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脑电图表现、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资料并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4岁。癫痫发作6(6/7)例,记忆力减退5(5/7)例,精神症状4(4/7)例;CASPR2抗体:脑脊液阳性3(3/7)例,血清阳性7(7/7)例;5(5/7)例有影像学改变,1(1/7)例发现肿瘤。7例均接受免疫治疗,随访1个月至2年,1例患者确诊直肠癌,预后差。其余患者预后好。结论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上有以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精神症状,头晕,睡眠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时,需考虑到该疾病。早期识别该疾病,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该疾病,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乙醛脱氢酶1(ALDH1)和ATP结合膜转运蛋白超家族G成员2(ABCG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泰山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82例NSCLC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DH1、ABCG2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ALDH1、ABCG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Pearson法分析ALDH1和ABCG2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分析ALDH1、ABCG2表达与患者总生存(OS)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OS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组织中ALDH1、ABCG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98%(50/82)比12.19%(10/82),51.22%(42/82)比3.66%(3/82),χ2值分别为42.051、46.582,均P<0.01]。NSCLC组织中ALDH1与ABCG2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14)。TNM分期Ⅱ~Ⅲ期患者ALDH1、ABCG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期患者[70.00%(35/50)比46.88%(15/32),60.00%(30/50)比37.50%(12/32),均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ALDH1、ABCG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转移患者[75.00%(27/36)比50.00%(23/46),66.67%(24/36)比39.13%(18/46),P<0.05]。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共2例患者失访,中位OS时间25.4个月,ALDH1阳性患者OS较阴性患者差(χ2=5.124,P=0.031),ABCG2阳性患者OS较阴性患者差(χ2=6.969,P=0.008)。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OR=1.241,95% CI 1.021~2.535,P=0.045)、淋巴结转移(OR=1.521,95% CI 1.102~4.281,P=0.012)、TNM分期(OR=2.104,95% CI 1.289~6.150,P=0.018)、ALDH1(OR=2.435,95% CI 1.214~8.654,P=0.001)、ABCG2(OR=1.503,95% CI 1.148~5.696,P=0.021)是N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SCLC组织中ALDH1、ABCG2表达水平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ALDH1、ABCG2阳性者OS率较低,二者可能成为NSCLC的预后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早期基因E2和E6与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E2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课题组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自然人群宫颈病变队列",以2014年6—9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女性、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以及同期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病例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57名研究对象,NC、CINⅠ、CIN Ⅱ/Ⅲ、SCC组分别为67名(26.07%)、69例(26.85%)、68例(26.46%)、53例(20.62%)。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卫生习惯及宫颈病变相关信息,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活检组织,检测HPV16的感染、hnRNP E2、HPV16 E2和E6的蛋白表达水平。根据NC组的hnRNP E2、HPV16 E2、E6蛋白表达量及E2/E6比值的M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低表达组/比值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16早期基因E2和E6、hnRNP E2与宫颈癌变的关联,并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评价其交互作用。结果NC、CIN Ⅰ、CIN Ⅱ/Ⅲ、SCC组的年龄分别为(47.00±9.07)、(47.64±7.35)、(46.37±8.67)和(51.26±8.03)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PV16 E2低表达、E6高表达及E2/E6低比值可导致CIN Ⅱ/Ⅲ[OR(95%CI)值分别为11.11(1.63~75.56)、8.00(1.28~50.04)、9.75(1.22~77.72)]和SCC[OR(95%CI)值分别为14.22(2.11~95.88)、10.33(1.67~64.00)、12.38(1.56~97.91)]的患病风险增加;hnRNP E2低表达可导致CIN Ⅱ/Ⅲ、SCC风险增加[OR(95%CI)值为3.35(1.39~8.10)、5.53(1.54~19.88)]。GMDR模型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nRNP E2低表达、HPV16 E2低表达、HPV16 E6高表达在CIN Ⅱ/Ⅲ和SCC组均存在交互作用(P值均<0.05)。结论HPV16早期基因的异常表达和hnRNP E2低表达均可能增加宫颈癌变的发病风险,且在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交互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进行原核表达、纯化与鉴定,并应用于2019-nCoV血清学诊断。