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产妇血糖水平及皮质醇水平以及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246例,分为三组(麻醉方式不同),一组为硬膜外(EA)组、一组为腰麻(SA)组、一组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比较三组麻醉前、胎儿娩出、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血糖、皮质醇水平。结果 三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HR均加快,但是EA组加快幅度比SA组、CSEA组大(P<0.05),三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MAP均下降,但是SA组下降幅度比CSEA组大(P<0.05);三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术后血糖、皮质醇水平与麻醉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EA组皮质醇水平高于CSEA组(P<0.05)。结论 产妇生产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理论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对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方法:研究2019年3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将常规护理模式应用在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控制中,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应用PDCA循环理论,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房管理评分(97.86±2.35)分、专科护理评分(98.69±1.04)分、护理操作技能评分(96.89±2.32)分相比对照组的要更高,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73%)相比对照组的(84.09%)要高,P
简介:摘要:本研究围绕着长循环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含药脂质体抗肿瘤药效学进行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 在脑电双频指数的监测下观察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实施情况。方法 选老年胆囊结石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但手术中对麻醉深度的调节不同,按此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麻醉经验调节麻醉深度;观察组根据BIS监测麻醉深度,观察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4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用量、安全性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由此我们可知,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建议在脑电双频指数下进行静脉全麻监测,这种方式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使患者尽快苏醒,而且还可以提高术后恢复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可大力推荐这种麻醉监测方式。
简介:【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形势下,医疗科技创新能力对医院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重大影响,直接影响着医院高质量发展。作者以无锡市中医医院“医启来”青年创新项目工作实践为素材,分析医院科研现状和存在问题、制定并实施项目相关举措、整理已取得的项目成效。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为医院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助力、赋能、引航”目标,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了促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与α1抗胰蛋白酶(α1-AT)浓度变化的相关性,以及α1-AT浓度变化预测体外循环后AKI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75例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50.1±12.0)岁。高血压28例,糖尿病15例。按照术后血肌酐情况分为AKI组(27例)和non-AKI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分析术后肾损伤危险因素,及血浆中α1-AT浓度与AK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KI组体外循环(169.3±56.4)min,non-AKI组(133.5±34.7)min。与non-AKI组相比,AKI组术后1 h血α1-AT显著下降[(0.53±0.53)g/L对(1.46±0.91)g/L,P<0.05)]。术后1 h血α1-AT浓度为0.675 g/L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最高。体外循环(OR=5.890,95%CI:1.078~32.173)和年龄(OR=4.427,95%Cl:1.113~17.614)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 h血α1-AT是术后AKI独立的保护因素(OR=0.084,95%Cl:0.021~0.333)。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血α1-AT浓度升高是AKI独立的保护因素,同时可作为术后AKI一项早期预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血管再通顺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因前循环串联病变导致AIS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39~78岁。根据不同的再通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A组26例,采用球囊扩张-取栓-颈动脉支架方法;B组14例,采用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取栓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到穿刺时间、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情况、联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例数、闭塞部位、症状性颅内出血等,术后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入院时美国独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发病到穿刺时间、血管再通情况、联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例数、闭塞部位、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短期预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时间较B组更短,分别为43.7(43.75,59)和66.5(38,68.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4, P<0.01)。术后90天A组mRS评分0~4分,预后良好15例(57.7%,15/26),B组mRS评分1~5分,预后良好9例(9/14),两组术后短期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165, P>0.05)。结论球囊扩张-取栓-颈动脉支架与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取栓两种不同的再通顺序,对AIS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只是前者穿刺到靶血管再通所需要的时间更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术(SWIM)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宁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84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34~74(59.12±6.97)岁,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40±2.29)分。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采用SWIM支架取栓治疗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治疗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取栓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照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标准评估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新发梗死、血管痉挛、血栓脱落致远端栓塞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NIHSS评分变化情况;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及患者死亡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异常情况发生。观察组手术时间61~96(76.34±14.23)min,对照组手术时间57~87(71.53±15.38)min。取栓后即刻DSA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术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4.39%(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4.865, P值均<0.05)。术后1周NIHSS评分观察组为(4.74±1.08)分,对照组为(7.23±1.43)分,均较术前降低(t=27.970、19.094),且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8.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4例,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5, 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88%(2/43),低于对照组的19.51%(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0, 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预后良好者占72.09%(31/43),优于对照组的51.22%(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8, P<0.05)。结论应用SWIM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术毕血管再通率高,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可获改善,手术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局部皮肤温度和局部组织氧饱和度作为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后模型,并开发可视化列线图。方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06月1日至2020年08月31日期间所有进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创伤患者,采取Braden量表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测量患者骶尾部受压部位皮肤温度与血氧饱和度,作为微循环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微循环评价指标的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后模型及可视化列线图,并与单纯Braden量表构建的预测模型比较。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判断预测模型区分度。C指数对最佳模型进行内部验证、H-L拟合优度检验、整体鉴别指数观察预测模型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33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占21.71%。Braden量表联合局部皮肤温度与局部组织氧饱和度后曲线下面积为0.866,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47。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8.37,P=0.051,即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一致性。模型整体鉴别指数=0.144,P=0.023。结论Braden量表联合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后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一致性,较单纯Braden量表预测效力提高14.4%,据此构建列线图,能够为临床提供快捷、方便可靠的预测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络定眩针法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PCIV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络定眩针法。