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对子宫缩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480例自然分娩产妇,采取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行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用药;乙组行缩宫素,对照两组方式对子宫缩复作用。结果两组产妇持续宫缩时间、恶露持续时间经统计学检验,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产妇临床症状改善及子宫缩复效果相对明显,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卡方值=33.191,P=0.000);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经统计学软件,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产妇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当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用药对子宫缩复作用明显,用药简单、安全,具有同道研究价值,可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1)与常规对照组(n=41),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加维生素C泡腾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9%,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对照组1例呕吐、1例恶心,停药后显著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与拜阿司匹林加维生素C泡腾片疗效与安全性无显著差异,该种药物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及热活检钳高频电切术治疗广基或扁平结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入院前已行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结肠广基或扁平息肉,息肉为最大径线不超过5mm。随机分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及热活检钳高频电切术组。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治愈率。结果氩离子组治愈率96.1%,高频电组则为98.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氩离子组出血发生率2.3%,明显低于高频电组的18.6%,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离子组无一例穿孔,高频电组穿孔发生率2.3%,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较小的广基或扁平息肉,切除效果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移动健康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居家康复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行关节镜下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仅接受传统的纸质康复计划表指导,试验组除传统康复指导外还接受"康复云平台"应用程序的康复处方推送与访视提醒的个性化指导。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大腿周径差。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研究共纳入125例患者,男性9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29.0岁(范围:18~45岁),体重指数24.8 kg/m2(范围:15.8~36.6 kg/m2)。术后6周时共106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达标率为42.6%(23/54),干预组为67.3%(3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P=0.01);干预组VAS[M(QR)]为2.5(2.0)分,低于对照组的3.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P=0.04);干预组大腿周径差为2.0(2.0)cm,低于对照组的3.0(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P=0.003)。结论移动健康干预能够改善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屈膝痛与大腿周径差。
简介:目的评价抗菌新药头孢唑肟注射剂治疗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新药头孢唑肟注射剂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选择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患者,试验组使用头孢唑肟注射剂(重庆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对照组使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头孢唑肟注射剂,剂量均为每次1~2g,每8~12小时静脉滴注1次。疗程7~14d。结果本研究共入选病例255例,最终完成试验者243例,其中试验组122例,对照组121例,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8%和95.87%。其中肺炎试验组49例,有效率100%;对照组49例,有效率97.96%。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感染试验组14例,对照组12例,有效率均为100%。急性肾盂肾炎试验组40例,有效率97.50%;对照组39例,有效率97.43%。复杂性尿路感染试验组17例,有效率76.47%;对照组18例,有效率83.33%。反复发作性上尿路感染试验组2例,治愈及复发各1例;对照组3例,治愈2例,显效1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病例中,可行微生物评价者共166例,其中试验组81例,对照组85例,共获病原菌82株及86株,经治疗后试验组的细菌清除率...
简介:目的比较葡萄糖与极化液对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不同作用。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2~4h给予10%葡萄糖溶液500ml,对照组则给予极化液(10%葡萄糖溶液500m1+10%氯化钾溶液10ml+胰岛素12U)。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次日检测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CI术前快速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9±3.6)w(5.3±3.7)mmol/L,P〈0.001];试验组PCI术后快速血糖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8±4.2)VS(5.1±3.9)mmol/L,P〈0.001]。试验组患者PCI术前快速血糖水平无1例≤5.0mmol/L,而对照组患者有7例(14.0%)出现快速血糖水平≤5.0mmol/L。两组患者PCI术后CK—MB和cTnI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CK—MB和cTnI升高幅度更显著,对照组CK—MB和cTnI升高1~3倍者及〉3倍者的比例更高(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应用葡萄糖较极化液可显著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