方法合成2019-nCoV NP基因,克隆至pET28a载体中,构建表达质粒,并进行诱导纯化。纯化蛋白经SDS-PAGE、间接ELISA、Western blot(WB)、免疫层析法进行鉴定。优化间接ELISA反应条件,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重组NP经镍柱纯化后SDS-PAGE电泳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50×103,与预期一致;间接ELISA、WB表明其能与2019-nCoV感染患者血清特异性结合;用免疫层析法发现对NP检测限为0.2 ng/ml;间接ELISA检测32份2019-nCoV感染者血清及对照血清,发现二者结果可见明显分群。结论原核表达的N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用于制备血清学诊断试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加工相关的转运蛋白1(TAP1)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抗原呈递途径所必需,在肿瘤免疫学监测重要标志性作用。方法通过慢病毒转导3种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和GL261)中过表达和敲低TAP1的表达水平,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慢病毒过表达空载体对照组、慢病毒敲除空载体对照组、TAP1过表达组和敲除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TAP1和MHC-Ⅰ的表达和相互关系;使用Transwell系统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功能;流式细胞检测MHC-Ⅰ在TAP1过表达和敲低的GL261细胞表面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AP1对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采用方差分析做多组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做两两比较。结果TAP1过表达和敲低3种细胞系成功,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吸光度中G261细胞的增殖每组无变化和侵袭功能通过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5,df=4,P>0.05);TAP1的过表达和胶质瘤细胞的敲低表明TAP1和MHC-Ⅰ表达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0,df=4,P<0.05);TAP1过表达和敲低G261细胞与体内存活和CD8+的免疫化学染色相关(t=5.806,df=4,P<0.05);MHC-Ⅰ类在TAP1过表达和敲低GL261细胞表面表达。结论TAP1可能通过调节CD8+T细胞而成为胶质瘤的关键抑癌基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全转运程序管理是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1月到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高危儿中选取符合本次纳入标准的患儿一共300例,然后对其展开研究,将这些高危儿平均分为两组,对于A组的高危儿而言,采用的是安全转运程序管理的护理方式,对于B组高危儿而言,采用的是常规性质的转运管理,期间医护人员需要记录A、B组高危儿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情况、转运效果等等,以作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的这一组高危儿转运成功率更高,家属对于转移到满意度更高。A、B组高危儿转运过程中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 siRNA、TIMP-2 siRNA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smad 2/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期构建的TIMP-1 siRNA、TIMP-2 siRNA治疗后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检测smad2、smad3、smad4的蛋白表达和相应的mRNA表达水平,并用正置荧光显微镜计数免疫荧光双标记TUNEL阳性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IMP-1 siRNA组、TIMP-2 siRNA组中smad2、smad3、smad4的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均< 0.05)。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相同趋势,TIMP-1siRNA组、TIMP-2siRNA组中smad2、smad3、smad4的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P值均< 0.01)。TIMP-1siRNA组、TIMP-2siRNA组smad2、smad3、smad4的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均< 0.05)。免疫荧光显示TIMP-1 siRNA组(0.014 3±0.002 4)、TIMP-2 siRNA组(0.010 7±0.004 4)活化HSC的凋亡指数较模型组(0)、阴性对照组(0.002 4±0.002 4)增加(P值均< 0.05)。结论TIMP-1 siRNA、TIMP-2 siRNA促进了活化HSC的凋亡,对smads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胶质瘤组织中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C(hnRNPC)表达,探讨hnRNPC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组织标本hnRNPC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小干扰RNA及慢病毒转染U87细胞,干扰U87细胞hnRNPC的表达并检测干扰效率,Transwell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蛋白表达;在稳定干扰hnRNPC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并检测U8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结果胶质瘤组织中hnRNPC表达为正常脑组织的(4.482±0.76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5);稳定敲减hnRNPC后,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sh-hnRNPC-1、sh-hnRNPC-2)较对照组(sh-Con)及空白组蛋白(Blank)表达分别下降(2.512±0.684)倍和(2.516±1.79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256、70.863,P<0.05),实验组(sh-hnRNPC)细胞迁移面积[(8.373±0.104)%]相对于对照组(sh-Con)细胞迁移面积[(16.610±0.440)%]和空白组(Blank)迁移面积[(17.867±0.570)%]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083,P<0.05),实验组(sh-hnRNPC)穿过Transwell小室基底膜的细胞数目为(122.000±12.530)个,较对照组(sh-Con)细胞数目[(359.000±34.771)个]和空白组(Blank)细胞数目[(375.000±14.503)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944,P<0.05),与瞬时敲减hnRNPC后结果一致。