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讲到: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状态。其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状态。只有内化到师生心里的文化力才是一个园所发展的根据,它要成为凝聚在每一位师生身上的一种良好气质、精神品质和思想行为。因此,我园一改过去以“管”为主的管理方式,以“爱”为源,以“心”文化为具体体现,通过环境渗透、团队构建、丰富的活动等,全方位构建园所“心”文化,真正实现了以文化管理引领教工走向文化自觉,收到很好的效果。
简介:摘 要:钻井取心技术在作业前,需开启循环泵将钻井液充分冲刷取样内筒,确保在取心环节内筒部位无沉砂,取样的岩心样本在取心内筒工具内更加精准。当内筒工具冲洗干净后,从井口钻具水眼部位将密闭钢球投进内筒,密闭钢球从钻具水眼部位径直到达取心工具单流控制阀处,实现取心后内筒通道封闭的目的。但在取心环节应注意做好内筒的密闭,以避免钻进过程中钻井液冲刷、污染岩心,从而精准测量岩心的收获率指标。对于岩心取样环节的密封性问题,文中描述一种钻井取心液动投球装置,该装置能够调整钻井液的排量并打开藏球室,更加高效、简单的实现投球封闭取心作业。装置在工程实践中有效解决传统钻具组合中因含有内防喷装置,而不能在进口进行投球的技术难题,有助于提升钻井取心的工作效能。
简介:摘要:疫情背景之下学生不能如期返校,利用网络进行线上教学虽然克服了空间阻隔,但是学生在网络上学习、交际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人际摩擦,班主任必须直面这一事实并巧妙地化解学生之间的摩擦,在化解过程中固然要求学生本人拥有同理心,更是要求老师以同理心去促进问题的解决,进而引领学生融洽人际关系,进一步实现学生个体的成长,整个班集体的团结和谐。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江汉大学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名学生采用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54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操作实践考核,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以评价两组教学方式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27.56±8.62)分、操作实践考核成绩为(60.02±8.46)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24.75±8.96)分、(53.72±9.59)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试验组学生表现和教师教学自评分别为(4.78±0.63)分和(4.80±0.47)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69±0.46)分和(3.75±0.63)分,试验组学生对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93±0.59)分、(4.70±0.71)分和(4.59±0.63)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4.02±0.73)分、(3.85±0.69)分和(3.26±0.5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是否可以调节复苏后动物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值(Th17/Treg比值)及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北京白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室颤动(室颤)除颤+生理盐水组(SA组)、室颤除颤+氢溴酸山莨菪碱组(AH组),每组8只。SA组和AH组通过心室内电极持续刺激诱发室颤8 min并复苏制备缺血/再灌注(I/R)模型,其中SA组心肺复苏(CPR)后仅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静滴),AH组CPR后给予生理盐水+氢溴酸山莨菪碱静滴。分别于心搏骤停(CA)前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0、1、2、4、6 h记录各组猪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静脉血白细胞介素(IL-17、IL-10)水平及IL-17/IL-10比值。ROSC后6 h处死动物,留取肠道淋巴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组织匀浆中IL-17和IL-10水平(以IL-17/IL-10比值代表Th17/Treg比值)评估复苏猪的免疫状态,并对组织进行培养以评估细菌移位情况。结果随ROSC时间延长,SA组和AH组静脉血IL-17及IL-17/IL-10比值均呈明显降低趋势,IL-10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且从ROSC后2 h开始,AH组IL-17/IL-10比值均明显高于SA组,持续至ROSC后6 h(0.79±0.05比0.49±0.08,P<0.05)。光镜下显示,与SA组相比,AH组肠淋巴组织皮质区淋巴小结数量较少、体积较小。ROSC后6 h,与Sham组比较,SA组和AH组猪肠道淋巴组织内IL-17及IL-17/IL-10比值均明显降低〔IL-17(ng/L):155.23±0.92、178.76±7.25比209.21±19.82,IL-17/IL-10比值:1.43±0.13、1.92±0.18比3.30±0.31,均P<0.05〕,IL-10均明显升高(ng/L:109.85±11.60、93.55±81.83比63.45±0.62,均P<0.05);而AH组IL-17/IL-10比值明显高于SA组(1.92±0.18比1.43±0.13,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SA组和AH组猪复苏后均出现肠道细菌移位,提示复苏后动物出现免疫抑制,肠源性继发感染风险升高;而AH组肠道淋巴组织细菌培养率明显低于SA组〔62.5%(5/8)比87.5%(7/8),P<0.05〕,提示山莨菪碱可降低细菌移位风险。结论山莨菪碱可以通过影响复苏动物Th17/Treg细胞因子平衡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以减少肠源性继发感染的风险,具有器官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在紧急医疗服务到达前对患者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CPR),能显著提高院外心搏骤停(OHCA)后的存活率。据统计,约40%~85%的CPR会导致胸部骨折,致使旁观者产生畏惧心理,而降低CPR施救的意愿。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便于在院外公共场所投放,并且符合徒手CPR操作习惯的CPR保护装置。针对以上问题,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专业、麻醉学专业医学生,联合东南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指导下设计了一种便携式CPR保护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1 1 0309001.4),以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1 2 0591084.6)。