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音乐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的,它为学生的音乐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音乐课堂中展示出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音乐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音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志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越明显、越具体,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
简介:音乐“园丁工程”──国家级音乐骨干教师集中培训阶段已经结束。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学员究竟有何收获?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两次同首师大培训点的学员进行了座谈。大家围绕着“新世纪音乐教育,需要新型音乐教师”这一主题,发言踊跃而热烈。学员们认为:教育观念新、教育方法新和教育技术新是新型音乐教师的主要标志。教育观念新三个月的学习,学员们感受最大、体会最深的莫过于音乐教育观念的全面更新与转变。以往,他们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多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方面,教学实践也大都采取传承式的方式。这正如吉林省长春市学员吴家凯所谈:“目前,相当多的音乐教师,教育思想陈旧,教学模式死板。这既束缚了教师的‘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音乐课缺少生气和想像力。”山东省高密市学员仪国防对此颇有感受,他说:“学习之余,危机感、紧迫感油然而生。以前对自己教学上的僵化和不足认识不到,通过培训认识到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的确需要改变,不然会贻误后代。”座谈中,许多学员都对音乐教育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谈了自己的全新感受。江苏省无锡市学员陈建安说:“杨力、周荫昌、吴斌等领导和专家的报告都谈到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各位教授在讲课中也都...
简介:与协奏曲相关的美学问题讨论(第一次课)时间:2011年03月15日星期二上午10:00.11:30地点:上海音乐学院新教学楼中601授课老师:韩锺恩教授参与同学:陈新坤、贺颖、郭一涟、刘娓娓、魏舁、黄海、竹琛汇报人:贺颖课程记录:贺颖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韩锺恩教授沿袭以往课程模式,为音乐美学方向研究生开设针对与围绕音乐作品的专题讨论课程,本次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某部协奏曲结合克尔曼的《协奏曲对话》一书讨论相关的音乐美学问题。课程形式为每一至两周讨论一部作品,由一名同学作主题发言,其他同学参与讨论的形式,并由韩锺恩教授亲自点评。这学期的第一次讨论曲目为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协奏曲对话》的第一章节。
简介:摘要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军者,同时也是路德派新教音乐文化的奠基人。作为一位素养极深的业余音乐家,路德在音乐方面的观点与实践伴随其宗教社会改革始终,深刻地影响了德意志地区音乐艺术的发展,对于德国自18世纪起一跃成为音乐巨人之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助推作用。
简介:摘要音乐创作实际上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音乐表演是以音乐创作为基础而展开并且服务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缺少了这一特殊的中介环节其艺术创作的内涵就难以显现。本篇论文笔者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相结合,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希望对正在学习音乐的同学各给予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