敲减hnRNPC后,各组细胞中PI3K、Akt表达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8、2.590,P>0.05),实验组(si-hnRNPC)p-PI3K、p-Ak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分别降低了(2.060±1.046)倍和(3.087±0.5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393、255.863,P<0.05)。稳定干扰hnRNPC,再加入IGF-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后,能逆转U8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hnRNPC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正相关,胶质瘤病理级别越高,hnRNPC表达越高,提示hnRNPC可能参与胶质瘤的恶性发展;hnRNPC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核基质蛋白22(NMP22)联合膀胱肿瘤抗原(BTA)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为膀胱癌的早期筛查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15例疑似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或膀胱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膀胱癌248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67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液NMP22和BTA水平。结果膀胱癌组、泌尿系统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尿液NMP22表达水平分别为(28.4±8.8)ng/ml、(12.7±3.0)ng/ml、(4.3±1.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41,P<0.05);BTA表达水平分别为(25.1±8.1)ng/ml、(10.4±2.9)ng/ml、(6.4±2.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62,P<0.05)。不同TNM分期、病理分级的膀胱癌患者尿液NMP22和BT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液NMP22和BTA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95、96.98%和61.11%,均高于其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MP22和BTA诊断膀胱癌的cut-off值分别为32.42 ng/ml和29.13 ng/ml。结论尿液NMP22和BTA联合检测对膀胱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检测具有简便、快速、无创、批量筛查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NEK2)和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东阳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9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K2和HMGA2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NEK2表达率为70.89%(56/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NEK2表达率24.05%(1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47,P<0.01);NEK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t=8.985、7.429、8.871、7.221,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HMGA2表达率为63.29%(50/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HMGA2表达率27.85%(2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005,P<0.01);HMGA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t= 7.570、8.662、11.293,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NEK2和HMGA2呈高表达,可用于评估乳腺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EDN)患者血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表达及吡格列酮干预后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肾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住院治疗的EDN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35例;格列美脲治疗组34例。同期选择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NF-κB、MCP-1浓度,检测比较3组治疗前、吡格列酮组及格列美脲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肾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等变化。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NF-κB、MCP-1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前EDN组较对照组血清NF-κB、MCP-1、UAER、空腹血糖、HbA1c、HOMA-IR、hs-CRP、IL-6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9.16、7.61、16.99、17.01、17.05、12.01、8.69、6.28,P均<0.01)。治疗12周后吡格列酮组较格列美脲组NF-κB、MCP-1、HOMA-IR、hsCRP、IL-6、UAER水平降低(t值分别为-5.03、-4.63、-2.35、-8.03、-3.06、-2.10,P<0.05或P<0.01)。EDN组血清NF-κB、MCP-1、HbA1c、HOMA-IR与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8、0.532、0.521、0.466,P均<0.05)。结论EDN患者血清中NF-κB、MCP-1炎症因子表达增加,提示患者体内存在慢性炎症状态,而吡格列酮能下调NF-κB、MCP-1表达,从而发挥抗炎、肾脏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尚不明确。