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激素分别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环孢素A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nepropathy,IMN)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2013年07月~2016年03月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经肾穿刺活检术后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别接受他克莫司、环孢素A与环磷酰胺治疗,共计63例,分为他克莫司组(A组)、环孢素A组(B组)和环磷酰胺组(C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定量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他克莫司组总缓解率均优于CTX组(P〈0.05)。环孢素A组与CTX组比较,总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能明显增加IMN患者的总缓解率,他克莫司的疗效优于CTX,环孢素A与CTX的疗效相当。

  • 标签: 他克莫司 环孢素A 环磷酰胺 膜性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β1,3-转移酶(C1GALTl)基因单核苷酸位点(SNP)rs9639031、rs5882115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IgA肾病(IgAephropathy,IgAN)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N的90例维吾尔族患者为实验组,以同期在同一医院体检的90例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的性别和年龄等相匹配。采集纳入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提取DNA,应用PCR法扩增C1GALT1因上2个SNP分别为rs9639031、rs5882115位点对应的基因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2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析rs9639031、rs5882115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的差异,进一步分析C1GAT态性与IgAN发病的关系。结果(1)C1GALT1因SNPrs5882115中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IgAN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P=0.014,等位基因P=0.005)。IgAN组DI、Ⅱ型频率(32.2%、2.2%)较对照组(14.4%、1.1%)高,对照组DE)型频率(84.4%)较IgAN组(65.6%)高。单因素Logist回归分析显示,rs5882115多态性对IgAN患病风险可能有影响(P=0.005),携带DI基因型的患病风险为携带DD基因型的2.874倍(OR=2.874,95%CI=1.3756.007),而携带I等位基因的患病风险亦较携带D等位基因高(OR=2.469,95%CI=1.290~4.728)。(2)C1GALT1基因rs9639031中,IgAN组CC、CT、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0%、42.2%、17.8%、61.1%、38.9%,对照组分别为32.2%、46.7oA、21.1%、55.6%、4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1GALTl基因上的SNP位点rs5882115多态性可能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风险有一定关系,但未发现C1GALT1基因上的SNP位点rs9639031多态性与维吾尔族IgAN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 标签: IGA肾病 基因 单核苷酸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慢性肾脏病(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伴有CKD的心房颤动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对其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出血副作用,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可能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发生率26.98%(34/126)。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年龄、性别、抗凝时间、抗凝达标时间、INR、CKD分期、肾病类型、贫血、脑卒中病史、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NR、抗凝达标时间、CKD分期、贫血、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均为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结论:INR、抗凝达标时间、CKD分期、贫血、肝病、使用阿司匹林和肾衰宁胶囊均为伴有CKD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

  • 标签: 心房颤动 慢性肾脏病 华法林 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灌注复发后行吉西他滨辅助灌注化疗,29例继续表柔比星灌注化疗。比较两组辅助性膀胱灌注后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复发间隔时间、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吉西他滨辅助性膀胱灌注患者的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达65.22%,显著高于表柔比星灌注组44.8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复发时间吉西他滨组[(15.87±3.36)月]明显长于表柔比星组[(10.06±3.04)月](P〈0.05)。两组患者进展率和进展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主要表现为尿频、血尿、尿痛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表柔比星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疗效显著,能降低NMIBC复发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膀胱灌注 膀胱癌 吉西他滨 复发
  • 简介:欧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协会指南推荐对于中低危患者应在膀胱电切术(TURBT)后进行即刻灌注,但对此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检索并收集,共纳入13个符合条件的研究,获取到11个随机对照试验中共2278例患者的资料,其中1161例只进行TURBT治疗,1117例TURBT术后分别采取了吡柔比星(THP)、

