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乔治·鲁德是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社会史家,主要研究领域为18—19世纪欧洲历史,尤其关注英法两国群众骚乱、反叛和革命。鲁德对社会史独特贡献在于他着重考察了骚乱、反叛和革命参与者本身,分析了他们构成、行为和动机或意识形态。作为"下层史"倡导者,鲁德强调从受压迫者视角进行历史研究。他对底层群众细致探究和剖析,丰富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社会史。

  • 标签: 乔治·鲁德 群众 身份 意识形态 下层史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全球化是复杂,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它是多层次、全方位过程,而且表现在它是不同国家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元与多元、同质与异质斗争是持久。由于全球化过程是复杂,其终极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因此,全球化理论研究也应该坚持多维度总体性研究方法。

  • 标签: 全球化 世界历史发展 总体性原则
  • 简介: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决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由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合乎逻辑必然结果。中国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内在统一决定两条特色道路自然承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创新模式和伟大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客观反映,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

  • 标签: 道路 国情 任务 规律
  • 简介:毛泽东哲学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思想基石、动力源泉和核心成果。以问题为中心,坚持实践第一和返本开新,是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建构自身哲学思想体系基本立场和动因。研习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简介:西欧国家投票权扩大历史背景是民族国家构建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前者产生了国家认同危机,后者造成了社会结构变化。在民族国家构建中通过战争等方式并入群体,以及在社会结构变化中成长起来新兴阶级,基于自身利益诉求,打着民主口号要求本来属于贵族特权投票权平等化,从而在民族国家内部形成了对抗和紧张关系。而国家所采取积极性回应——逐步开放投票权,则缓和了民族国家这种对抗和紧张关系。西欧国家投票权开放典型模式主要有三种:以英国为代表渐进模式,以法国为代表激进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竞争模式。尽管存在着道路上差别,但它们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即都实现了投票权平等化。投票权平等化除了暂时缓和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既得利益阶级与利益边缘阶级之间冲突之外,还有着更加长远积极意义,它以民主名义把社会不同阶层、团体和族群整合到统一民族国家政治行动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国家认同——民主国家认同。

  • 标签: 选举 投票权 民族国家构建 国家认同
  • 简介:目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西学术界都已取得了突出理论成果,成为当仁不让显学。学者们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理论范式转换,也为广义政治哲学研究增补了新理论视界和学术资源。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中西学术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都在一些重大、基础性、原则性理论问题上,留有进一步探索开阔地域和广阔空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历史开展 学术问题
  • 简介:邓小平农村经济改革思想基本内容包括:农村经济改革必要性;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其历史贡献是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追求公有制经济纯而又纯格局,允许其他形式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实现了分配制度多样化;对传统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模式最根本突破,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在农村政策和农村改革措施正确与否标准。

  • 标签: 邓小平 农村经济 经济改革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简介: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并且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斗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历史进程中,必将铸就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辉煌。

  • 标签: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历史使命
  • 简介:春秋末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动荡之中,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各国图霸天下。在这充满血腥战乱年代,先秦礼制受到了极大冲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代替,进而出现了"陪臣执国命"、大夫专权局面。同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自上古以来逐渐形成礼乐文化受到了一次洗礼和考验,实现了对旧有礼乐缺陷暴露与完善,由此迎来了中国古代音乐有史以来第一个辉煌高峰。同时,礼乐制度虽然崩塌了,但它所蕴含礼治、礼法、乐教、乐政等文化内容并未完全灭亡,并对其后二千多年封建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文化变迁,不难发现,尽管宗周礼乐制度随着周王室衰败日渐没落了,但礼乐制度作为人们安身成人行为标准仍长期存在。从这层意义上说,所谓"礼崩乐坏"并不是礼乐制度毁灭,而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旧有礼乐制度扬弃、改造和完善,或许称之为"重生"更准确一些。