肽/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是一种定位于溶酶体上的转运蛋白,能将组氨酸、寡肽等从溶酶体内转运至细胞质中。研究发现肽/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参与了SLE的发生,并且与Toll样受体7/9(TLR7/9)介导的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有关。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肽/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在SLE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肽/组氨酸转运蛋白SLCl5A4在SLE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质载体转运蛋白22A3(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30日至2016年3月30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年龄范围为35~79岁,年龄(49.1±5.7)岁;男61例,女39例;胰头颈癌66例,胰体尾癌34例,TNM分期参考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胰腺癌分期系统,其中Ⅰ期19例、Ⅱ期56例、Ⅲ期25例,于入院第2天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测序法检测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观察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预后相关性。: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Hardy Weinberg平衡被用于检测患者基因型分布偏离情况,使用χ2检验分析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法比较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OS相关性;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OS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3种基因型(GG型、GT型、TT型)在胰腺癌的分布频率不同,其中GG型28例(28.0%);GT型51例(51.0%);TT型21例(21.0%)。rs7758229单核甘酸多态性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9、10.826,P<0.05)。失访6例(GG型2例,GT型3例,TT型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6个月,死亡73例。Kaplan-Meier分析并Log-rank检验显示,比较rs7758229 GG型患者,rs7758229 TT型患者总生存期(OS)缩短(Log-rank:χ2=11.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rs7758229单核甘酸多态性[TT型比GG型,P<0.05,比值比(OR):2.357,95%可信区间(CI):1.524~6.317]、TNM分期(P<0.05,OR:1.194,95%CI:0.031~3.491)、年龄(P<0.05,OR:1.354,95%CI:1.067~4.357)、肿瘤分化程度(P<0.05,OR:1.687,95%CI:1.108~4.217)、切缘情况(P<0.05,OR:1.947,95%CI:1.354~5.218)是影响胰腺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LC22A3基因rs7758229位点多态性与胰腺癌生存率相关,TT型患者的OS更短。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GII.6型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P蛋白和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扩增NoV GII.6型P区基因并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感受态E. coli BL21(DE3),IPTG诱导进行原核表达。使用Ni-NTA亲和柱层析进行纯化,重组蛋白进行寡糖结合分析,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ELISA测定该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 (WB)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并进行有效性评估。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GII.6P-pET28a并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40×103的GII.6型P蛋白;Ni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寡糖结合显示GII.6型P蛋白与B、leb、H2型结合,与A、H1、lea型不结合;ELISA测得抗体的效价为1∶160 000;WB显示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交叉实验未显示出对GII.4的亲和力。结论成功表达了GII.6型P蛋白并获得高效价的抗体,为GII.6的检测和疫苗研发提供有效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骨脂素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山羊股骨骨折愈合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20~30月龄健康山羊(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为模型组(灌服1 ml 0.9%生理盐水)、补骨脂素组[灌服8 mg/(kg·d)补骨脂素溶液],rhBMP-2组[6 g/(kg·d) rhBMP-2灌服],补骨脂素联合rhBMP-2组[灌服rhBMP-2 6 g/(kg·d)与补骨脂素8 mg/(kg·d)]。术后120 d处死动物,X线片检测骨愈合;游标卡尺测量骨皮质厚度和骨髓腔直径;858 Mini Bionix型材料测试系统测试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载荷。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法进行组间两两分析。结果补骨脂素+rhBMP-2组的骨愈合度、骨髓腔直径、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荷载分别为(89.14±6.81) mm3、(26.23±3.11) mm、(387.78±56.36) N、(106.23±22.11) Mpa均高于模型组[(63.47±7.16) mm3、(13.41±3.12) mm、(152.32±22.36) N、(55.63±12.18)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5、9.158、10.232、12.523,P<0.05);补骨脂素+rhBMP-2组的上述指标高于补骨脂素组[(71.52±8.44) mm3、(17.27±1.03) mm、(221.71±43.47) N、(58.45±18.27) 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1、6.332、8.201、6.511,P<0.05);补骨脂素+rhBMP-2组的上述指标高于rhBMP-2组[(68.14±5.28) mm3、(19.12±2.51) mm、(238.45±31.52) N、(61.04±17.96)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1、7.052、6.044、5.206,P<0.05)。