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睡眠呼吸暂停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呼吸环路增益(LG)的异常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因此,准确测量评估LG,筛选出LG异常的患者有助于实施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目前,已有多个LG测量方法用于临床实践。本文将总结LG测量的各种方法,并对其优劣特点进行评价。
简介:老年人很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因此,当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并规范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收入样本均为我院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急诊科救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共计人数76例,以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作为标准,将参与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无创呼吸机治疗),对实施过程中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作整理记录,结合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数据、各项舒适度评分及治疗指标数据相比另一组均呈现出优势性,组间对比P值﹤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促进呼吸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舒服度,整体效果确切,适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有序拉伸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连续选择60例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天进行30 min蹬功率自行车的有氧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做呼吸肌有序PNF拉伸,每天2次,每次1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评估CAT评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颈肩活动度。肺功能检查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颈肩活动度包括头前伸活动度(HP)、主动肩前屈活动度(ASF)和非优势侧胸小肌长度(PmM length)。结果治疗后CAT评分和6MWD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CAT:t=15.78、7.66,6MWD:t=25.98、19.23,P值均<0.05)。试验组CAT评分、6MWD和颈肩部活动度(HP和AS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5.80、5.20、7.67、4.49,P值均<0.05);但FVC、FEV1和PmM length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1.88、1.43,P值均>0.05)。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与ASF和PmM length存在相关性(β=-0.452,P<0.05)。结论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增加PNF有序呼吸肌拉伸训练,可以更快更好地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颈肩部活动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的作用。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大鼠120只(5周),完全数字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气管滴定生理盐水)和ARDS组(气管滴定脂多糖内毒素),每组各40只。实时RT-PCR检测各组大鼠左下肺6、12、24、48 h的IL-18 mRNA和ESM-1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18和ESM-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左下肺不同时间点的IL-18 mRNA和核因子κB mRNA表达。同样取各组大鼠右肺下叶供HE染色病理观察。结果光镜下干预组大鼠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ARDS组大鼠肺泡间质增宽、肺泡壁增厚、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消失。ARDS组各时间点的IL-18 mRNA和ESM-1 mRNA表达与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RDS组6 h IL-18 mRNA和ESM-1 mRNA与4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RDS组各时间点的血清IL-18和ESM-1含量均高于干预组(P值均<0.01),ARDS组6 h IL-18和ESM-1含量与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L-18和ESM-1可以用于ARDS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RICU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依从性的策略和效果。方法:以2022年7月为起始,同年12月结束内,接收的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总计8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分组操作原则,40例实施基础护理患者设定对照组,40例通过对护士展开培训,提升护理技能而后进行干预的患者,设定为研究组。比对两组护理后临床结果。结果:研究组床头抬高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发生率较比对照组更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升RICU护士技能,可提升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的依从性,但是对并发症的改善不明显。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RICU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依从性的策略和效果。方法:以2022年7月为起始,同年12月结束内,接收的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总计8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分组操作原则,40例实施基础护理患者设定对照组,40例通过对护士展开培训,提升护理技能而后进行干预的患者,设定为研究组。比对两组护理后临床结果。结果:研究组床头抬高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发生率较比对照组更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升RICU护士技能,可提升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的依从性,但是对并发症的改善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乌司他丁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后呼吸窘迫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血气指标、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因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入院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静脉泵入乌司他丁治疗,30万U/次,溶于50 ml生理盐水,每8小时1次。干预前、干预后48 h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内皮素1,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氧分压(arterial bloo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O2,PaCO2)、氧合指数,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记录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48 h后IL-6[(66.8±15.2) ng/L]、IL-8[(70.3±10.4) ng/L、TNF-α[(24.6±3.5) ng/L]较干预前[(89.3±21.0) ng/L、(288.4±33.5) ng/L、(101.3±9.0) n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04、21.215、30.281,P均<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90.4±22.4) ng/L、(162.4±16.6) ng/L、(62.3±4.