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并批示,地址“以在人民大会堂以西为好”。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这一工程未能实施。1990年,文化部提出在原址上兴建国家大剧院。1997年10月,中央决定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空地尽快兴建国家大剧院。1998年1月8日,中央正式决定用4年时间,投资25.5亿元建成大剧院。1998年4月,公开招标,保罗·安德鲁的方案中标。2000年4月,工程动工。2000年7月,国家大剧院停工待命,征求修改意见。2001年12月,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工。2003年12月2日,国家大剧院封顶。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始演出……时至今日,中国国家大剧院长达三个半月的开幕演出季已经过了三分之二,而争议之声从大剧院开始筹建时就没有停息过,大剧院在万众瞩目中俨然成为中国最具关注力的建筑和文化现象,我们特编撰此文,力图从剧场文化以及舞蹈的角度去解读和面对这个庞然大物。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剧场 人民大会堂 聚焦 经济条件 公开招标
  • 简介:《踏歌》——不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而是中国古典舞学者孙颖先生创作20世纪90年代的舞台作品——一举夺得了全国首届“荷花奖”舞蹈比赛的“中国古典舞”金奖。这之后,《踏歌》“不胫而走”,迅速流传开来。在我的印象中,90年代广为流传的女子抒情舞蹈,在初期是张继钢的《女儿河》,在后期则是孙颖先生的《踏歌》。“古典”的创新和流行,作为舞界跨越世纪门槛之际的文化景观,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古典舞蹈 舞蹈文化 思想方法论 踏歌 古代舞蹈
  • 简介:当代文化人有一个口头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世界当代文化艺术进入后现代以后,在各种文化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的时代,我们更需高扬这种文化批判的旗帜。带着这种文化批评的观念,观赏了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创作表演的部分新作品与教学成果——民间舞组合,于是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作为一位中国舞蹈艺术的从业者,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引以为豪的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丰厚的民间舞蹈艺术遗产。如果没有这些,舞院民间舞系的师生们如何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这个广袤的民间艺术遗产的海洋中流连忘返?

  • 标签: 民间舞蹈 民间艺术 北京舞蹈学院 中国舞蹈 表演 十年
  • 简介:舞蹈,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现性最强烈的表演艺术,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际操作,最终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进行整合,塑造成为可视的舞台形象。从这一点来说,在整个的舞蹈创造活动中,演员的表演水平,对一部作品的成败,也是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舞蹈表演 舞美设计 表演水平 舞蹈演员 舞台形象 作曲
  • 简介:“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以其全新的舞蹈哲学,即一种自然法则和自由精神,立于现代舞坛近一个世纪之久,她一直被奉为现代舞的精神领袖。一位从未想过要建立一个新的舞蹈流派的人,却成为“把解放性舞蹈提升为创造性舞蹈艺术的先驱者”。邓肯的舞蹈艺术作品追求自然的境界,舞蹈艺术思想则崇尚自由的舞蹈哲学。她“观察自然,研究自然,理解自然,然后努力表现自然”。她所创造的自由舞蹈思想和舞蹈作品,不仅惊醒了陈旧的古典芭蕾,为正在衰退的古典芭蕾带来新鲜的活力和生命力,而且对后世现代舞的延续及继续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 标签: 伊莎多拉·邓肯 现代舞 舞蹈思想 自然的舞蹈追求 自由舞蹈精神
  • 简介:在我团排演的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和民族芭蕾舞剧《玄凤》中我分别扮演王子和皇帝。这两部舞剧在文学结构和人物形象上有个十分相似之处;女主人公都是人神一体的神鸟的形象,是善良、忠诚和美的化身;而男主角则是女角体现完美道德和感性的对象,男女间凄美而浪漫的爱情情节成为舞剧展开的主要内容;作为戏剧冲突的另一方面,两部舞剧分别塑造了魔王和皇帝两个人物形象,以体现恶势力对善与美的对立。

  • 标签: 芭蕾舞剧 《天鹅湖》 古典芭蕾舞 排演 人物塑造 表演
  •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舞蹈面貌,因此,在构建民间舞蹈舞台化的新样态过程中,对于民间舞的原生性、发展性的辨证解读,是适应时代、提炼出具备时代审美与精神的艺术形象的前提,正确认识传统、提炼传统、衍生传统,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前提下,最终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舞蹈新样态,是民间舞自我传承与发展的正确路径与打开方式。

  • 标签: 民族民间舞蹈 精神品格 舞台化 中国传统 艺术形象 历史规律
  • 简介:俗话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瞬间,五十四年一晃过去,回想我和孙加保同志淡如水的交往,心中总是难以忘怀。要说我俩都是同时代的人,北京解放前后相继参加了中国

