突脱落,且棘球蚴死亡率与放射线照射剂量呈正相关(r = 0.81,P < 0.05)。放射线照射后培养7 d时,与对照组(100.00 ± 0.00)比较,20、40、60 Gy组棘球蚴Gadd45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79.74 ± 80.08、759.38 ± 160.98、1 666.68 ± 316.36,P均 < 0.01),且与放射线剂量呈正相关(r = 0.93,P < 0.01)。结论放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棘球蚴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且与放射线的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Gadd45α基因可能参与放射线所致体外杀伤棘球蚴的分子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从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术后的肿瘤组织中提取、培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进一步分选、扩增其CD8阳性亚群(CD8+TILs),并研究其特性。方法标本取自38例肝癌根治术后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巢组织和癌旁组织TILs的分布,通过机械剪碎、混合酶消化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TIL前体细胞。采用重组人白介素2进行激活,抗CD3、抗CD28抗体进行共刺激扩增,用磁珠分选出CD8+TILs,CCK8法观察CD8+TILs对肝癌细胞Hep3B、HepG2生长的影响。结果TILs富集于癌旁组织,12例成功提取TILs,6例培养并实现大量扩增,扩增17~50倍后细胞数为(1.2~2.5)×108个,CD3+细胞比例为(77.53±16.37)%,CD3+CD4+比例为(27.08±21.56)%,CD3+CD8+比例(44.55±12.73)%,细胞活力为(90.5±3.0)%,CD8+TILs对肿瘤细胞系Hep3B、HepG2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高效提取、培养CD8+TILs的方法,获得具有高抗肿瘤活性的CD8+TILs,为晚期肝癌等实体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器官捐献供者来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的1 120例器官捐献供肾临床标本的鉴定及培养结果。1 120例供肾行灌洗液培养(无菌管送检);451例供肾行灌洗液培养(无菌管+双血培养瓶送检);729例除灌洗液培养外,术前加做灌洗液GeneXpert快速细菌耐药酶检测。结果经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综合判定,供肾携带CRKP共21例(21/1 120, 1.88 %)。GeneXpert检测729例标本中KPC阳性9例,实际携带CRKP为16例,敏感度56.3 %,特异度100 %,假阳性0,假阴性43.7 %, ROC-AUC为0.781。GeneXpert单次耗时50~60 min。灌洗液培养(无菌管)检出CRKP阳性11例,敏感度52.3 %,特异度100 %,假阳性0,假阴性47.6 %, ROC-AUC为0.762。灌洗液培养(厌氧瓶)检出CRKP 15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 %,假阳性和假阴性均为0, ROC-AUC为1。灌洗液培养(需氧瓶)敏感度60 %,特异度100 %,假阳性0,假阴性40 %, ROC-AUC为0.80。结论Genexpert可以进行快速的CRKP筛查,耗时短,特异度高。可以作为CRKP快速筛查的重要手段。使用血培养技术(厌氧瓶)进行灌洗液CRKP检测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两种技术相结合既保证了CRKP检测的时效性,又能保证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基于文献分析与会议研讨,构建反映区域全科医生能力的指标体系,共计4个维度,59条指标。基于该指标体系,设计调研问卷,于2019年3—5月,以机构调研方式,对上海市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管理部门进行问卷调查,从他评角度测量社区全科医生的能力表现和培养需求。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与象限图方法,对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长宁区10家社区全科医生能力表现的总体评价得分为2.7(2.4,2.9)分,培养需求得分为(1.4±0.5)分,社区全科医生能力表现评价与培养需求程度呈负相关(r=-0.654,P<0.01)。59项能力评估指标中,能力表现差但培养需求高的有25项(42.4%)。社区管理层对于全科人才的总体能力表现评价一般,提示加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且应优先针对表现差且培养需求高的能力指标开展培养与培训,如疾病诊断与处理、急救管理能力、康复服务能力、医学法学等。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科研训练对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参加临床科研创新项目的2014级~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参与科研训练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座谈会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科研训练前,仅有19.0%(19/100)的学生认可自己的科研能力;通过1年的科研训练,63.0%(63/100)的学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提升效果感到满意;82.0%(82/100)的学生认为科研训练经历将在自己日后的学业生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50.0%(50/100)的学生进行了课题组内的开题、中期汇报和结题答辩工作;51. 0%(51/100)的学生主笔撰写了学术论著或综述,18.0%(18/100)的学生发表了学术论文。经过座谈会分析,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主要与学生对科研训练意义的认知、指导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教学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有关。结论系统的科研训练有助于高年级本科生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本科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应当进一步完善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阴道炎患者阴道细菌检查中使用 PCR检查法与细菌培养法的效果差异。方法:从 2018年 09月 -2019年 09月期间在我院阴道炎患者中随机选取 92人,分别采集样本后分别进行 PCR检查法与细菌培养法检验菌株,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进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培养组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棒状杆菌、戛纳杆菌、肠球菌分别有 16例、 35例、和 14例,分别占比 17.39%、 38.04%和 15.22%,检出率为 70.65%, PCR检查组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棒状杆菌、戛纳杆菌、肠球菌分别有 26例、 39例、和 19例,分别占比 28.26%、 42.39%和 20.65%,检出率为 91.30%,相比之下, PCR检查组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细菌培养法,对阴道炎患者阴道细菌检查中使用 PCR检查法能有效提升菌株检出率,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1日龄新生大鼠海马脑片离体培养及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的方法,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基础研究提供方法。