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的主流群体,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许多“90后”大学生出现诚信道德意识弱化和诚信道德缺失现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对部分“90后”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诚信道德缺失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的培养对策。
简介:目的:探讨90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并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中医院校2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应对方式中,男生女生在求助、合理化得分上有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退避、合理化得分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责上有显著差异。在人格特征中,男生女生在神经质、掩饰性上有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神经质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精神质上有显著差异。在二者相关性中,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分析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建议高校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简介:大学阶段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建构和形成时期,由于受到西方话语霸权和"普世价值"渗透的侵害,一些大学生出现抵触甚至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象;明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危机,针对性的提出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简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解锁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有研究多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讨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缺少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先赋性、后致性因素的影响机制。基于全国20所高校本科生的调查数据,利用先赋后致理论模型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先赋性因素的家庭背景和后致性因素的高校培养、个人努力共同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而后致性因素的影响程度大于先赋性因素。进一步,在后致性因素中,个人努力的影响程度大于高校培养;在先赋性因素中,以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和学历为表征的家庭背景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而且通过高校层次和教育质量异质性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同时,家庭背景因素也通过个人努力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但中等收入家庭、父母低学历、从事低级阶层职业的大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提升就业能力的效应最大。基于此,提出了强化个人努力、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帮扶弱势群体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