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06、12.324、19.252,P均<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48 h后氧合指数[(208.5±55.4) mmHg和(315.3±49.8) mmHg]、PaO2[(101.6±12.4) mmHg和(118.8±10.3) mmHg]较干预前[(114.8±24.6) mmHg和(112.3±20.5) mmHg,(70.6±10.5) mmHg和(70.3±10.2) mmHg]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5.663和22.387、11.216和16.214,P均<0.05),PaCO2[(44.7±7.4) mmHg和(39.3±4.8) mmHg]、EVLWI[(12.42±3.66) ml/kg和(9.70±2.33) ml/kg]、PVPI[(2.34±0.48)和(1.82±0.35)]较干预前[(47.8±5.6) mmHg和(48.3±6.5) mmHg、(16.58±4.05) ml/kg和(16.60±4.10) ml/kg、2.86±0.55和2.90±0.53]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655和7.372、3.516和6.521、3.571和8.024,P均<0.05),观察组干预48 h后氧合指数、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EVLWI 、PVPI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106、4.213、4.037、7.122、3.976,P均<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48 h后一氧化氮[(76.65±30.25) μmol/L和(54.15±20.36) μmol/L]、内皮素1[(58.32±20.26) ng/L和(42.23±21.15) ng/L]、APACHEⅡ评分[(10.05±2.84)分和(7.14±2.74)分]较干预前[(90.30±33.33) μmol/L和(89.62±34.64) μmol/L、(71.64±28.35) ng/L和(70.36±26.56) ng/L、(23.46±4.13)分和(23.60±4.20)分]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761和8.063、4.031和7.376、6.193和11.531,P均<0.05),观察组干预48 h后一氧化氮、内皮素、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59、3.515、3.715,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后呼吸窘迫能够抑制炎症递质的过度释放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减少毛细血管渗漏,降低EVLWI,提高氧合指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159例原发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皮肤软组织(106/159,66.7%)和胃肠道(31/159,19.5%)。Ann Arbor Ⅲ~Ⅳ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64.2%(102/159)和47.8%(76/159)。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3.6%,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9%。原发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9.4%(P=0.28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8%和48.3%(P=0.109)。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8.4%和33.9%,P=0.00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0.7%和20.7%,P=0.008)。LDH升高、Ann Arbor分期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H升高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败模式以远处结外器官复发进展为主。结论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差的预后,放疗或手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能提高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儿童呼吸道人腺病毒(HAdV)感染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及时合理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488例呼吸道HAdV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所有鼻(咽)拭子或鼻咽抽吸物(NPAs)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率的比较采用Bonfereoni χ2分割,校正后以P<0.00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 0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检测出488例HAdV感染,检出率6.9%,其中男性305例(62.5%)、女性183例(37.5%)。488例HAdV阳性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43个月(39 d~12岁),6个月~<2岁组HAdV检出率(8.7%,123/1 408)高于<6个月组(3.0%,6/197)和≥5岁组(4.6%,89/1 9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23.98,P均<0.007);2~<5岁组检出率(7.7%,270/3 519)高于<6个月组和≥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09,19.688,P均<0.007)。冬季检出人数达峰值12.9%(238/1 840),与春、夏和秋季检出率(4.7%、3.9%和5.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77,58.986和49.926,P均<0.007)。平均住院时间(6±4)d(1~41 d),486例(99.5%)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死亡。上呼吸道感染111例(22.7%),支气管炎34例(7.0%),肺炎343例(70.3%),其中重症肺炎86例(86/343,25.1%)。常见症状为发热(93.4%,456/488)、咳嗽(94.7%,462/488)、喘息(26.2%,128/488)和气促(14.8%,72/488)。138例(28.3%)出现肺外症状,78例(16.0%)伴有基础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16例,3.3%)最高。456例出现发热症状的HAdV阳性患儿平均热程(8.8±2.4)d(5~17 d),其中热程>7~10 d 277例、>10 d 96例;高热(≥39 ℃)439例。275例(56.4%)为单一感染,213例(43.6%)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组患儿发热、高热、热程>10 d、重症肺炎和喘息比例以及住院天数均高于单一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11.960、6.494、37.209、72.841和-8.805,P均<0.05)。HAdV感染重症肺炎组患儿住院天数、热程>10 d、喘息、气促、嗜睡/精神差、浆膜腔积液、肺外症状、混合感染和基础疾病比例均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9.182、23.825、49.094、143.627、219.659、81.327、8.080、21.546和10.556,P均<0.05)。6个月~<2岁组重症肺炎比例高于2~<5岁和≥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9,8.603,P均<0.007)。结论HAdV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全年均可发病,可导致全呼吸道感染。好发于6个月~<2岁儿童,冬季检出率最高。6个月~<2岁、喘息、气促、基础疾病、肺外症状及混合感染患儿更易进展为重症肺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159例原发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皮肤软组织(106/159,66.7%)和胃肠道(31/159,19.5%)。Ann Arbor Ⅲ~Ⅳ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64.2%(102/159)和47.8%(76/159)。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3.6%,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9%。原发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9.4%(P=0.28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8%和48.3%(P=0.109)。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8.4%和33.9%,P=0.00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0.7%和20.7%,P=0.008)。LDH升高、Ann Arbor分期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H升高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败模式以远处结外器官复发进展为主。