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距骨骨折发作后,为了减轻疾病症状,加速患者康复,探究天玑机器人、踝关节镜治疗阶段的护理策略、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活动调查后,共有50例患者参与,接收时间方面,区间跨度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而后划分组别,主要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该项操作的指导原则为:奇偶数字法,且两个组别患者检查后被确诊为“距骨骨折”;临床治疗领域,将天玑机器人、踝关节镜治疗技术为其提供,该阶段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中开展,综合护理在实验组中开展,每个组别中有25例样本纳入研究,对比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展开分析,关于距骨骨折患者统计数值,两个组别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VS对照组,表现高,P<0.05;并发症方面进行调查,关节感染、距骨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为典型代表,关于发生率数据比较,实验组展现出了更低水平,P<0.05。结论:天玑机器人、踝关节镜治疗时,针对距骨骨折患者来说,为了实现理想效果,减轻疾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重要,该过程中,综合护理的辅助意义重大,可提高患者总有效率水平,推广价值高。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1.3-2022.3.收治的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1例,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显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肌力,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整体运动功能提高,有利于康复训练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还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接收天玑骨科机器人引导内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收录时间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于该时段共计收入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天玑骨科机器人引导内固定治疗方案开展阶段的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干预组25例,评价天玑骨科机器人引导内固定治疗阶段的手术护理要点与护理体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天玑骨科机器人引导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医疗干预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干预中,天玑骨科机器人的使用进一步优化了手术效率与手术质量,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中钻孔次数;进一步优化预后康复效率(P<0.05)。讨论:在天玑骨科机器人引导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医疗干预中,基于天玑骨科机器人的使用开展手术护理措施,通过宣教使得患者更好地了解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优势,配合相关术式的开展,提升医疗干预效率及术后恢复效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泌尿外科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方法,以期达到加速病人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目的。方法: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技术,为病人设计出一种全面的康复治疗方案。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辅导,并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并进行定期的随访。在此基础上,注重家庭成员的参与与支持,以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病人恢复的更快,并发症也更少。病人的生活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我们制订了周密的护理方案,以及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结论: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进行泌尿外科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保证病人顺利恢复的关键。通过综合护理,才能更好地促进病人的恢复,降低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方案,使之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让他们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这一系列的护理对策,既是医学水平的提高,又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能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在要对实施微创心脏术的患者,采用机器人系统作为工具,并根据术中各静脉的详细的处理方式、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4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手术要求,划分为以下几组a1为负压辅助引流7例,a2为离心泵辅助引流12例,a3为颈内静脉插管引流7例,并对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这三组中转流、血流动力学、乃至各项监测符合正常标准,同时,手术视野符合,使得其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9.7±35.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4.2±28.8)min,这三组进行对比发现其各种方式是不合雷同的,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在要对实施微创心脏术的患者,采用机器人系统作为工具,有着更为全面化的思考能力,同时更在于,其灌注师在采用的手法或对策,是通过机器人辅助微创来做这个心脏手术的关键部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例运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的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岁4个月,年龄范围为3岁8个月至5岁1个月;均为因腹痛就诊检查发现肾积水,既往无泌尿系感染史,病变均为左侧。术前均完善B型超声、磁共振尿路成像和(或)增强CT、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同位素肾图检查,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除1例在术前经上述检查未提示存在明确的重复肾征象,其他3例经上述检查后考虑诊断为重复肾;3例患儿于术前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2例为不完全性重复肾),1例术前未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术前同位素肾图检查均提示患侧分肾功能明显受损,告知家长病情后,要求保留受累半肾,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均运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采用经典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未增加辅助孔。结果术中发现上肾UPJO 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下肾UPJO 3例,均为不完全性重复肾,其中1例合并马蹄肾;1例UPJO为扭曲折叠,1例为单纯狭窄,1例为高位输尿管,1例为血管压迫。术中均留置DJ管,腹腔内操作的平均时间为105 min,平均吻合时间为44 min。所有患儿在术中均无中转开放,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 d。术后6~8周拔除DJ管,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为26~60个月,术后肾盂分离程度均较术前降低,患肾分肾功能与术前相比,1例略有改善,3例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单切口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采用改良单切口RARP治疗的3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66.7(58~78)岁;中位PSA 20.77(2.89,56.44)ng/ml;Gleason评分平均7.0(6.0~9.0)分,其中≤6、7、≥8分者分别为11、15、7例;前列腺体积平均48.4(25.0~200.0)ml;体质指数≤25、>25 kg/m2的患者分别为17、16例;既往有手术史16例。临床分期cT2a~2cN0M0期32例,cT3aN0M0期1例。33例手术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所有手术均于下腹部行5cm左右单切口,采用经腹膜外路径行RARP。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增加额外单孔通道器械;16例(48.5%)术中筋膜内保留双/单侧神经血管束。手术时间平均61.3(38.0~12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2.2(45.0~220.0)ml;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平均211.7(8.5~15.7)min;切口长度平均5.2(4.6~5.8)cm。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9(7.0~15.0)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0(0.5~3.0)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平均6.8(6.0~14.0)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pT2a~2cN0M0期21例,pT3aN0M0期9例,pT3bN0M0期3例;切缘阳性6例(18.8%);闭孔淋巴结活检均阴性(0/7)。术后6周28例(84.8%)PSA<0.2 ng/ml;术后1个月29例(88.9%)尿控满意(每日使用尿垫量≤1片/d);术后3个月性功能恢复1例(1/11,9.1%)。结论腹膜外改良单切口RARP,术后患者恢复快,短期瘤控及尿控效果较好,切口美观,不受特定专用多通道腹腔镜入路装置限制,可操作性强;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人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人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的活组织检查术,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选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训练,两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康复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康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应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观察机器人辅助单髁置换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方法文献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3月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收集机器人辅助单髁置换术后并发症及翻修率的高质量研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Stata15.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6项病例对照研究,9项队列研究,文献质量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MINORS)评分有7项为14分,3项为13分,1项为12分,4项为11分,1项为10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单髁置换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5% CI:1%~4%)。3项研究选用NAVIO型机器人,7项研究选用MAKO型机器人,1项NAVIO型和MAKO型并用,1项选用Acrobot型机器人,由于选用Acrobot型机器人仅1项研究,所以仅按MAKO型、NAVIO型机器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AVIO型、MAKO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5% CI:-2%~10%)、3%(95% CI:1%~5%)。术后疼痛发生率为0.2%(95% CI:0.1%~0.3%)。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5%(95% CI:0.3%~0.8%)。术后假体松动发生率为0.5%(95% CI:0.3%~0.7%)。翻修率为2%(95% CI:1%~2%),按NAVIO型、MAKO型机器人进行亚组分析,翻修率分别为4%(95% CI:2%~7%)、2%(95% CI:1%~2%)。结论机器人辅助单髁置换术后患者症状及假体长期生存率优良,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