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恶性血管瘤破裂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恶性血管瘤破裂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为(120.32±17.20)min,住院时间为(7.21±2.02)d,其短于对照组的(152.58±20.78)min和(11.58±3.35)d(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6.67%,其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恶性血管瘤破裂患者抢救期间施行急诊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升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意义重大。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恶性血管瘤破裂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92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2018年3月-2019年2月)和研究组(2019年3月-2020年3月)两组,每组46例,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分诊模式,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分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急诊分诊护理的各项满意度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分诊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护理 安全管理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胸痛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室2020年1-8月期间收诊的胸痛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双盲法分为优化组(n=73)和对比组(n=73),对比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流程,优化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指标、抢救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优化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比组,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优化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相比对比组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比组更低,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理想,具极佳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胸痛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救治急诊多发伤患者中,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102例多发急诊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与实验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的可行性。结果 经对比,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多发急诊病患中的效果确切,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 多发伤 急诊 救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多发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救治的多发急诊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急诊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 救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法和对危重多发伤病及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功能。方法:选择了我院于二零二一年一月份至二零二二年二月份危重多发伤病患者八十例为样本,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病人则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理论的监护干预方法,并比较了二组病人的监护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13.7±3.5)比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短(18.6±5.2);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护理费用(3278±419.7)也比对照组少(4687.5±648.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0%)低于对照组(14/35.00%);观察中病人的护士满意度(38/95.00%)高于对照组(31/77.50%)。结论:在危重多发伤病及急症救治过程中运用了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护理方式,不但能够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医护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有利于提升病人的护士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危重多发伤 急诊抢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配合应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挑选院内2018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心肌梗死病患80例,每组各4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心肌梗死病患分诊评测时间、急救总时长、住院时长、救助成功率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开展优化急救护理的研究组病患的分诊评测、急救与住院时长均优于参照组。此外,两组救助成功率、护理满意程度比对差异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能够减少病患抢救时长、提升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抢救期间 优化急诊护理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救治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休克现象,经过多学科协同会诊、急诊抗休克治疗,以及急诊手术室及时处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合并,在57例患者中,死亡11例,其中4例死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血气胸、1例死于肾衰竭,病死率为19.30%;抢救成功46例,抢救成功率为80.70%。结论对于多发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救治,以早期的多学科会诊以及在急诊手术室及时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合并,可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防止患者发生器官衰竭也有一定帮助,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多发伤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急诊科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直接接受ICU监护治疗为依据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受伤程度、受伤部位以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PTT、体温、PT恢复时间以及乳酸清除时间明显更短,ICU天数、死亡人数、住院时长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不同损伤部位所致死亡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损伤患者而言,入院救治后应首先实施IUC监护,然后开展一期手术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也可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在急诊多发临床救治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损伤控制外科 多发损伤 救治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以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一体化急诊救治效果。方法: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35 例以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研究,统计分析参与研究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感染现象的发生情况。结果: 35 例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治愈效果分别为:治愈 31 例,残疾 3 例,死亡 1 例;术后感染患者 4 例。结论:针对于临床出现的以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一体化患者的诊疗干预,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早期入院时及时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患者一体化急诊救治干预,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感染风险,有效降低临床疾病死亡几率。

  • 标签: 腹部创伤 严重多发伤 一体化 急诊救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9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收的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80例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落实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这样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救治,提升其治疗总有效率,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因此这种控制技术有推行的必要。

  • 标签: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多发合并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多发合并休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则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复苏3 h后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 h后,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较复苏前升高,但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诊多发合并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乳酸与pH值,减轻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团队管理模式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团队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健康教育(98.5±6.5)分、护理文书(97.6±6.0)分、基础护理技能(99.0±7.0)分、特级护理技能(98.3±6.3)分、患者管理(98.1±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非常满意36例,满意16例,较满意5例,总体满意率95.0%,对照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10例,较满意13例,总体满意率80.0%,P<0.05。结论团队管理模式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团队管理模式 急诊抢救 传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多发伤患者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抢救的85例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7.78%)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程序化 急救护理 急诊多发伤患者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急诊突出一个“急”字,接诊护士,必须不失时机地对病情做出快速准确的估计,而服毒病人来院求治。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命质量上,患者及家属求生欲望更强,所以急诊科护士必须配合医生做好有效及时地抢救。而洗胃是减少毒物吸收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实施急救措施成功的关键,护士能熟练科学地掌握洗胃技术,密切观察洗胃反应,针对自杀患者的特点做好身心护理是极为必要的,现笔者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抢救及护理 急诊患者 服毒自杀 生命质量 急诊科护士 接诊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病患抢救患者全程护理形式。方法:搜集 2016年 11月至 2017年 6月本院急诊部门抢救的危重病患,选择 16例病患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且平均分为研究和对照组。以比拟的方式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采纳通用急诊看护方式,研究组为全程看护方式。结果:全程看护的质量测评明显高于常规看护,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看护方式在急诊抢救环节上,对危重的病患的救治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运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危重病患 抢救 急诊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抽搐的急诊抢救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患有高热抽搐的患儿52例,对所有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儿在实施急诊抢救护理前后的体温变化和惊厥抽搐时间,并总结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急诊抢救护理后患儿的体温变化和惊厥抽搐时间明显低于实施急诊抢救护理前,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52例高热抽搐患儿中,满意51例,一般1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程度为100.00%。结论对高热抽搐患儿实施急诊抢救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患儿的体温变化和惊厥抽搐时间,护理满意度极高,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小儿高热抽搐 急诊抢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严重创伤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严重创伤疾病的患者 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 46例。采用常规创伤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急诊抢救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急诊抢救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伤疾病急诊抢救治疗时间和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严重性创伤急诊救治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严重创伤疾病急诊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严重创伤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全面护理 严重创伤 急诊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患者进行护理,对所有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抢救方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对苏醒的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之后,患者的抢救成功人数达到67例,占93.05%,死亡人数5例,占6.4%。结论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及时的抢救护理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内科 昏迷患者 抢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