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年来受职业院校行业激烈竞争和就业压力困难的双重影响,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将品牌化建设引进学校的教学发展中,以期不断优化自身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本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尽管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已经有了成熟的且较为健全的品牌化建设成效了,但是,针对起步比较晚,或者实施不当的职业培训学校来讲,还缺乏很多意识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强化自身学校核心品牌竞争力的建设和提升。对此,本文结合职业培训学校发展中进行品牌建设的必要性,进而详细论述了进行品牌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探究。
简介:摘要: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大环境下,人才的角逐成了企业最激烈的竞争,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变得更高。企业通过人才占有市场,是企业超越竞争对手的有效途径之一,重视对新员工的培训和素质的提升,帮助新员工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完成企业人才制高点的目标,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需求导向的系统培训模式在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进修的护士设为对照组(n=57),2019年7月—2020年12月进修的护士设为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需求的系统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进修前后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水平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中的临床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需求导向的系统培训模式在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护士中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培训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以急救安全屋为载体的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对公众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2022年3月为时限,从宜兴市30个社区中随机抽取385名民众作为受试者,以分层抽样法分为两组。试验组195例,以急救安全屋为载体,采用线上观看教学视频+线下小课堂实操培训对受试者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对照组190例,采用线下小课堂实操对受试者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前后,采用反馈设备检测成绩,基于《急救知信行调查问卷》和《2022年单人成人心肺复苏操作评分表》评价两组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成绩为(95.37±14.16)分高于对照组的(89.49±17.03)分,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成绩为(19.20±0.68)分高于对照组的(16.77±0.94)分,心肺复苏系统反馈分数为(79.94±8.52)分,高于对照组的(71.47±9.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急救安全屋为载体,采用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对公众开展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确切,可以更好地提升公众心肺复苏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我科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报告,进一步提高规范化培训质量。方法:2019年7月——2021年8月招收学员62名,进行规范化培训,所有授课教师均获得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认定教师资格,制定了规范的培训模式、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及培训效果评估四部分,进行为期3个月40学时脱产培训并进行毕业答辩,颁发专科证书。结果:培训后理论考试(87-92.5)分和技能考核成绩(89-94.4)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90-95.6)分、(92.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培训使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培训前后对比学员对自我评价提高,同时对培训课程体系和临床带教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和规范,使教学质量和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加强了胸痛中心建设,对提高学科影响力具有推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互联网+构建多角度移动培训平台,采用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探讨平台对手术室设备培训中的应用,观察其在提高护理人员设备操作技能及降低医院设备维修成本方面的作用。 方法 在建立互联网+构建多角度移动培训平台前后,分别对100名手术室护士建立平台前后进行设备理论及操作能力考核,采用问卷调查满意度,统计仪器设备故障率,观察前后统计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 建立建立互联网+构建多角度移动培训平台后手术室护士设备操作技能成绩较前有所提高,建立前为理论考试(75.75±3.19)分,建立后提高至(83.95±3.33)分,建立前操作考试(73.62±3.93),建立后提高至(86.9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0,P
简介:摘要濒死体验是一种独特的意识,一种与自我相关神秘得无法解释的体验,可发生于危及生命或不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分别称为经典濒死体验和类濒死体验。经典濒死体验对应于无反应状态下的内在觉知,可用于探索人类的断连意识状态。而类濒死体验是一种更异质的状态,为今后的研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本文通过梳理心脏骤停、晕厥、冥想等不同情况下的濒死体验对其研究进展作一论述。研究者发现,有快速眼动期入侵的人更易发生濒死体验以及氯胺酮诱导的全身麻醉可作为研究濒死体验的可逆且安全的试验模型。虽然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上对濒死体验的解释,但这种现象的定义、发生机制以及对濒死体验者的识别仍然存在争论。国内对濒死体验的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濒死体验作为意识研究的一个领域,可用于探讨无反应状态下人类意识的机制,为临床意识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