简介:目的:在雷公藤多苷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中,观察它对伴中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利用散瞳后眼底镜检查方法评估眼底病变,入选符合中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0例,分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与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方案:30~60mg/d治疗3个月,观察该药对于各组患者蛋白尿、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等的影响。结果:在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蛋白尿有明显的下降,而肾功能的减退也不明显,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够得以维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蛋白尿有所上升,血中白蛋白有所下降,肾功能有所减退。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蛋白尿的治疗中,通过筛选中度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蛋白尿与肾功能。
简介:目的:评估抗菌药物控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局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1600例符合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分为4组,包括空白对照组(CG组)、0.12%葡萄糖酸氯己定组(CHX组)、阿莫西林组(AMX组)和0.12%葡萄糖酸氯己定+阿莫西林组(CHX+AMX组),每组400例。CG组不予用药;CHX组术后第2天连续含漱用药5d:AMX组术后连续口服用药3d;CHX+AMX组为2组用药同时使用。随访、记录术后第1、3、7、14天患者出现干槽症(AO)、术区感染(SSI)以及疼痛、肿胀、开口受限等术后反应。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1452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其中35例AO(2.41%)、65例SSI(4.47%);CG组11例A0(3.03%)、22例SSI(6.06%);CHX组10例AO(2.78%)、17例SSI(4.72%);AMX组8例AO(2.21%)、15例SSI(4.14%):CHX+AMX组6例AO(1.63%)、11例SSI(3.00%)。4组术后感染及术后反应指标显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局部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126例sTBI合并AG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疾病,留置鼻胃管每6 h回抽胃内容物判断胃残留量(GRV),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实施肠内营养(EN)并根据GRV调整EN饲入量及速度等,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下巨虚、中脘五穴进行电针刺激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7 d胃肠功能指标〔腹内压(IAP)、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胃肠功能衰竭评分(GIF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ICU院内获得性肺炎(HAP-ICU)发生率、机械通气(MV)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电针刺激的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28 d生存分析。结果126例患者在7 d治疗观察过程中有26例退出研究,最终入组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3 d时两组患者IAP和DAO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IAP(cmH2O,1 cmH2O=0.098 kPa)为13.75±2.76比18.11±3.97,DAO(U/L)为129.88±24.81比158.01±22.64;观察组:IAP(cmH2O)为13.56±2.19比18.50±3.54,DAO(U/L)为129.11±29.32比159.36±28.65;均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均逐渐改善,且观察组治疗7 d时IAP、DAO和GIF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AP(cmH2O):11.28±3.61比12.68±3.23,DAO(U/L):49.69±17.56比57.27±20.15,GIF评分(分):2.02±0.74比2.40±0.70,均P<0.05〕。观察组患者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V时间(d):15.72±4.60比18.08±4.54,ICU住院时间(d):16.76±4.68比19.26±5.42,均P<0.05〕,且HAP-ICU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0%比30.0%,22.0%比32.0%,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4%比76.1%;Log-Rank检验:χ2=37.954,P<0.001)。观察组患者无明显电针刺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针刺激相应穴位治疗能有效改善sTBI合并AGI患者的胃肠功能,有利于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28 d病死率。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和缩宫素对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拟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纳入A组(n=50,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缩宫素止血治疗),B组(n=50,静脉滴注缩宫素止血治疗)和C组(n=50,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止血治疗)。围手术期止血措施采取双盲法进行,除研究设计者外,受试对象本人与研究实施者对具体措施均不知晓(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止血效果[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4例受试对象因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剔除术困难而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因此,A,B及C组实际纳入患者分别为49例,48例及49例。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上述围手术期的止血措施均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术中出血量[(257±180)mL]明显低于B组[(490±368)mL]和C组[(538±352)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3组间术后出血量、术后Hb水平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并且明显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单独使用氨甲环酸或缩宫素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止血效果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雷公藤多甙与糖皮质激素对原发性IgA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2013年4月-2016年11月入院治疗的44例原发性IgA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雷公藤甙片;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强的松;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7.27%)与对照组(72.73%)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应用雷公藤甙片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综合症的临床效果与糖皮质激素对比无明显差别,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腹腔镜辅助手术和多重管理方案(即加速康复程序,EnhancedRecoveryProgram,ERP)极大地改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并改善了临床治疗结局。