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病理学、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例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年,肿瘤无复发。MRI示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D34(+),CD99(+),Vim(+)。结论内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全切除为主。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颅内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迟发性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颅脑损伤迟发性内血肿的患者30例,在患者出现迟发性内血肿后,有手术指征者给予开颅手术;对病情稳定者给予脱水、止血化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保守治疗。对比患者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3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结果患者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5.1±5.2)d,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10%。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迟发性内血肿发生后,需要尽快早期诊断,从而接受规范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急诊开颅脑外伤早期前底重建处理脑脊液鼻漏经验,评估前底重建对脑脊液鼻漏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1例存在前底骨折鼻漏并符合急诊开颅指征患者,如开放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下血肿、脑内血肿等,术前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底骨性结构,指导开颅手术,在手术治疗血肿、破碎脑组织及碎骨片的同时一并行前底骨性及膜性重建。结果经前底重建21例患者脑脊液鼻漏均治愈。讨论前底重建合并处理成为急诊开颅患者减少脑脊液鼻漏及逆行感染最佳时机,完整的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结合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前颅底骨折 脑脊液鼻漏 前颅底重建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自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d血肿周围水肿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研究组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研究组患者和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14d的IL-6、TNF-α显著低于治疗7d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4d后的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采用微创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清除患者内各种病灶,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创 颅内血肿 清除术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临床综合护理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9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内血肿清除术式治疗,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7例患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经临床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预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出血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定向于患者术后实施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强化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综合护理模式 路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分析。方法我院近几年共诊治脑出血患者38例,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微创内血肿清除术,B组为内科治疗组,A组20例,B组18例。结果A组中有2例死于脑疝致中枢性呼吸衰竭,1例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死亡,B组死于脑疝3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两组病死率分别是15.0%和27.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损伤轻微,无需特殊麻醉,且在床边操作即可,方法简便实用,适应证较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颅内血肿 脑出血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内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3例胎儿内出血孕妇为研究资料,对所有孕妇的产前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Ⅰ级18例两侧脑室未出现扩张现象,高回声区中6例患者为部分液化,混合回声区内有12例为完全性出血;Ⅱ级8例诊断结果为单纯内出血,单侧高回声区5例,两侧高回声区3例;Ⅲ级5例均显示为脑室扩张、单侧内出血;Ⅳ级2例大范围内出血且有高回声区。结论胎儿发生内出血的部位主要是脑室及脑室周围,通过产前超声诊断可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治疗和选择妊娠结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产前超声 诊断 胎儿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颅脑损伤及内血肿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探讨最佳的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及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我院颅脑损伤及内血肿患者通过临床亲身护理均有好转后出院。结论精心的临床护理在颅脑损伤及内血肿患者中至关重要,对颅脑损伤及内血肿患者缓解损伤起到良好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及颅内血肿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免疫组化及临床治疗方案,为内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报告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复习中外相关文献,探讨内血管周细胞瘤诊治。结果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无特异性症状体征,MRI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周细胞瘤。结论内血管周细胞瘤少见,术前易误诊为脑膜瘤,治疗上以手术为主,肿瘤有残留或复发者可行放疗,术后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但对患者总体生存率及远期预后影响不大。

  • 标签: 颅内 血管周细胞瘤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术后内压监测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42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术后进行动态内压监测,根据内压监测指导临床治疗。结果33例病人根据内压监测结果指导减少脱水剂使用量,8例内压增高者导致了增加脱水剂使用量或再次手术处理,取得好的疗效。结论持续动态内压监测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术后的临床处理和疗效评估,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 简介:摘要内肿瘤也被人们称为“脑瘤”。从名称我们就可得知,这种瘤跟人的脑有关系,在人的脑中。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内肿瘤有两种情况一是原发性内肿瘤;一是继发性内肿瘤。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内肿瘤常发源于内中的各组织中的原发性内肿瘤。它是身体自身就有的,和其他的身体部位没有关系。而继发性内肿瘤的来源就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常常是由身体中的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或者身体中相邻近的组织肿瘤的转移或侵入。这种内肿瘤常发生在男性的身体上,女性的发生率小于男性。不过,发病的年龄是随意的,任何年龄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病,但一般的情况下,20~50岁发病率居多。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讲的是产生内肿瘤的原因。第二部分是在内肿瘤动手术之前或者之后,怎样进行护理。该部分是该文的重点。第三部分是在护理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总结。

  • 标签: 颅内肿瘤 术前 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SWI技术在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cavernousangioma,I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MRI常规序列及SWI扫描。结果:SWI序列发现15例患者共67个病灶;T2WI发现8例共30个病灶;T1WI发现5例共14个病灶。SWI显示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常规序列(P〈0.05)。SWI与常规序列同时显示32个病灶,SWI序列显示病灶范围平均为(2.3723±4.6361)cm2,大于常规序列的(1.8827±3.0813)cm2(P=0.000)。ICA在SWI序列上及常规序列上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爆米花样”或“桑葚状”高低混杂信号、周围包绕低信号的“铁环征”。结论:SWI序列对ICA十分敏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采用钻血肿碎吸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钻血肿碎吸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钻血肿碎吸术治疗后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钻颅血肿碎吸术治疗 脑出血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符合急诊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的24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组)进行术中全程内压监测,根据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并与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的25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内压监测,根据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有助于术中精确控制性减压,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中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对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术中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创伤 控制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病变部位与患者颈动脉狭窄及程度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通过颅脑部CT及MRI检查结果确诊的患有皮质或皮质下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皮质组和皮质下组,两组各60例,采用HDI2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颈动脉外段的情况,确定其是否存在狭窄以及狭窄程度。结果经超声检查后,皮质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人数明显多于皮质下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皮质组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皮质下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段颈动脉狭窄容易造成患者皮质脑梗死,而且狭窄程度越深,脑梗死的发病率越高,更易引发危险。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脑血管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颅脑术后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实行颅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发生内感染的原因,并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均发生由开放性伤口、脑脊液漏、脑外引流、伴发高血糖、中枢神经系统外合并等因素引发的感染现象,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颅脑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颅脑术后内感染主要由开放性伤口、脑脊液漏、脑外引流、伴发高血糖等因素引发,对患儿实施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各种内感染的发生,加快患儿病情恢复。

  • 标签: 小儿颅脑术 颅内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