  • 标签: TURBT pT1 PTA 尿路上皮癌 吡柔比星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MEDLINE(2012~2015)、EMBASE(2012~2015)和协作网系统评价资料库CDSR,由2人分别对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对纳入文献行数据提取,利用Revman5.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7篇,英文2篇。结果显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手术时间(MD=19.96,95%CI:16.23~23.70,P〈0.0001)、术中出血量(MD=10.23,95%CI:8.49~11.97,P〈0.0001)、术后疼痛评分(MD=2.01,95%CI:0.75~3.27,P=0.002)、愈合时间(MD=3.74,95%CI:2.06~5.42,P〈0.0001)以及外观满意率(RR=0.70,95%CI:0.50~0.98,P=0.04)均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总并发症发生率(RR=1.84,95%CI:0.95~3.56,P=0.07)和伤口术后发生血肿率(RR=1.67,95%CI:0.87~3.22,P=0.12)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能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RR=3.44,95%CI:1.24~9.57,P=0.02)。结论与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提高术后外观满意率及降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传统包皮环切术 META分析 包皮过长 包茎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肾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肾盂旁肾囊肿患者8例,合并同侧肾结石3例,平均最大径(5.15±0.40)cm,预置双J管2周后均行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合并肾结石者同时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拔除输尿管支架管7d后行影像学随访。结果平均住院天数(8.5±2.6)d,随访4~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脓毒血症、肾功能不全、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6例囊肿消失,2例明显缩小。3例结石均完全清除。结论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肾囊肿创伤小、疗效确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推荐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肾盂旁肾囊肿 钬激光
  • 简介: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程中形态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规律。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98例经血清学证实为HFRS患者病程中。肾内动脉的血流频谱及血流量与150例正常人对照。形态学通过二维声像图观察肾脏体积、肾实质厚度、椎体回声的改变。结果发热期、恢复期各级肾动脉血流频谱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肾脏形态学改变与正常组比较体积明显增大、肾实质明显增厚、椎体回声减低,部分可见肾包膜下出血。结论HFRS病程中各期形态学和各级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着规律性变化,形态学与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相结合动态观察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解肾脏病情进展情况,可检测治疗效果,对评估预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 简介:作者首次报告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UCB)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RC)术后2、3年无疾病生存率(DFS2、DFS3)与5年总生存率(OS5)之间的关系。德国10家泌尿外科中心协作,收集1989年至2008年欧洲8家中心UCB行RC患者2483例,前期研究中纳入研究者为pT2~4a及软组织切缘(STSM)阴性患者1738例,前期被排除者为切缘阳性或其他分期(pT0~T1、pT4b)患者745例。

  • 标签: 无病生存率 全膀胱切除 切除术后 根治性 预后指标 有效性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ofScience。检索时限为建库时间至2018年2月28日。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8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FHD对血磷(SMD=-0.50,95%CI:-0.89~-0.12,P=0.01)及甲状旁腺素(SMD=-1.31,95%CI:-2.06~-0.57,P=0.0006)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HDF;2组患者血钙水平均增高,但HFHD血钙水平明显高于HDF(SMD=0.25,95%CI:0.03~0.48,P=0.03)。2组患者在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HD与HDF均能显著的清除血透患者体内的大中小分子毒素,且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但HFHD较HDF对钙磷代谢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终末期肾病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共有168例≤7cm肾肿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分为肾门肿瘤组和非肾门肿瘤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并发症、肾功能、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肾门肿瘤组肿瘤直径(4.6vs.3.6cm)及R.E.N.A.L.评分均高于非肾门肿瘤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肾门肿瘤组相较于非肾门肿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阳性切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eGFR较术前降低水平无差异[13.8mL/(min·1.73m2)vs.11.3mL/(min·1.73m2,)P=0.609]。两组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7cm)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并发症及近期预后与非肾门肿瘤类似。

  • 标签: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肿瘤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为I临床及时、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尿液标本培养出的1681株病原菌进行菌种分类及耐药性分析,并与既往文献报道的泌尿系感染菌群及耐药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9.08%)、肺炎克雷伯菌(8.98%)、粪肠球菌(6.6%)、白色假丝酵母菌(5.5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59.1%、59.6%;粪肠球菌对四环素、链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耐药性较高;真菌的总体耐药率不高。辟论大肠埃希菌仍然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产ESBLs的细菌率上升;泌尿系真菌感染率增高;临床应及早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早期可使用含有p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不推荐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菌群分布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infiltratingdendriticcells,TIDCs)的数量与活化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分析前列腺癌组织TIDCs的表达与患者血清PSA值、年龄、Gleason评分、骨转移等情况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技术标记2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CD1a及CD83分子,镜下观察被标记的D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人工计数,比较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的DC的CD1a及CD83的均数,使用studen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28例前列腺癌患者CD1a、CD83、年龄、PSA、Gleason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列腺癌组织DCCD1a多分布在癌周,染色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1a的数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DCCD83亦分布于癌周,染色较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83的数量略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D1a、CD83、年龄、PSA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TIDCs多分布在癌周,总体数量(用CD1a标记)较良性前列腺组织少,活化的TIDCs(用CD83标记)的数量与良性组织相差不大;CD1a、CD83与年龄、PSA、Gleason评分及骨转移相关性不显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 简介:〔NeppleKG,etal.JUrol,2012,187(1):32-38〕在美国,每年有超过55000例患者诊断出肾癌,肾癌已成为男性第七大、女性第九大常见恶性肿瘤。研究显示肾癌的发病率近年呈稳步上升趋势,而总的发病率的升高却可能掩盖肾癌发病年龄的差异性。

  • 标签: 癌发病率 发病年龄 特异性 肾癌 基础数据 美国
  • 简介:研究表明,维持性血透患者低浓度的血红蛋白(Hb)与患者再入院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b每下降lg/L,患者因心血管并发症等疾病再入院的相对危险性就增加5%。自从1985年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于临床以来,肾性贫血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肾衰竭患者的状况,甚至被誉为贫血治疗上的“里程碑”。对血透患者使用rHuEPO时,一方面可以纠正贫血改善其食欲,使营养物质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可部分纠正血透患者的异常氨基酸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 标签: 维持性血透患者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衰竭 治疗期 相关性 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