该装置由可折叠框架、支撑组件、导向滑轨和按压体组成,为CPR实施提供指导与保障,便于使用者准确把握实施流程、按压幅度、力度及频率,有效防止CPR按压所导致的肋骨骨折等意外伤。该装置体积小巧、便于存放和移动,制造成本低,适用于社会化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外周灌注指数(P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科先后顺序编号,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PI指导组(35例)。两组患者均依据临床指南进行集束化治疗,在应用抗菌药物前留取痰液、尿液、血液等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两组均需在6 h内达到以下全部复苏目标:尿量>0.5 mL·kg-1·h-1,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0.70。常规治疗组达标后不再进一步复苏;PI指导组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新增外周PI指导液体复苏,并维持PI≥1.4。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前后的心率(HR)、CVP、MAP、ScvO2、血乳酸(Lac)、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6 h后,PI指导组HR略低于常规治疗组(次/min:96.5±12.1比97.7±7.9),MAP、ScvO2和CVP均略高于常规治疗组〔MAP(mmHg):83.2±6.2比82.1±7.5,ScvO2:0.661±0.077比0.649±0.051,CVP(mmHg):10.8±2.7比10.4±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I指导组La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mmol/L:4.8±1.3比5.9±1.4,P<0.05),且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治疗组〔d:3.0(2.0,3.0)比3.5(3.0,4.0),P<0.05〕。PI指导组ICU内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ICU内病死率:37.1%(13/35)比50.0%(15/30),28 d病死率:57.1%(20/35)比60.0%(18/3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PI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重要指标,PI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更能降低Lac水平,缩短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降低液体过负荷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结合集束化培训模式应用于临床心肺复苏教学的价值研究。方法将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108例实习生纳入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用集束化培训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教学,观察组采用CDIO结合集束化培训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胸外按压质量及心肺复苏时间,并评估两组实习生岗位胜任力得分情况及满意度。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培训前比较,观察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廓回弹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现患者无意识到判断无脉时间、出现室颤至启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时间、完成AED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5个维度评分及岗位胜任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教师、实习内容、实习形式、实习效果等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IO结合集束化培训应用于临床心肺复苏教学可提高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能力,改善胸外按压质量、心肺复苏时间,使实习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提升实习生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左西孟旦在改善大鼠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中的机制。方法将2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西孟旦治疗组(治疗组,10只)、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5只)。治疗组和实验组采用窒息法建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治疗组在复苏期间及复苏后予以左西孟旦干预,实验组在复苏期间及复苏后予以等剂量生理盐水处理,对照组不进行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操作,予以等剂量生理盐水处理。复苏6 h后将3组大鼠处死,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损伤情况,同时采用Paller评分量化肾脏损伤情况,TUNEL法检测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情况。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血Scr(85.02±1.31)μmol/L、Bun(7.36±0.13)mmol/L、Paller评分(7.3±0.2)分、IL-1β(302.20±17.35)pg/mL、IL-6(564.60±23.24)pg/mL和TNF-α(1346.00±83.7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94±0.96)μmol/L、(2.95±0.18)mmol/L、(0.7±0.2)分、(7.27±0.44)pg/mL、(51.30±2.87)pg/mL、(10.39±0.52)pg/mL](均P<0.01)。与实验组相比较,左西孟旦治疗组大鼠血Scr(63.88±2.01)μmol/L、Bun(5.45±0.47)mmol/L、Paller评分(4.8±0.2)分、IL-1β(78.61±3.66)pg/mL、IL-6(297.90±13.64)pg/mL和TNF-α(276.20±20.18)pg/mL明显降低(均P<0.01)。TUNEL染色显示,左西孟旦能够改善肾组织细胞凋亡(P<0.01)。治疗组大鼠肾组织p-ERK蛋白表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左西孟旦能够改善大鼠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减轻肾组织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RK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