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治疗颈、腰椎病比较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22年12月期间,共收治7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以及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自理能力、行走能力方面评价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脑外伤采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日常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本院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90例,其诊治时间范围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选取计算机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45例。给予全部患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常规组应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围术期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指标相比于常规组较优;常规组生活质量相比于试验组较差(P<0.05)。结论: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给予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改善临床指标,还有利于生活质量的优化。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椎体轴向减压(VAX-D)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48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腰痛(LBP)(持续时间 < 6周)。患者分为2组(每组24例),治疗1个月; 第一组每隔一天接受VAX-D治疗; 第二组接受药物治疗。在基线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和Ostestry残疾指数评估LBP强度及其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患者男性3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7.5± 2.17岁,病程18.13 ± 4.58天,体重指数48.1 ± 47.1。接受VAX-D治疗的患者在3个月后有最高的功能改善(84.3%),疼痛控制显着(79.4%),特别是在疾病持续时间较短的患者中。药物治疗效果最差。结论:VAX-D治疗显示疼痛和功能明显改善作用,治疗效果最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运用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观察。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选取40位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位,两组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之前,两组病人的评分差异不显著,术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15.2±3.0)比对照组(18.6±3.1)低,而ADL评分(44.6±8.3)比对照组(35.6±8.2)高,术后研究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比对照组(20.00%)低,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使用去骨瓣减压术具有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修复病人的神经功能,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时间为2020年9月~2021年9月,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各(n=30)。实验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手术前,两组颅内压比较差异性不存在,P>0.05;手术后实验组对照组颅内压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②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面肌痉挛患者4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常规组采用传统神经分支切断手术进行治疗,微创术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面肌痉挛治疗总有效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患者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微创术组相较于常规组面肌痉挛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微创术组相较于常规组术后1年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少,P<0.05;术前两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F-36评分相似,P>0.05;术后微创术组相较于常规组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SF-36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性高,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前后减压治疗方式,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在本院治疗的 50 例患者为对象,对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则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对比应用成效。 结果: 从术后效果上看,对照组 患者伤椎高度、触觉评分以及运动评分为( 3.1±0.8 ) cm 、( 53.6±23.3 )分、( 62.2±15.1 )分,观察组为( 5.2±0.6 ) cm 、( 72.4±25.1 )分、( 75.6±16.3 )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观察组为 92% ,高于对照组的 76%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采用前路减压治疗方式 能够提高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减压管置入深度对其有效引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50例不同手术方式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分三组A组患者选择胸腔内主动脉弓下实施胃食管吻合术60例,B组胸腔内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术50例;C组颈部胃食管吻合术40例。手术回室6小时责任护士根据病程记录手术方式、食管切除的长度进行胃肠减压管深度的调整以吸到胃内容物通畅为宜。结果通过对胃肠减压管深度进行调整,不同时段胃肠减压管引流量的比较,调整后引流通畅,显著高于手术回室胃肠减压管6小时内胃液引流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X片胃影显示有扩张低于手术后6小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责任护士需掌握食管癌患者手术方式有利于胃肠减压管的有效引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1.01-2022.12,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30例。对照组多切口减压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为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6%,对照组为3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好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