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应用实践。方法:采取资料回顾性分析法,挑选本院2023年1月~2024年7月间的住院患者160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在相同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观察组开展了药学服务,而对照组未开展,对比两组发生ADR的几率,总结开展药学服务的要点与重要性。结果:经统计,观察组、对照组中发生ADR的概率分别为5.0%(4/80)、21.25%(17/8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指标数据明显更佳,证明开展药学服务的效果(P<0.05,²=8.125)。结论: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ADR的效果突出,值得应用。临床要重视ADR问题并积极结合药学服务预防,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一直是药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合理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质量稳定性。药学分析技术是现代药物分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分析技术手段对制剂进行评估和控制,进而保障制剂的质量。本文将对药学分析技术在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行评估,探索其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首先介绍了药学分析技术的概念和意义,系统分析了药物质量控制在制剂生产中的重要性。随后探讨了药学分析技术在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涵盖了常见的药物分析方法和现代分析技术。通过评估药学分析技术在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为药物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在2022年10月—2024年2月收入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0月—2023年5月作为干预前,此期间收入患者100例;将2023年6月—2024年2月作为干预后,此期间收入患者100例。干预前阶段,对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导致使用不合理的原因。干预后阶段,根据导致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对应的药学干预。结果:干预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处方书写不规范、种类不合理、用法不合理、用量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非必要联合用药、与其他药物配伍不合理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导致抗生素临床应用不合理的因素较多,通过进行药学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药学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药物实践对抗生素临床使用合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的65名患者,并对他们实施了药物干预措施。对比了患者的抗生素知识水平、用药遵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合理用药比例以及整体满意度。结果:实施药物实践后,患者的抗生素知识平均得分为93.45±2.45分,用药遵从性评分为95.26±2.41分;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1.54%;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了至3.08%的比例;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8.46%。结论:药物实践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抗生素的理解和遵守程度,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的风险,这一策略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个体化药物治疗逐渐成为现代药学实践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个体化药物治疗在药学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个体化药物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资料。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从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个体化药物治疗强调根据患者的基因、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副作用。研究发现,对于某些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个体化药物剂量调整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不仅限于调整剂量,还包括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例如,对于某些患者,口服药物可能因胃肠道反应而难以耐受,而静脉输液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通过个体化给药途径的选择,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论:个体化药物治疗在药学实践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未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药物研发技术的创新,个体化药物治疗将在药学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