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眼袋整形中,应用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固定术,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时段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实施眼袋整形的患者,回顾患者的相关资料,以不同的治疗形式作为分组依据,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用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固定术治疗(实验组),随后对两组治疗时间、恢复时间、眼部皮肤美观程度、治疗效果、并发症率进行对比。结果:(1)治疗时间、恢复时间相对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再次对眼部皮肤美观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前馈控制的PDCA(戴明循环)法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院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2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2021年11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2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PDCA法管理,对比两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院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感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基于前馈控制的PDCA法可以降低院感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前馈控制的PDCA(戴明循环)法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院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2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2021年11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2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PDCA法管理,对比两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院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感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基于前馈控制的PDCA法可以降低院感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听力变化及影响耳鸣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共 108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术前无耳鸣组 57例以及术前耳鸣组 5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鼓室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 6个月,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耳鸣症状及听力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耳鸣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 6个月 THI量表评分中功能性、情感性以及严重性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 6个月,两组各项指标和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前耳鸣组有效 40例,无效 11例。疾病类型、病程以及是否使用电钻对耳鸣改善均无明显影响( P> 0.05)。结论:鼓室成形术能有效改善慢性中耳炎患者耳鸣症状及听力情况,但疾病类型、病程、是否使用电钻对耳鸣症状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患者对应 病原菌 情况和 其耐药性。 方法: 这次数据内容来自于 2018 年 04 月 --2020 年 06 月 本医院 诊断及治疗的 132 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 对应分析指标资料,为全部患者都予以病原菌检测和耐药性检测,统计病原菌培养结果、病原菌具体分布状况、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具体检测状况、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具体检测状况 。 结果: 132 例患者中,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 59.85% ; 检测存在病原菌菌株 84 株,检测存在革兰氏阳性菌占据百分数 ( 58.33% )对比 检测存在革兰氏阴性菌占据百分数( 26.19% )、检测存在真菌占据百分数( 15.48% ) 提升 ( P<0.05 ) ; 革兰氏阳性菌 对 呋喃妥因的耐药百分率 小于 10% ,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非常敏感 ; 革兰氏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百分率 小于 10% ,对阿米卡星、厄它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非常敏感。 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对应病原菌 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需选用较为敏感、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品予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ABTXA)在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hryroidassociatedophthalmopathyTAO)限制性斜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TAO限制性斜视患者42名,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手术方式)和实验组(BTXA治疗),每组各21名。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手术方式治疗TAO限制性斜视,术后易出现过矫等不良症状,BTXA治疗TAO限制性斜视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小,效果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注射较手术治疗TAO限制性斜视,具有安全性高、伤害性小、效果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调查某热区海军部队官兵肾结石发生情况及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在某热区部队医院进行体检的1000名驻地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和B超检查,用Chi-squared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肾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某热区部队官兵肾结石患病率为4.8%,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兵种(OR=0.620,95%CI:0.426,0.901)、饮食习惯(OR=0.687,95%CI:0.489,0.966)、饮水量(OR=0.608,95%CI:0.409,0.903)和泌尿系感染史(OR=3.054,95%C1:1.424,6.551)。结论兵种、饮食习惯、饮水量和泌尿系感染史是某热区部队官兵肾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应该高度重视,加强防控。
简介:目的分析e抗原定量与HBV-DNA及ALT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法分别对226例乙肝患者血清e抗原和HBVDNA及ALT进行测定,并按e抗原测定结果分成5组。结果①乙肝患者血清e抗原定量与HBV-DNA含量呈等级相关,(相关系数0.514,P〈0.001),并且e抗原在0.03~3.75NCU/ml之间HBV-DNA含量随e抗原定量的升高而升高,而e抗原定量在3.75NCU/ml以上时与HBV-DNA含量关系不大(Ⅳ组与V组比较P〉0.05);②e抗原定量与ALT水平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e抗原定量与HBV-DNA含量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反映体内HBV的复制情况,但e抗原定量不能代替肝功能的检测,只有同时检测e抗原定量和ALT水平才能为判断HBV感染、复制及肝功能损伤程度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的两种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为评价该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标准。方法:2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假手术组(n=10),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缺血即刻、缺血2h、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4h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各组小鼠脑血流量变化,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相关分析判断脑血流量变化与梗死体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显示出明显的脑梗死,梗死侧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即刻、缺血2h小鼠脑血流量变化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55、0.28(P〈0.05)。结论:缺血即刻的皮层血流变化与梗死体积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小鼠脑血流量变化是除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以外另一种可判断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感染期间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使用利奈唑胺(43例)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资料,统计利奈唑胺致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降低幅度、恢复时间等指标,并分析其对治疗的影响。结果: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0.9%,发生在用药后(9.33±3.28)d,血小板水平较用药前下降了(58.8±15.7)%;停用利奈唑胺后(6.44±6.39)d血小板开始上升,(8.83±2.32)d后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利奈唑胺诱导老年人血小板减少为较为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停药后血小板可自行恢复到用药前水平。
简介:[摘要] 目 的:通过对比简列数据,探讨将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应用于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并验证此项临床治疗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该时段内随机盲选100例在我院进行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下,按人数平均分为2组,分为参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其中,给予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模式,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模式, 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将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分析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优,且具有一定实施价值,其治疗效果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的相关情况,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停留时间,及在治愈所需时间各项数据对比分析中,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