然而,腹腔镜手术尚未成为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标准,大量有着良好开腹手术技术的外科医生仍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究竟传统开腹手术辅助ERP能否与腹腔镜辅助的微创治疗匹敌?这一问题还存在争议。EnROL(EnhancedRecoveryOpenversusLaparoscopic)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解答上述问题。资料和方法该研究为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可择期手术的成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18岁),按1∶1随机分配至腹腔镜组或开腹组,两组均应用快速康复多重管理程序(ERP)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通过纳入中心、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年龄组(〈66/66~75/〉75岁)再进行分层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使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价),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不适情况及身体机能(简表SF-36)。术后7天或更早出院之前,受试患者和结局评估人员都不知晓治疗情况。手术质量及病理评估由中心负责人员进行盲评。该研究在英国临床伦理委员会南部牛津中心B注册,注册号为No.07/H0605/150。结果研究从2008年7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共在英国的12个中心纳入204例病人(其中腹腔镜组103人,开放结合ERP组101人)。腹腔组的切除范围[(6.8±3.7)vs.(18.4±7.5)cm]以及术中出血量[(115±152)vs.(257±290)ml]较开腹组减少,但手术时间[(182±69)vs.(135±54)min]相对延长,总体手术相关损伤评分[(31.2±6.0)vs.(31.8±6.0)]没有明显差别。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评分无显著差异[MFI-20(12.28,95%CI:11.3~13.1)vs.(12.05,95%CI:11.2~13.1);P=0.93]。然而,腹腔镜组的中位
简介:背景和目的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年发展比较快的肝癌治疗手段,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可反复治疗的特点,多项研究证明其对于小肝癌的疗效与手术切除相似,被认为是不能手术小肝癌的主要替代手段,甚至可作为小肝癌的一线治疗手段。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TACE联合射频消融,TACE可发现和治疗一些以前没有发现的微小病灶,控制肝肿瘤周围可能存在的微卫星灶,并有利于日后射频治疗的施行;此外,射频消融术前行TACE治疗,可以减少肝肿瘤的血流,从而减少射频消融过程中的热流失,从而增加消融范围;射频消融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协同发挥TACE过程中注入化疗药物的疗效。因此TACE联合射频消融可提高肝细胞癌的疗效。本研究是第一项研究RFA联合TACE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比较RFA联合或不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此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完成。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189例直径小于7cm的肝细胞癌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完成对照试验。入选标准:1年龄18~75岁;2HCC单个病灶≤7cm,或3个或以下病灶,每个≤3cm;3无影像学证据显示大血管侵犯且无肝外转移;4B超下可见病灶且病灶和腹壁之间有安全距离;5ECOG体力状态评分0;6之前未接受过HCC治疗;7患者Child-Pugh肝功能A或B级。患者随机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TACE-RFA,n=94)或单纯RFA治疗(n=95)。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体生存率,次要终点为无复发生存率,第三终点为不良事件。结果随访7至62月期间,TACE-RFA组死亡34例,复发33例;RFA组死亡48例,复发52例。TACE-RFA组与RFA组患者1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6%、66.6%、61.8%以及85.3%、59%和45.0%。两组对应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4%、60.6%、54.8%以及66.7%、44.2%和38.9%。TACE-RFA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RR=0.525,95%CI:0.335~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进行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步放化疗,比较60 Gy的放疗剂量是否优于国际标准的50 Gy。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将来自22家医院的331例经病理证实的无法手术的ⅡA~ⅣA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0 Gy和50 Gy两组接受放疗。最后纳入可分析病例305例,其中60 Gy组152例,50 Gy组153例。中位年龄63岁,男242例(79.3%),女63例(20.7%)。原发灶中位长度5.6 cm。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放疗2 Gy/次,每周5次。同步化疗5周,每周1次:多西紫杉醇(25 mg/m2)+顺铂(25 mg/m2);巩固化疗2周期,3周重复:多西紫杉醇(70 mg/m2),d1+顺铂(25 mg/m2),d1~3。首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期(LRPFS)。两组分类变量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中位随访27.3个月,60 Gy组疾病进展率为37.5%(57/152),50 Gy组为43.8%(67/1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1,P=0.263)。60 Gy组和50 Gy组1、2、3年LRPFS分别为75.4%、56.8%、52.1%和74.2%、58.4%、50.1%(HR:0.95,95%CI:0.69~1.31,P=0.761)。两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1%、64.8%、54.1%和85.4%、62.9%、54.0%(HR:0.98,95%CI:0.71~1.38,P=0.927)。两组1、2、3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70.8%、54.2%、48.5%和65.5%、51.9%、45.1%(HR:0.93,95%CI:0.68~1.26,P=0.621)。60 Gy组3级以上肺炎发生率为7.2%,50 Gy组为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6,P=0.021),其他毒副作用两组相似。结论同步放化疗模式治疗食管癌,50 Gy与60 Gy的疗效无差异,推荐50 Gy为常用放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