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血流速度包括左椎动脉(L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50/52)高于对照组的84.62%(44/52),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耳鸣、头目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A、B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定眩针法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PCIV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眩晕障碍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膀胱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该院膀胱癌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治疗6个月,观察干预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水平。且干预管理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记录预后两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均患者应激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单项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性生活总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增强患者预后性生活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30例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范围)为17(7~37)分,ASPECTS为(3.8±1.0)分。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其中M1段闭塞11例,M2段闭塞2例),颈内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病变4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对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评估,以mTICI分级2b或3级作为血管成功再通标准。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Ⅱ中的标准对出血转化进行分类,观察Ⅱ型脑实质血肿的发生率,用以评价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术后90 d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定义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30例患者中,24例(80.0%)血管成功再通,术后2例(6.7%)发生Ⅱ型脑实质血肿。术后90 d行临床随访,33.3%(10/30)的患者获得良好临床预后,其中成功再通组9例(9/24,37.5%),未成功再通组1例(1/6);10例患者(10/30,33.3%)死亡,其中成功再通组7例(7/24,29.2%),未成功再通组3例(3/6)。基线ASPECTS 3~5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37.0%(10/27),病死率为25.9% (7/27);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比为0/3,病死比例为3/3。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对于基线ASPECTS 3~5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仍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仍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学生课堂评价的PDCA循环管理在五官科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通过济宁医学院2012级6班、2013级7班、2014级6班和2015级4班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五官科教研室所辖教师的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不足,约谈每一位教师,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教学主要问题,制定措施计划,积极整改,采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不断纠正教学不足,持续改进教学水平。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成绩和自身素质提高为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师以教为主教学模式,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教学。结果: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逐渐提高,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及期末考试成绩提高;教师教学问题减少,教学热情和教学质量提高。结论:通过学生课堂评价教师的教学,采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REVO支架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取栓患者纳入研究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治疗组(37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具体取栓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凝血功能、90 d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成功率分别为91.89%(34/37)、88.57%(3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取栓时间、取栓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治疗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6.49%(32/37)、60.0%(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3/37)、14.29%(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VO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一种新型基于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后循环评分以预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血管内治疗(EVT)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风险。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并接受EVT的急性BAO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连续性登记研究。提出的新型DWI后循环评分根据4个部位(脑桥、中脑、丘脑和小脑)的急性梗死特征进行计分,正常为0分,满分为16分。无效再通定义为EVT术后BAO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但90 d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首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该评分是否为无效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然后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明确该评分的预测表现力,最后按照年龄、治疗时间窗、卒中严重程度和病因进行分层和交互分析,探索该评分对无效再通的预测作用在不同亚组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纳入本研究分析的109例患者中,共有48例(44.0%)发生了无效再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WI后循环评分与无效再通呈独立正相关(校正OR=1.31,95%CI 1.07~1.62,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评分预测无效再通的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 0.65~0.83),最佳界值为≥3分(敏感度0.75,特异度0.66,准确率0.70);分层和交互分析并没发现该评分对无效再通的预测作用在上述不同亚组人群中存在差异(交互作用P>0.10)。结论这种新型DWI后循环评分可作为预测急性BAO患者EVT术后发生无效再通风险的有效可靠指标。然而,本研究结果需要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和不同种族人群中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囊泡(MV)、血浆和玻璃体中炎症相关蛋白S100A8的表达,并于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进行验证,初步探讨其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基础研究。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共计73名纳入研究。其中,采集血浆32名,收集玻璃体液41名,并据此分为血浆样本研究队列和玻璃体样本研究队列。将受试者分为未发生眼底改变的单纯糖尿病组(DM组)、非增生型DR组(NPDR组)和增生型DR组(PDR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玻璃体样本研究队列中对照组为黄斑前膜或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液。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外泌体和MV。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和M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S100A8质量浓度。18只健康雄性Brown Norway大鼠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只9只。糖尿病组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5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S100A8的表达情况。两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血浆中成功分离得到具有各自特征的外泌体和MV。PDR组患者血浆外泌体和玻璃体S100A8浓度均高于NPDR组、DM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20、0.002、0.002,P<0.000、<0.000 )。血浆样本队列研究4个组受试者血浆、血浆MV的S100A8质量浓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3、0.015 ,P=0.836、0.99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视锥视杆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S100A8蛋白。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100A8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8,P=0.001 )。结论循环外泌体中S100A8蛋白水平随2型糖尿病患者DR严重程度明显增高。S100A8可能是DR炎症环境的影响因素,是潜在的抗炎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科急诊前置胎盘大出血患者的临床干预中,采用戴明环(PDCA)循环护理的临床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录2019年2月到2020年9月期间接受的产科急诊前置胎盘大出血患者共计56例,其中实施产科急诊干预会的28例患者录入对照组,接受戴明环(PDCA)循环护干预的28例患者录入干预组,分析组间数据干预结果。结果:干预组重度出血情况累计1例,对照组重度出血情况累计7例,组间数据分析存在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状态评分数据中,新生儿头围组间数据差异较小,不存在数据差异(P>0.05);体重数据、睡眠时间、新生儿评分等相关数据较之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产科急诊中,产妇病情均较为紧急,本次研究中主要患者均为前置胎盘大出血病理患者,在医疗干预中,基于急诊科室的临床护理干预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措施,更好地促进患者生理状态改善,改善出血状态,提升新生儿生理机能,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徐州医科大学科研项目结题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2017年度立项的48项市厅级科研项目实施常规管理,对2018年度立项的4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管理,对比管理前后的科研项目结题率。结果:通过对两个时间段的科研项目管理中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后,其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管理后的科研项目结题率要高于实施常规管理的科研项目结题率,结论:在徐州医科大学的科研项目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可以有效提高科研项目的结题率,值得大力推广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