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时下,小学作文教学似乎成为我们教师的围城。我们总在突围,方法形形色色,可总感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准其中的尺度。小学生为何作文?我认为:一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训练;二是抒发情感,表达看法的需求。但是,由于目前习作教学的功利化,使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作文与选材新颖,主题鲜明,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挂钩,一味地拔高要求,使学生对写作望而生畏,从而产生"消极避文"的思想。还有与之并存的另一种倾向是认识简单化,认为认识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表达能力,一味强调阅读积累,这又势必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实际,其结果仍然不尽人意。
简介:在我的心理辅导生涯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关于学习的感叹,如'心有余而力不足'、'体力与精神很难达到最佳状态'、'学习不够积极'、'学习很辛苦,快乐在哪里'等等。不少学生在描述高三生活时使用得最多的词往往都是一些如'沉重'、'压抑'之类的'灰色'词语,即使表达壮志与决心,给人的感觉也像是巨石底下传出的一声闷响,带着点'悲壮'的色彩。一句话,大家感到学习与生活都不轻松,日子过得很累。而当我询问不少高中生能不能设法让高三生活过得轻松一点时,得到的回答总是:不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呢?高三,难道永远都要成为'痛苦'的代名词吗?不,不是这样的,我们是有办法让高三变得不那么令人头痛的。下面,就让我来帮助你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并为你提供一些改变现状的建议。从心理学上说,轻松感的反面是紧张感。一个人之所以
简介: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生态也随之呈现变化。在办学理念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影响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日渐淡化、边缘化,致使大学的理想、使命与精神几近丧失,大学的人才培养功能严重弱化,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为扭转大学教育的非正常局面,国家早在13年前就开始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工程”,但无论在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步骤、效果上都难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终在整个文化生态亟待优化。人的成长,重在精神。大学教育重在传承文化,促成学生精神成人,这是大学教育的文化担当。这种“担当”敦促一些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任重道远,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观念形态与实践效果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2008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第四届华东地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在此,我们特意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罗昌智教授关于本次会议的综述,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入文学院文学研究所夏中义教授所主持的团队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予以刊登,以飨读者,更期望能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及探索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