  • 标签: 礼乐 礼崩乐坏 崩溃 重生 启示
  • 简介: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已较为丰富。在抗日战争时期,围绕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邓小平对多党合作进行了形式和内容上积极探索,并集中体现在他对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实践和理论思考。在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他提出要让非党人士有职有权,打造多党合作平台,团结各民主党派完成过渡时期历史任务,关心和保护党外人士,明确了政协性质和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进一步完善,他强调坚持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矛盾,维护党外人士利益;复出后,他又积极推进多党合作方面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统一战线,积极发挥政协作用。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既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多党合作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展现出多党合作必须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基本经验。

  • 标签: 改革开放前 邓小平 多党合作
  • 简介:建国以来,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一方面是由我们社会条件与社会进步所决定,同我们社会主义实践命运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又同我们结合当代社会现实理论研讨与学术争鸣状况相关。现对40年来唯物史观学术争鸣状况,作一概略理论审视与

  • 标签: 社会发展动力 生产力标准 社会进步 选择论 历史决定论 人类社会
  • 简介:“慎独”之说,出于《中庸》,其首章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中庸》篇中,子思用心于“诚”,然而“诚”基础则在于“慎独”二字。何以言之?《中庸》首篇论“性”、“道”、“教”一以贯之,这是从本体立论,随后即以“道”之不可须臾离而引出“慎独”之说,以慎独为“修道”工夫。因而首章经络分明:本体(道)、工夫(慎独)并举。

  • 标签: “慎独”思想 精神关怀 历史观 孔子 延拓 儒家
  • 简介:马克思一边对资本主义发动激烈批判,一边对自己时代种种正义言说给予冷嘲热讽,这种独特姿态既给马克思"资本批判"蒙上一层暧昧色彩,同时也给人们反思"马克思与正义"关系留下了充分余地。在英美学界,塔克尔第一个描绘了"反对正义马克思"思想形象,而伍德则追随塔克尔,就马克思"正义批判"提出了更加繁富而细密论证,布坎南把塔克尔和伍德这种观点称之为"塔克尔—伍德命题"。本文力图从起源处展示"反对正义马克思"思想原像并对英美学界此一论辩进行全面深入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希望能够真正廓清正义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原始位置并进而通达研究正义问题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境域。

  • 标签: 正义 道德 历史 法权 生产方式
  • 简介:先进性和纯洁性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从认识论角度而言,先进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优势价值评价,纯洁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脱离自己本质事实判断。先进性属于"上位"概念,具有优先性;纯洁性属于"下位"概念,具有服从性。先进性包含和统领纯洁性,纯洁性支撑和保障先进性。在党的建设中,先进性建设是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引领党纯洁性建设;纯洁性建设是基本要求和基础工程,支撑党先进性建设,促进党先进性保持和发展。当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进一步认识党先进性和纯洁性位阶关系和统属关系,以更好地处理党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关系。

  • 标签: 先进性 纯洁性 逻辑关联 历史互动
  • 简介:本文考察了先秦至唐道家和道教“理(治)身理(治)国”思想发展。道家及道教各派都曾围绕着身理(治)身与理(治)国关系进行过不同层次探讨。从“天人合一”原则出发,道家和道教各派不仅将身与国比拟为结构和功能相似的有机系统,而且对于理(治)身与理(治)国终极基础和实践原则作了深入地剖析。随着语境变迁,特别是在唐代,原道家语义被转换或开掘出新内涵,故“理身治国”实质内涵也在变化。“理身理国”观体现了道家和道教各派对个体生命及其生存状态深度人文关切。

  • 标签: 理身理国 自然 无为
  • 简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公共管理到行政管理再到公共管理历程。人类伦理关系普通性决定了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研究伦理问题必然性。但是,20世纪行政学发展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否定了伦理研究可能性。随着行政学理论发展,以及公共行政从政府管理推广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伦理学建立已经成为时代课题。揭示公共管理伦理产生可能性,对于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

  • 标签: 公共管理伦理学 行政学 威尔逊-韦伯范式 西蒙范式
  • 简介: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之重要环节《德意志意识形态》,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立场即以“现实历史”为对象。由此,彰显了《资本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真实关系:《资本论》通过对资本批判,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现实历史”,而且揭示了融资本主义历史于一体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即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科学”。因此,《资本论》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简单运用,而是对作为“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真正建构。

  • 标签: 《资本论》 历史唯物主义 建构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