结论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差的预后,放疗或手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能提高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儿童呼吸道人腺病毒(HAdV)感染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及时合理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488例呼吸道HAdV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所有鼻(咽)拭子或鼻咽抽吸物(NPAs)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率的比较采用Bonfereoni χ2分割,校正后以P<0.00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 0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检测出488例HAdV感染,检出率6.9%,其中男性305例(62.5%)、女性183例(37.5%)。488例HAdV阳性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43个月(39 d~12岁),6个月~<2岁组HAdV检出率(8.7%,123/1 408)高于<6个月组(3.0%,6/197)和≥5岁组(4.6%,89/1 9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23.98,P均<0.007);2~<5岁组检出率(7.7%,270/3 519)高于<6个月组和≥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09,19.688,P均<0.007)。冬季检出人数达峰值12.9%(238/1 840),与春、夏和秋季检出率(4.7%、3.9%和5.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77,58.986和49.926,P均<0.007)。平均住院时间(6±4)d(1~41 d),486例(99.5%)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死亡。上呼吸道感染111例(22.7%),支气管炎34例(7.0%),肺炎343例(70.3%),其中重症肺炎86例(86/343,25.1%)。常见症状为发热(93.4%,456/488)、咳嗽(94.7%,462/488)、喘息(26.2%,128/488)和气促(14.8%,72/488)。138例(28.3%)出现肺外症状,78例(16.0%)伴有基础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16例,3.3%)最高。456例出现发热症状的HAdV阳性患儿平均热程(8.8±2.4)d(5~17 d),其中热程>7~10 d 277例、>10 d 96例;高热(≥39 ℃)439例。275例(56.4%)为单一感染,213例(43.6%)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组患儿发热、高热、热程>10 d、重症肺炎和喘息比例以及住院天数均高于单一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11.960、6.494、37.209、72.841和-8.805,P均<0.05)。HAdV感染重症肺炎组患儿住院天数、热程>10 d、喘息、气促、嗜睡/精神差、浆膜腔积液、肺外症状、混合感染和基础疾病比例均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9.182、23.825、49.094、143.627、219.659、81.327、8.080、21.546和10.556,P均<0.05)。6个月~<2岁组重症肺炎比例高于2~<5岁和≥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9,8.603,P均<0.007)。结论HAdV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全年均可发病,可导致全呼吸道感染。好发于6个月~<2岁儿童,冬季检出率最高。6个月~<2岁、喘息、气促、基础疾病、肺外症状及混合感染患儿更易进展为重症肺炎。
简介:摘要SARS-Cov-2引起肺泡上皮细胞损害,导致炎症细胞浸润,并继发内皮细胞损害导致毛细血管渗漏增加从而加重肺水肿。患者表现为缺氧,呼吸窘迫,严重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急性肺心病,右心室扩大并压迫左心室,左心室射血能力随之下降,最终导致休克。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氧合,但不恰当的机械通气会导致肺损伤,也可能加重急性肺心病。所以,有效的呼吸支持需要在基于心肺功能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经保护性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效果不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应尽早接受ECMO支持从而减轻心肺及其他重要器官损害。我们推荐了一个详细的基于心肺功能保护的呼吸支持流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膈肌起搏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对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比较2组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及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用力肺活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胸闷、爬坡、家务活动、户外活动信心、睡眠、精神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治疗前mMR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3,P=0.963);观察组治疗后mMRC分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18,P=0.02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目的:围绕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评定其在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特定时间段内(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呼吸科收治的50例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将其分成2组(所用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皆为25例),A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B组实施多形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呼吸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锻炼依从率及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量表]。结果:B组呼吸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96.00%)、锻炼依从率(92.00%)均较A组(68.00%、60.00%)高(P<0.05)。B组干预后的CAT评分较A组低(P<0.05)。结论:针对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呼吸功能锻炼知识知晓率及锻炼依从性,且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后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方法利用TargetScan和miRDB两个数据库对两种病毒感染后同时上调或下调的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剔除在上调和下调中均出现的靶基因。对上调和下调表达的靶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筛选与免疫应答相关的GO和pathway中所包含的靶基因及其对应的miRNA,并进一步筛选同时参与免疫相关GO和pathway的上调或下调的靶基因及其对应的miRNA。挑选部分miRNA和靶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筛选出上调miRNA对应的靶基因有598个,下调miRNA对应的靶基因有1 311个,剔除了同时上调或下调miRNA的靶基因62个。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及pathway的上调靶基因分别是17个和13个,对应的miRNA分别是15个和17个。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及pathway的下调靶基因分别是58个和47个,对应的miRNA分别是30个和42个。将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和pathway的上调靶基因取交集,得到的靶基因有3个,对应调控的miRNA有4个。另外,将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和pathway的下调靶基因取交集,得到的靶基因有9个,对应调控的miRNA有13个。结论本研究有助于阐明EV71和CVA16感染后宿主——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并为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