  • 标签: 舞蹈演员 孙加保 将军 部队歌舞团 舞蹈创作 艺术风格
  • 简介:以“采民间、研课堂、创舞台”的方式,对广东岭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田野研究,运用到广东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教学中研究、丰富、发展其文化内涵,创造出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征的舞蹈作品,让岭南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是高校舞蹈学理构建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民族民间舞蹈 广东高校 岭南 传承 课堂 课程教学
  • 简介:舞蹈带着人们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代代的繁衍中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远古时期的民间舞蹈作为原始人的生命形态。生活方式局限在大量的巫术活动和对神的崇拜当中,它实质上是神崇拜的表现。因此将它视为神之舞,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逐渐意识自己的力量,这时的舞蹈具有一种团结的意识,是社会心理凝聚力的象征;是人们心灵交相呼应的,比起“神”之舞是一个思想意识上的巨大飞跃,开放的文化。使中国

  • 标签: 生命形态 中国民间舞 文化内涵 审美特征
  • 简介:一、舞蹈技能的概念与内涵学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成为专业技术人才或专家的唯一途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舞蹈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舞蹈专业人才和舞蹈家成才与成功的必由之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舞蹈技能是人通过练习而获得并巩固了的自动化舞蹈心智技能和舞蹈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与完美统一。对于这个

  • 标签: 舞蹈技能 高原现象 动力定型 学习曲线 条件反射 练习曲线
  • 简介:'留白'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一种艺术手法。在文学、音乐上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追求;国画中也常用一些空白来营造出水、云雾、风等意象空间,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予人以想象的余地;在书法中,更是讲究'疏密',字的结构和通篇布局一定要有疏有密,才能打破平板、划一.

  • 标签: 古典舞 于无声处
  • 简介:《秧歌情》在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中荣获普通院校组表演铜奖。它是对山西民间歌舞奇葩“凤秧歌”舞台化的结果,也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教学研究与创作环节的一次有益尝试。

  • 标签: 民间歌舞 舞台化 秧歌 广场文化 山西 中国舞蹈“荷花奖”
  • 简介:1、王玫命中缺水,肯定。不然你就很难理解,主张“随心而舞”的王玫,几部大型现代舞蹈——依次是《我们看见了河岸》、《雷和雨》和《天鹅湖记》,怎么都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是河湍湍、湖漾漾就是雨淋淋、雷隆隆。好像是《老子》有言:“上善若水。”上善者,至善之谓也;上善若水,

  • 标签: 《天鹅湖记》 舞蹈创作 王玫 随想 现代舞蹈 《老子》
  • 简介:“广场舞”是当下最受舆论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出现反映了艺术生活化的发展趋势,生动诠释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广场舞”具有强烈的“伴生性”,它是社会文化变化的产物,而非舞蹈艺术内部逻辑演化的结果。作为中国社会发展总体性特征在舞蹈艺术中的呈现,以及当代中国民众以艺术的方式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回应,“广场舞”的确立表明舞蹈或文艺与社会的互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场舞是中国舞蹈史的最新篇章。

  • 标签: 广场舞 中国舞蹈史 现代化 伴生性
  • 简介:明代著名乐律学家、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朱载埔的著作《乐律全书》中,收有包括《灵星小舞谱》、《六代小舞谱》、《人舞谱》等大量舞谱。他将符号、图形、文字综合记录展现舞蹈阵列和姿态,诠释舞蹈文化及思想。本文从朱载墒著作中的舞谱谱例出发,探寻其舞学要素及精髓思想在当下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乐律学家 舞谱 意义 符号 表演 肢体
  • 简介:《天鹅湖》是古典芭蕾舞剧的巅峰之作,在19世纪末的古典芭蕾艺术史上大放异彩,与之一同被载入史册的还有俄罗斯乐坛最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在这部舞剧中,柴可夫斯基完成了对芭蕾音乐的变革,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了交响化、戏剧化的水平,使之成为芭蕾舞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如果说《天鹅湖》创造了古典芭蕾的艺术巅峰,那么20世纪初,古典芭蕾在俄国日暮西山时,一群不满现状的艺术精英们发起了一场芭蕾变革运动,开创了早期现代芭蕾的崭新时代,《春之祭》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本文通过芭蕾舞剧《天鹅湖》和《春之祭》中音乐形态的对比,梳理芭蕾舞剧音乐的转变、影响和突破。

  • 标签: 天鹅湖 春之祭 古典芭蕾 现代芭蕾
  • 简介:谈到中国民间舞的问题,我们早已熟知其历来所具有的地域性、群体性、传承性、自娱性、即兴性等等。但也早有人开始为民间舞担忧:没观众啦,没风格啦,象其它别的舞种啦……很多很多。似乎我们的这个历史悠久的国粹马上就要日暮途穷、寿终止寝了。一、生于忧患

  • 标签: 中国民间舞 “学院派” 舞蹈学院 民族主义 文化心理 自娱性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舞始终作为风格性舞段,在中国舞剧中充当着性格舞的角色。直到1987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建立后,民间舞逐步实现了由节奏动律动作乃至形象创造的、由“代表性”走向“主题性”的转变。

  • 标签: 中国民间舞 20世纪90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院派 乡情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