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象是2022年-2023年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的64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与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术后24h内行颅脑CT复查,评估两组血肿清除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评估并比较两组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ADL分级。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等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组织,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手术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瘢痕VS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瘢痕V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乳房外观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切除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瘢痕VSS评分较低,患者对乳房外观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经腓骨后侧入路显露外后踝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对26例Weber—AO分类踝关节骨折的患者(A3型4例,B3型14例,C1型5例,C2型3例),经腓骨后侧入路,显露固定外后踝。采用Baird-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仅1例发生腓骨肌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于16周内均达到骨折愈合。26例中疗效为优17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4.3%。结论:腓骨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单切口充分显露并固定后外踝,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可以提高切口愈合率与骨折稳定性,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脊柱内镜在椎间孔入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触觉评分、运动评分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到2024年10月,选择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n=43),经皮脊柱内镜在椎间孔入路手术,对照组(n=43),脊柱融合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VAS、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手术、住院时间缩短(P<0.05),出血量减少(P<0.05),骨折愈合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在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与传统脊柱融合手术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且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进行分组,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人数为40例,共计病患人数为80例。参照组病患给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病患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评分、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疼痛的评分比较中,实验组病患的评分低于参照组病患(P<0.05),对比后发现差异具有临床对比意义;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进行治疗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和缓解病患的疼痛感,存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进行治疗时使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9年5月内的100例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手术时长短、住院时间短、手术中出血的量少、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可以临床应用。
简介:目的探索经腋下入路与胸乳入路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腋下组(83例)与胸乳组(65例)。采用Stata14.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腋下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胸乳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皮下积液低于胸乳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甲状旁腺损伤、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胸乳组患者(Z=6.377,P=0.000)。结论经腋下入路腔镜下单侧切除甲状腺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腋下入路与胸乳入路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采取经胸乳入路,而观察组术中采取经腋下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情况上,两组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出血量等对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为7.5%较对照组22.5%明显较少,且P<0.05。结论在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中,采取经腋下入路与胸乳入路相比的效果更显著,即前者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iccoli经胸乳入路微创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颈部开放入路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68例患者,观察组34例采用胸乳入路微创内镜甲状腺手术,对照组采用开放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ccoli经胸乳入路微创内镜行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尤其是美容效果好,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5年1月—2015年8月有关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5.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相关数据。结果纳入8项研究共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对于移位型髋臼骨折,经Stoppa入路较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短[加权均数差(WMD)=68.29,95%CI10.52~126.05,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少(WMD=142.26,95%CI9.30~275.23,P〈0.05),而在骨折端复位满意率[相对危险度(RR)=0.63,95%CI0.17~2.37),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R=0.89,95%CI0.33~2.40,P〉0.05)、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RR=0.91,95%CI0.27~3.01,P〉0.05)、术后髋关节HHS评分优良率(RR=0.52,95%CI0.25~1.10,P〉0.05)等方面两种入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均能获得基本满意的临床效果,经Stoppa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钉棒内固定术加椎间融合术术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且有明确手术指征的80例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微创扩张通道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钉棒内固定术加椎间融合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手术室术程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程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结束后,比较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QOL(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扩张通道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钉棒内固定术加椎间融合术患者的术程护理中,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予以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实验组为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小组(30例),对照组为开放性手术小组(30例),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28.4±10.2)min、手术出血量为(14.3±7.4)ml、卧床时间为(10.3±2.7)min、住院时间为(4.3±1.1)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17.1±9.5)min、手术出血量为(78.7±18.2)ml、卧床时间为(21.5±6.2)min、住院时间为(7.1±1.7)d,存在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在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跟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OVCF,均行择期PKP术治疗,样本数量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于2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为观察组较短或较少P<0.05;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以及感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施术前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术后6个月2组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均较本组施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6个月2组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微小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然而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操作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以及骨水泥用量少,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在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跟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OVCF,均行择期PKP术治疗,样本数量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于2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为观察组较短或较少P<0.05;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以及感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施术前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术后6个月2组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均较本组施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6个月2组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微小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然而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操作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以及骨水泥用量少,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观察组为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