方法选择1日龄新生SD大鼠40只,分离海马,切成400 μm厚脑片,分别培养1 d、3 d、5 d、7d、10 d、15 d、21 d,观察海马脑片的形态学变化,并通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检测法评估脑片培养过程中活力情况;取培养稳定的海马脑片进行OGD,按是否行OGD及OGD时间分为正常组、OGD 1 h组、1.5 h组、2 h组、2.5 h组、3 h组、3.5 h组,用PI染色法和LDH活性检测法评估海马脑片损伤情况,明确制作OGD模型最佳OGD时间。结果(1)海马脑片活力:海马脑片培养1 d后PI染色可见大面积红色强荧光,之后逐渐减少,5 d及以后基本消失;1 d时LDH活性最高,5 d时较1 d、3 d明显下降(P<0.05),5~15 d LDH活性稳定。(2)OGD时间确定:OGD后正常培养24 h,OGD 1 h组、1.5 h组、2 h组海马脑片荧光微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D 2.5 h组海马CA区可见强荧光,OGD 3 h组、3.5 h组海马CA区、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均出现强荧光,3组LDH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推荐OGD时间为3 h。结论1日龄新生大鼠海马脑片培养第5~15天生长稳定,是后续实验的最佳时间段;培养5 d后行OGD 3 h可以建立稳定的海马脑片OGD模型。
简介:[摘要]:对《中药鉴定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通过开展PBL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增设野外实地实习课程、增加中成药鉴定的课时、加强实验方法的综合性、引进中药鉴定学新技术、加强实验教学教师的培训、建立以专业培养为核心任务的实验教学平台,优化实验教学,着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中药类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于学科交叉的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为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5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研究生430名和指导教师9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其学科合作经历和对基于学科交叉的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分别有47.0% (202/430)和84.5% (82/97)有学科合作经历,认为学科交叉有助于研究生培养的占比分别为98.8% (425/430)和99.0% (96/97);师生与其他学科开展合作的占比为53.9% (284/527),远低于期望合作的占比98.9% (521/527);研究生和指导教师认为限制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的前3位原因是缺乏合作交流平台[ 65.6% (282/430)、71.1% (69/97)]、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制度不完善[ 63.3% (272/430)、71.1% (69/97)]和学科交叉培养意识欠缺[ 55.8% (240/430)、52.6% (51/97)]。结论学科交叉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但仍然需要加强学科合作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强化学科交叉教育理念,以促进多学科合作和基于学科交叉的医学人才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案例版教材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方法:研究以9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从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筛取,按照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9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以传统教材进行教学(对照组),一组以案例版教材进行教学(观察组),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均接受一学期临床教学,学期结束对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考核总成绩高于对照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0.05);观察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案例版教材的教学赞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0.05)。结论:案例版教材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作用及药敏试验效果。方法: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样本共取139例(皆为我院2020.01-2020.09收治),分别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学培养,观察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率情况。结果:取139例痰液样本,共检出179株致病菌,G- 菌占比60.89%(109/179),G+ 菌占比22.91%(41/179),真菌占比16.20%(29/179),其中,G- 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G+ 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G- 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获取患者痰液样本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可为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用药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构建护理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并检验该模式提高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效果。方法2019—2020年采用整体抽样法抽取某大学2016级护理本科生54名,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分别在护生参加护理科研体验式学习模式前及体验8个月后发放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比较其科研能力得分的差异。结果护理本科生体验后与体验前比较,其问题发现能力[(9.43±1.37)vs.(3.96±0.93)分]、文献查阅能力[(16.24±1.64)vs.(7.89±1.53)分]、科研设计能力[(13.96±2.00)vs.(7.09±1.40)分]、科研实践能力[(12.78±1.49)vs.(8.16±1.45)分]、资料处理能力[(12.78±1.49)vs.(6.59±1.21)分]、论文写作能力[(17.41±2.31)vs.(8.28±1.46)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验式科研训练模式可以促进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