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正>我国的校雠事业肇端于先秦,初兴于西汉,但那时还没有专职的校雠机构与专职的校雠人员.刘向、刘歆校书,皆系皇帝临时委派.直至东汉章帝设立兰台令史,始有专司校雠之职.恒帝延熹二年创建秘书监,才开始建立专门的校雠机构.唐时,校雠事业曾非常兴盛,秘书监弘文馆、崇文馆、司经局、集贤院等皆为校雠的专职机构,设有校书、正字等“典校四库书籍”的专职.宋代的校雠事业更为发达,但校雠机构与校雠专职人员不象唐时那样分散,而是集中在一处.本文仅就北宋时期的校雠机构及其制度作一初步的探讨.
简介:《汉书·艺文志》在《尚书》《经》二十九卷下着录《传》四十一篇,后世学者多以为即伏生之《尚书大传》。黄开国说:
简介:<正>中华书局本《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七“昭州”云:“武德四年,于县置乐州,贞观八年改乐州为昭州,取境内昭潭为名。”其“校勘记”称:“《考证》官本按云:‘昭潭,《旧唐书》作“昭冈潭”’。按乐史昭潭下引《湖南记》云:“郡北有昭冈,潭只在江中,盖因冈以为名’。详其文义‘冈’字宜断句,‘潭’字属下,刘(日句)误属上读,宜以此志为是。”
简介:<正>近期查阅台湾成文出版社1976年影印出版的《中国方志丛书》,发现其中山东省方志有六则题录错误,校正如下:一、《郓城县乡土志》。卷首原题“清·毕炳炎编纂,光绪十九年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同。误,当为“清·赵翰銮纂,民国初增补抄本”。该志前序明载为赵翰銮纂,毕炳炎仅于光绪十九年作序。又该志记有
简介:《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今文者,汉初高堂生所传十七篇是也。古文者,出于孔壁,《汉志》所载《礼古经》五十六篇是也。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凡遇今古文异文,都要作一番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从今文,则必于注中注明古文该字作某;从古文,则必于注中注明今文该字作某,
简介:<正>《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录了汉初功臣的业绩及其家族的兴盛衰亡,是研究西汉开国史和汉初政治史不可多得的史料.中华书局标点本,为研读者提供了方便,笔者深受其益.但在校读中发现仍有白璧微瑕之处,试举例如下:
简介:<正>王重民王庆菽等六位先生整理校订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1984年重印。以下简称《变文集》)出版之后,先后经一些专家、学者的校勘补正,文字讹误大为减少,成绩十分可观。然而,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书如扫落叶,问题很难扫清。笔者最近研读此书及诸家的校订文字,也发现若干可商订之处,兹录其要者四十五则,就教于方家。(1)《伍子胥变文》:子胥语已向前行,女子号跳发声哭。(《变文集》6页,以下只标页数,不赘书名。)徐震堮先生蠺?重出简称徐校,他人例同):“‘声哭’疑当作‘哭声’”。①按,此说
简介:<正>《心术》等篇指的是《管子》中属于黄老学派的《心术》上、下、《白心》、《内业》四篇,前人已做过很多校释工作,成绩卓然.我今不揣谫陋,就管见所及,再续数条于后.心术上智乎智乎,投之海外无自夺,求之者不得处之者什么叫“求之者不得处之者”?意义不明,显是有误.俞樾以为“之者”衍,但“求之者不得处”也不大顺当,而从语法来看,“求之者”与“处之者”应是对文,“之者”二
简介:本文对三类问题进行了考证:一是由于版本流传而导致的错误二是记载方面的失实;三是后人考证方面的失误.
简介:<正>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三四五四的敦煌写本《六韬》残卷,因其为敦煌遗书中仅见的一种较完整的兵书而引人瞩目。特别是历来辨伪学者指《六韬》以伪,此写本的发现与研究当更显出它的价值。该卷本首尾残缺,恰存二百行;卷端上截断裂,故阙九半行;行字不齐,约五千余字。残卷无印章题记,书法颇不佳,前后观之,出一人手;惟第六十五至七十计六行,书势纵逸,雄健中略显肥厚,颇类唐人笔意,当为另一人所书。残卷与宋元丰后《六韬》传本迥异,故一九三七年,王重民先生题为《原本<六韬>》,实则仅《六韬》
简介:1955年10月,郭小川与我调中国作家协会任正、副秘书长。林默涵告诉我,现在作协要加强领导,你去做副秘书长,只管文件起草工作,事务工作由别人做,你患肝硬化,可以多些时间治疗与休息。我自幼喜欢工作,从延安时期在《解放日报》做文学编辑起,深感文艺工作难做,我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与党性锻炼都不够,难以适应。1955年被调到中宣部文艺处,我向张际春常务副部长表示,在中宣部换个部门工作,张际春说文艺处要你,是工作需要,先干一段时间再说吧。现在让我去作协,虽不想去,估计提意见没有用,又想,丁、
简介:“舒、罗、白反党性质小集团”中国作家协会党组1955年9月30日所作《关于丁玲、陈企霞等进行反党小集团活动及对他们的处理意见的报告》的最后写道:“对其他犯有相同或类似错误的同志,责成他们在适当的党内会议上进行检讨,并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处理。”
简介:本文论述了南朝道士陶弘景编撰的或传授科仪.并校录了该书的四件敦煌残抄本:S.6301、S.3750+BD.11252+P.2559.补正了大渊忍尔的某些错误和脱漏.
简介:1939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一分校,由何长工同志率领来到壶关,在这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简介:全祖望是清代前期著名学者,曾补撰《宋元学案》,向以史家著称。他作为史家从研究历史的角度出发,七校《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多有创获。本文即就上述三个方面,探讨全氏在史学以及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成就
简介:本文就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存在的标点疑误、史实校勘、排印等方面的错误进行商榷、勘正。
简介:<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地理志六》桐城县下有:“东南:大江自怀宁入,东流,经县西南练潭驿为练潭河。”此说明显错误,当有脱漏。首先,大江并不经过练潭驿。据康熙《安庆府志·地理志》记载,练潭在桐城县南七十里,“其西受怀、潜二邑之水,北连白兔河,南达枞阳入
简介: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时期。当此军阀混战、藩镇林立之时,地僻西南的四Jl!地区也先后有王建、王衍父子与孟知祥、孟昶父子割据称帝,统治达五十余年,是为前蜀(公元907—925年)与后蜀(公元934叫65年)。这是历史上继三国蜀汉政权灭亡后六百多年又出现的两个地方政权。前后蜀割据政权的建立,客观上阻止了战乱向四Jl!地区的波及,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搜神记》校释拾遗
北宋时期的校雠机构及其制度
读陈寿祺辑校《尚书大传》偶记
《元和郡县图志》误校“昭潭”
《中国方志丛书》题录校误六则
郑玄校《仪礼》兼采今古文释例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校读记
《敦煌变文集》校记四十五则
《管子·心术》等篇校释一得
《旧五代史》校读札记
敦煌唐写本《六韬》残卷校释
我所了解的丁玲、冯雪峰、陈企霞案件始末(二)
我所了解的丁玲、冯雪峰、陈企霞案件始末(三)
敦煌残抄本陶公传授仪校读记
抗大一分校在壶关前后
全祖望的史学与“七校”、“三笺”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点校疑误
《唐两京城坊考》“西明寺”校误
《清史稿·地理志》校补一则
钩沉索隐 考证精详——评《蜀梼杌校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