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应对方式和生命质量的对照研究策略 。方法:从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到本院接受精神分裂症诊断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 200 例参与本次研究作为观察组,在从同期到本院进行健康身体检查的人员中随机选择 200 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 。给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人员均利用 SCID-I-P 实施诊断,然后利用简易应对方式和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等研究工具进行评估 。结果:健康人员的积极应对因子评分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人员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研究人员 的研究结果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应对方式明显存在差异,正常人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需要及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P300导向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P300导向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认知功能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AN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第四版(WMS-Ⅳ)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WMS-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P300导向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降低PANSS评分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护士用观察量表和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对住院后从事院内有偿康复岗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纵向观察评定,了解患者从事康复岗位后病情变化特点和康复效果。方法:对我院从事康复岗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非康复岗位的患者一般资料和 NOSIE 和 SSFPI评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从事有偿康复岗位的精神病患者与非康复岗位患者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的因子分和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评分,康复岗位组明显高于非康复岗位组, 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的因子分,康复岗位组明显低于非康复岗位组, 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经计算康复岗位组的总积极因素高于非康复岗位组,总消极因素低于非康复岗位组, 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康复岗位锻炼后可以明显减少社会退缩,转移了精神病性的症状,正性情绪增加,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作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以家庭为中心的延伸护理开展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中的价值 进行研究和分析。 方法 本项研究所选择分析的患者均为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再本院进行了精神分裂症治疗的 84 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 n=42 )和观察组( n=42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延伸护理手段,在患者护理后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 对照组心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以及生理职能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两个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之后对其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延伸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应用 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7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108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54 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4.44%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90.74%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81%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95%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达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诊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表达性心理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 w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NSS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自卑感量表(FIS)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 w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IS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 w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得分均较于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达性心理治疗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自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改善患者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帕利哌酮和氟哌啶醇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病例筛选我院精神科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研究,共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帕利哌酮治疗,将两种治疗方案最终获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同对照组数据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的精神症状(BPRS)以及认知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时采用帕利哌酮药物进行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较高,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变化,以探讨精神分裂症内在发病机制,为该疾病寻找更多诊疗手段。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于社区体检的健康自愿者中随机选取6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年龄(36.38±9.18)岁,男34例,女26例。对照组年龄(35.28±7.81)岁,男35例,女25例。两组均行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检测,其中病例组采用利培酮片剂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6个月检测血浆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病例组治疗前、治疗6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定,并进行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结果未经治疗的病例组巢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6周后,血浆中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6个月后,血浆中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水平继续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性分析提示,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程度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及治疗疗效判断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探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的3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RRTW)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重RRTW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意向维度(3.18±1.24)分、前意向维度(2.85±1.07)分、行动准备-自我评估(2.74±1.03)分、行动准备-行动(2.14±0.82)分。各维度人数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意向维度(209例)、前意向维度(43例)、行动准备-自我评估(37例)、行动准备-行动(11例)。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功能缺陷及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家庭职能、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呈负相关(r=-0.222~-0.442,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处于中低水平。精神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升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工作的准备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对照分析法,样本资料为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7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使用利培酮单一疗法,观察组实施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阴阳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例数34例高于对照组(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疾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对联合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外显攻击行为的现状及对患者实施风险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6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 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估患者外显攻击行为状况。应用单双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对两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在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 结果: 96例患者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为( 9.86±1.14)分。干预组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x2=4.022; P<0.05),护理前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 SCL-90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033; t=0.407; P>0.05),护理后的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 SCL-90评分均较对照组低( t=4.347; t=2.935; 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外显攻击行为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监测,风险护理干预在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且能辅助临床治疗,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价值。 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治疗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 86 例患者,依据其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 n=43 )与对照组( n=43 ),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 喹硫平治疗。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当中有 36 例显效、 6 例有效、 1 例无效,有效率为 97.67% ( 42/43 ),对照组当中有 26 例显效、 8 例有效、 9 例无效,有效率为 79.07% ( 34/43 )。差异显著( P<0.05 )。同时观察组 43 例患者中有 1 例嗜睡、 1 例头痛、 1 例便秘以及 1 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30% ( 4/43 ),对照组当中有 2 例嗜睡、 2 例头痛、 3 例便秘、 1 例低血压以及 3 例头晕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58% ( 11/43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相比喹硫平,阿立哌唑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价值更高,且能保障治疗有效率与安全性,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施行积极心理学理论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盲选于我院(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1 月间)行 诊治的 92 位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探究分析,应用电脑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 n=46 ,传统理论干预)和观察组( n=46 ,积极心理学理论干预)。对入选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幸福进取感及健康情况进行比较探析。 结果: 干预前,两组择取对象幸福进取感及健康情况评分结果比对未见明显差异 (P 值大于 0.05) 。差异干预施行后观察组幸福进取感及健康状况评分分值均优于对照组 (P 值:低于 0.05) 。 结论: 于精神分裂症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具显著效果,对其康复有积极影响。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本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92 例 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6 例。研究 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依从性以及干预后的 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 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方法,观察伴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的结构改变,探讨其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利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 MOAS)评分将患者分为暴力组和无暴力组。使用CAT12软件计算2组皮质厚度与分形维数,组间比较采用双样本t检验;全脑的皮质厚度、分形维数分别与PAN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暴力组(n=20)较无暴力组(n=18)左侧舌回(t=4.11,P=0.000 11)、岛回(t=3.48,P=0.000 66)、中央前回(t=3.52,P=0.000 60),右侧的中央前回(t=3.94,P=0.000 18)、缘上回(t=3.72,P=0.000 34)、中央后回(t=3.72,P=0.000 34)及顶叶下回(t=3.64,P=0.000 43)的皮质厚度减低(顶点水平P<0.001,未校正);暴力组皮质分形维数在左侧中央后回(t=3.86,P=0.000 23)增加,右侧楔前叶(t=3.62,P=0.000 44)减低(顶点水平P<0.001,未校正)。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中央后回皮质分形维数与PANSS一般病理评分(r=0.56,P=0.000 17)、总评分(r=0.53,P=0.000 40)均呈正相关;左侧梭状回皮质分形维数与PANSS总评分呈正相关(r=0.50,P=0.000 47);右侧顶叶上回(r=0.62,P=0.000 03)、顶叶下回(r=0.62,P=0.000 03)、中央后回(r=0.57,P=0.000 12)、颞下回(r=0.56,P=0.000 17)皮质分形维数与PANSS阴性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伴有暴力行为与无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脑区的皮质厚度与分形维数存在差异,提示伴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存在神经元密度与分布的异常,这有助于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进展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对照组 40 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 40 例患者采用 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氨璜必利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研究组 40 例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40 例患者的临床效果,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治疗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有着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