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实施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多动-抽动门诊就诊的5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样本纳入例数:5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3-1-1至2023-12-30),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分别实施常规行为矫正,综合干预。收集分析行为矫正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常规行为矫正)相比,实验组(行为矫正与药物)治疗后的行为情绪问题评分更低,SNAP-IV症状评分更低,WEISS评分更高。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情绪问题,同时对改善听课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展障碍,多发于儿童群体。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力。凭借系统的运动训练,医生不仅可以保证儿童身体健康,还能显著改善其注意力。本文主要分析了运动干预在改善ADHD儿童执行功能和注意力方面的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儿童脑性瘫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以来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脑性瘫痪患儿的50例临床检查资料以及病史,同时随机选取相匹配的健康儿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实验儿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和DTI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瘫痪组患儿的颅脑磁共振检查正常(兴趣区纤束无明显变化,FA值降低)为6例,7例患儿脑萎缩、3例患儿脑裂畸形、7例患儿为胼胝体萎缩伴有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共计17例患儿,27例患儿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同时对于白质损伤及白质软化症患儿的DTI/FT示其神经纤维束弥漫或局部缺失、稀疏或走向异常。结论磁共振成像可对脑性瘫痪的患儿进行明确的诊断,其中DTI/FT检查对隐蔽性脑白质损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familytherapy,SFT)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儿童认知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混合型ADHD儿童40例为研究组,接受结构式家庭治疗,在入组时和SFT结束后一个月,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评定其行为和认知功能,并与对照组的40名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SFT治疗后,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各因子得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患儿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得分明显减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各项得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完成分类数和完成总应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式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异常行为,提高其部分认知功能,有待于继续探索和方法改进,为不断优化儿童ADHD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认知行为特点,并探讨相应的行为治疗方法。方法2005-2010年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收集92名ADHD患儿,年龄6-13岁,均符合DSM-IV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附加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经过一年(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认知行为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χ2=7.88,0.01<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只治疗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方面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综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采用1:1配对法获取试验组与对照组样本(31对),通过为期10个月的医院与家庭、药物与非药物的综合干预,从考察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总分、F90.0阳性症状数的差异判断干预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分别为t=-1.08和t=-2.01,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分别为t=-8.71和t=-6.20,P〈0.001)。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在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和阳性症状数方面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分别为t=21.63和t=20.97,P〈0.001)。结论干预后试验组的行为问题水平、阳性症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也优于干预前的自我水平,说明干预是有效的。
简介: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市某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学龄前ADHD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只给予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12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6例,有效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0例,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3.3%。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03,P〈0.05)。结论医生、家长、学校教师等应给予ADHD患儿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针对患儿的表现及其心理问题给予其合理的行为干预及心理调试,以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注意缺陷动障碍(ADHD)儿童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35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VBFB—3000脑电反馈治疗系统),治疗后采用有关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对患儿进行注意力、认知功能及多动行测试,包括注意力缺陷检查(IVA视听整和测试系统)、Canners多动指(CIH)评定、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等。结果治疗后儿童的注意力、认知功能、智商有明显提高,多动冲动行为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注意力、智商、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方法由于近红外光的吸收峰、波长、波谷和吸光度的独特性质,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到鉴定药物性质、测定药物含量、药物检测及质控方面中去,根据测定药物成分、含量,区分药物真假,鉴别药物等方面的结果,判断其是否可以应用到这三方面中。结果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有着检测快速、过程方便简单、结果准确等优点,正确应用可以提高药物生产率促进医药发展。结论因为近红外吸收光谱的特性,其应用前景及其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还存在着不足,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