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肺复苏人工-机械转换所致胸外按压暂停时长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主要研究人群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接受机械心肺复苏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收集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基本资料、救治相关资料、人工-机械按压转换数据资料。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基本资料、救治相关资料与人工-机械按压转换过程中的按压暂停时长(简称按压暂停时长)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当班护士心肺复苏救治资质对心肺复苏按压质量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32例,患者身高、实际体重、体重指数与按压暂停时长呈线性正相关(r=0.61、0.92、0.49;P<0.01)。经过多重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实际体重是患者按压暂停时长过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对当班护士心肺复苏资质培训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资质组患者按压分数明显高于无资质组患者(χ2=0.002,P<0.01)。结论患者实际体重、当班护士心肺复苏资质培训情况与心肺复苏人工-机械转换所致胸外按压暂停时长具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脏骤停 机械按压 人工-机械转换 视频监控
  • 作者: 程鹏飞 陈洪娇 骆丁 陈丽花 郑源 周明 张娜 张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口 571199 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医学中心,海口 570102,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口 571199 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岛急救医学创新单元(2019RU013),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口 571199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153例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复苏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为提高骨科全麻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行全麻骨科手术的患者153例,记录所有患者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按照所属人体系统分类,以得出骨科全麻术复苏期最易发生并发症的人体系统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并调查对复苏期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骨科全麻术复苏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疼痛,其次为恶心呕吐,第三位的为腹胀;按照并发症发生所在人体系统分类,发现最易发生苏醒期并发症的是消化系统,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结论 骨科全麻手术的复苏期并发症并不局限于手术部位所带来的不适症状,应当针对不同特点的患者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全身麻醉 复苏期 并发症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给予保温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低体温、寒战、躁动等应激情况发生率更低,血压、心率受到的影响更小,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等麻醉复苏情况更优,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水平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保温护理 全身麻醉 术中应激反应 术后复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在临近医院急诊科和我科室2020年2月~2021年2月实施院前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70例,根据使用的不同心肺复苏程序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n=35)和B组(n=35),A组采取气管插管法,B组采取气囊面罩通气法,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进行心肺复苏复苏情况、复苏时间。结果:B组35人成功抢救12人,抢救成功率为34.29%(12/35)高于A组14.26%(5/35),差异较大P<0.05。B组患者通气建立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比A组更短,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我科室实施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中,气囊面罩通气方法能够大幅度的缩短患者建立通气的时间,患者的心跳恢复时间缩短,将抢救的成功率大幅度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胃镜检查术后复苏护理对高龄人群安全及睡眠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6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高龄患者,计算机分组参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术后复苏护理)各30例,观察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t=7.322,P

  • 标签: 无痛胃镜检查 复苏护理 高龄人群 安全 睡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电除颤和气管插管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0年7月急救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搏骤停到接受电除颤、气管插管治疗时间分5组。A组为5min,B组为5-10min,C组为10-15min,D组为15-20min,E组为20—30min。对比各组患者的SpO2、MAP、心脏复苏复苏成功结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全身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C反应蛋白水平为(53.83±11.24)pmol/L低于常规组(94.81±16.72)ng/L,P<0.05。研究组拔除气管时间为(23.42±7.71)min短于常规组(35.42±8.22)min, P<0.05;清醒时间为(45.21±10.24)min短于常规组(75.42±12.72)min,P<0.05;PACU停留时间为(50.51±11.43)min短于常规组(84.65±13.74)min,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寒战1例,躁动1例,发生率5.00%,常规组患者术后寒战7例,术后躁动5例,发生率是30.00%, P<0.05。结论: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可减轻术中应激,加速术后复苏

  • 标签: [] 保温护理 全身麻醉患者 术中应激 术后复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开展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病患共8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分别44例,统计并比较两组于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动脉压、心率水平、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方面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动脉压、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动脉压、心率高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胸部不适、抽搐、恐惧、记忆减退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出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心肺复苏后心脏骤停患者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能提升其康复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值得采用。

  • 标签: 针对性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肥市滨湖医院急救中心抢救的院前搏骤停(OHCA)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探索如何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方法:基于 Utstein模式,收集 2018 年 1月至 2020年 5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急救中心接诊的 280 例 OHCA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有无现场人员 CPR、有无院外气管插管、初始心律、肾上腺素累积使用量、急救反应时间,有无其他急救药物的使用、急诊室 ROSC、存活入院、存活出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等。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选 280 例 OHCA患者,其中男性207例(73.9%),女性73例(26.1%);复苏成功率为16.8%,存活出院为6例(2.1%),神经功能良好为5例(1.8%),与复苏失败组比较,复苏成功组在性别、是否合并有基础疾病、是否现场施救、是否气管插管、初始心律类型、CPR开始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肥市滨湖区院前搏骤停(OHCA)患者复苏成功率不高,院前“生存链”中有多种因素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96例,使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程度。 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1.67%,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上。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 手术室麻醉复苏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和护理措施的分析。方法:选取100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5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急诊护理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6.00%)高于参照组患者(44.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应用急诊护理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护理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的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20.02——2022.02期间急诊科中挑选接受抢救心脏骤停治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名开展不同干预手段。按照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名。常规组予以人工心肺复苏干预、实验组予以心肺复苏机干预,整理对比复苏效果、患者恢复状况,评价干预结局。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复苏效果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恢复状况更优,P<0.05。结论:提供心肺复苏机治疗干预能提高心脏骤停的机体运行效率,提高恢复状况获得理想抢救结局,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心脏骤停 急诊抢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问题采用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从我院2021.1.1-2022.6.30期间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57例作为研究对象,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全麻患者苏醒期可采用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护理方式可以缓解躁动表现,维持生命体征,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麻醉复苏护理 综合保温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更好的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质量,需找到更适合心脏骤停患者情况的护理干预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开展对比实验,将62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比例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存在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护理期间采取急诊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护理水平的提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康复速度。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比较这些方案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苏州科技城医院急诊科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抽签法随机分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而研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一日内病死率、复苏1小时后血钾与血钠水平。 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更高,复苏一小时后血钾与血钠水平更低,与另一组结果差异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电解质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46例:一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常规组),一组采取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针对性组);检测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和血气分析相关指标,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心肺复苏后的LVEDD和LVEF指标比较示针对性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心肺复苏后的SaO2、PaO2及PaCO2比较示针对性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示针对性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心肺复苏后的康复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对康复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7月期间选取60例心脏骤停后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病人接受普通护理,观察组病人则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人员的护理效果、动脉压、心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从两组病人的数据来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较好,且动脉压、心率以及住院时间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脏骤停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