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康法结合情景模拟康复训练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5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针康法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情景模拟康复训练,治疗疗前及治疗后5周采用Fugl-Meyer量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5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康法结合情景模拟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发生率,结合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儿科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4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试验法测定克林霉素的诱导型耐药。结果:测得的49株葡萄球菌中,其中6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较为敏感,21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为耐药,13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较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阳性),9株对红霉素为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阴性);在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中,D-试验阳性率为59.09%,所有菌株D-试验阳性率为26.53%。结论:医院儿科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微生物室应在开展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加用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以此指导儿科医师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观察钝针扣眼穿刺法在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情况,探讨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效应。方法取两组患者(普通锐针穿刺组和钝针扣眼穿刺组),每组15例,从内瘘首次使用开始,观察记录两组内瘘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观察时间总计18月。结果观察18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瘘血栓形成,“普通锐针穿刺组”14例均发生血管瘤,其中并发血管闭塞再次造瘘3例、血管狭窄2例、渗血1例、出现血肿4例;钝针扣眼穿刺组患者渗血1例,无血管瘤、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钝针扣眼穿刺在高位动静脉内瘘的应用中,能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穿刺疼痛感,从而达到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保证患者顺利透析。
简介: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中药治疗心血瘀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血清GMP-140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中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nT水平、血清GMP-140的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CTn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可以降低心血瘀阻型ACS患者血清GMP-140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温肾疏肝法联合西药治疗前列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特拉唑嗪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中医疏肝温肾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疗法以及疏肝温肾法进行治疗,其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回血法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中灌流器卸载的方法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HD﹢HP治疗的23名患者,共276例,采用自身对照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生理盐水回血法,实验组采用密闭式空气回血法卸载灌流器。观察灌流器溢血、热原反应发生情况和透析器凝血及卸载所需时间。结果密闭式空气回血卸载法发生凝血2次,生理盐水回血卸载法发生凝血8次,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闭式空气回血法能减少对凝血的影响;减少操作时间,防止过多液体进入体内引起心衰;透析器无溢血;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孔法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胸部良性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两孔法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6.2±23.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3.2±34.7)mL,患者实施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2.3)d。胸腔闭式引流管拔出时间为(4.9±1.6)d。在手术中无大出血和输血,中转开胸1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背部疼痛有明显减轻。结论在胸部良性疾病患者中,采用两孔法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安全以及有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法舒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仅接受常规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QTd为(69.5±9.7),QTdc为(64.1±8.4),治疗后QTd为(31.8±6.3),QTdc为(30.3±3.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QTd为(69.2±9.4),QTdc为(63.1±7.4),治疗后QTd为(52.2±8.1),QTdc为(48.5±7.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或腋路法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需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根据病情特点分为肌间沟法组(A组)和腋路法组(B组),肌间沟联合腋路法组(C组)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进行传统的麻醉定位法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肌间沟联合腋路法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肌间沟组或腋路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三组并发症的发生,A组有2例发生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阻滞1例,呼吸困难2例;B组发生局部血肿3例,轻度的局麻药毒性反1例;C组发生霍纳氏综合征1例,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病例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65~92岁,身高153~172cm,ASAI~III级,随机分为C、Z两组,每组45例。C组为侧入法,取L2~3或L3~4间隙正中旁开1cm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0.75盐酸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1.5~2ml,注药后退出腰麻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cm固定平卧。Z组为直入法,取L2~3或L3~4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同C组。结果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为97.78%,明显高于Z组的82.22%(P<0.05),C组第2次穿刺成功率100%,也明显高于Z组的62.50%(P<0.01),Z组第3次穿刺成功率仅33.30%,穿刺失败的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