另外,补骨脂素+rhBMP-2组的骨皮质厚度[(1.12±0.10) mm]低于模型组[(2.11±0.09) mm]、补骨脂素组[(1.45±0.15) mm]、rhBMP-2组[(1.32±0.0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58、8.551、7.141,P<0.05)。结论补骨脂素联合rhBMP-2是潜在的股骨骨折愈合关键药物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 264.7的趋化作用,以及β2-糖蛋白Ⅰ(β2-GP)对VEGF诱导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VEGF组、VEGF+β2-GP组、VEGF+SB203580(p38抑制剂)组、β2-GP组。Transwell实验观察β2-GP对VEGF诱导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ELISA法检测β2-GP对VEGF诱导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细胞介素(IL)-8以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β2-GP对VEGF干预下巨噬细胞VEGF受体1(VEGFR1)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EGF组巨噬细胞迁移的数量增加(t=22.089,P<0.05),与VEGF组相比,VEGF+β2-GP组和VEGF+SB203580组巨噬细胞迁移明显降低(t=22.687、63.625,P均<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EGF组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CP-1、IL-8及MIP-1β的分泌增加(t=3.339、11.140、2.254,P均<0.05),与VEGF组相比,VEGF+β2-GP组和VEGF+SB203580组抑制VEGF诱导的3种趋化因子的分泌减少(t=3.148、2.402、2.798、6.754、4.459、5.528,P均<0.0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EGF组巨噬细胞VEGFR1的表达及p38MAPK通路的磷酸化程度增加(t=5.161,P<0.05);与VEGF组相比,VEGF+β2-GP组巨噬细胞VEGFR1表达及p38MAPK通路的磷酸化程度降低(t=4.965,P<0.05)。结论VEGF通过促进巨噬细胞VEGFR1表达,活化p38MAPK,促进巨噬细胞的迁移以及趋化因子MCP-1、IL-8、MIP-1β的分泌;β2-GP可抑制VEGFR1的表达,部分抑制p38MAPK磷酸化,从而抑制VEGF诱导的巨噬细胞迁移及趋化因子分泌。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流行表明,人畜共患病向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COV)的传播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制定防治对策。由于缺乏对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的有效治疗,为了开发更有效的抑制剂,我们发现非共价片段X1249的设计提供了进一步的有益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胎球蛋白α与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A组(UAER<20 μg/min,29例)、B组(20 μg/min≤UAER≤200 μg/min,36例)、C组(UAER>200 μg/min,28例),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采用Pearon相关性分析UAER与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清β2-MG水平依次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清胎球蛋白α水平依次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R与血清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434,P<0.05),与血清胎球蛋白α水平呈负相关(r=-0.386,P<0.05)。血清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858,灵敏度为77.40,特异度为93.50;血清胎球蛋白α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763,灵敏度为51.60%,特异度为86.00%;血清胎球蛋白α联合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967 ,灵敏度为90.30%,特异度为98.90%。结论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有显著相关性,胎球蛋白α联合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均高于任何单一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纤层蛋白B2(LMNB2)在血管内皮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方式。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利用LMNB2的短发夹RNA(shRNA)质粒在HUVEC细胞中下调LMNB2的表达,检测对内皮细胞体外成管的影响,统计单视野管状结构长度及节点数目;通过噻唑蓝(MTT)、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划痕实验检测LMNB2对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相关标志物,包括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CDCA3)的mRNA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及CHIP实验检测LMNB2对CDCA3的调控作用。采用Student’s 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在HUVEC细胞中,下调LMNB2会抑制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单视野平均管状结构总长由(6.45±0.63) mm下降至(2.61±0.52) mm,下降59.5%(t=4.709,P<0.01),节点数量下降由单视野的(14.75±1.25)个下降为(7.75±0.48)个,下降57.5%(t=5.230,P<0.01);LMNB2的敲低会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伤口愈合率下降25%(t=4.541,P<0.05),且Ki-67、PCNA、MMP-2及MMP-9表达均显著降低;在HUVEC细胞中,LMNB2结合CDCA3启动子位点,促进CDCA3的转录。回复实验证实下调LMNB2后过表达CDCA3会回复由LMNB2缺失导致的增殖及血管新生缺陷。结论LMNB2可调控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通过调控CDCA3的表达调控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