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随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图像增强与处理技术作为医学影像处理的关键环节,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医生诊断的准确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医学影像图像增强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以及评价标准,详细阐述了空间域和频率域增强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接着,本文深入探讨了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包括图像分割、特征提取与识别以及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并介绍了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处理中的最新应用。本文还详细分析了医学影像图像增强与处理技术在X光、CT、MRI等医学影像中的具体应用,指出了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数据质量问题、算法性能与实时性以及伦理与隐私保护等。

  • 标签: 医学影像 图像增强 图像处理 空间域增强 频率域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附加滤过对腹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10例行腹部X射线摄影的患者病例资料。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技术,用获得相同mAs时的对应厚度(18 cm)的有机玻璃作为模拟腹部的衰减体。将CDRAD 2.0模体和17块10 mm厚的PMMA板(总厚度18 cm)置于检查床上,附加滤过分别选择无附加滤过、2 mmAl、0.1 mmCu+1 mmAl、0.1 mmCu+2 mmAl,电离室等级分别选择-2、-1、0、1、2时进行曝光,采集图像并使用CDRAD 2.0模体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影像质量因子(IQFinv)。根据不同附加滤过将影像质量因子分组,测量每次曝光时模体表面的入射空气比释动能,使用PCXMC软件估算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附加滤过、2 mmAl、0.1 mmCu+1 mmAl、0.1 mmCu+2 mmAl的皮肤入射剂量分别为(0.546 1±0.200 8)、(0.376 2±0.133 8)、(0.285 3±0.100 1)和(0.289 9±0.099 2) mGy,有效剂量估算值分别为(79.63±29.24)×10-3、(71.05±25.56)×10-3、(63.58±22.18)×10-3和(67.64±23.11)×10-3mSv,性腺器官剂量分别为(0.058 1±0.020 8)、(0.050 0±0.018 0)、(0.044 8± 0.015 6)和(0.047 7±0.016 3) mGy,IQFinv值分别为4.70±0.61、4.80±0.84、4.60±0.55和4.60±0.60。在不同附加滤过下,有效剂量与皮肤入射剂量呈线性相关,表面入射剂量增加则有效剂量增加,0.1 mmCu+1 mmAl附加滤过时剂量最低,组间IQFin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射线摄影最适宜的附加滤过为0.1 mmCu+1 mmAl,此时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辐射剂量得到合理降低,达到了摄影参数最优化的目的。

  • 标签: 腹部摄影 图像质量 有效剂量 附加滤过
  • 简介:MS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骨折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复杂性骨折。二维(2D)与三维(3D)后处理图像可相互补充,以最大限度减少漏诊和误诊,为临床治疗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笔者遇到不少MSCT及其后处理图像中出现骨折假象,文献对此也有报道。本文对MSCT后处理图像中骨折假象的表现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图像处理技术对于肠梗阻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双盲法分析6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MSCT表现,比较常规横断面图像和结合后处理图像对肠梗阻不同病因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在65例中,CT常规横断面图像和结合后处理图像均能明确诊断肠梗阻。肠梗阻不同病因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方面,常规横断面结合后处理图像的诊断符合率为92.3%(60/65)高于常规横断面图像的72.3%(47/65)(P<0.05);肠道外病变性梗阻中,常规横断面结合后处理图像病因诊断符合率93.3%(28/30)高于常规横断面图像的70.0%(21/30)(P<O.05);肠壁病变性梗阻中,常规横断面结合后处理图像病因诊断符合率88%(22/25)高于常规横断面图像的68%(17/25)(P<O.05);而肠腔内病变性梗阻中,两种方法对绝大多数病因能作出诊断。结论MSCT图像处理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明显提高病因的诊断符合率,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学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在此次的研究中,从阐述医学影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目的和可行性的角度着手,对医学影像中计算机图像处理实际应用进行了论述,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分析法。结果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影像学处理当中,去噪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操作中,结合影像自身的特点、噪声学的统计学特征以及频谱固有的分布规律等,当前,较为常用的是均值滤波、低通滤波以及的中值滤波等算法均能对图像予以平滑处理,使图像更清晰,图像生成的效果更具有真实性。清除干扰和降低噪声主要是通过增强清晰度、对边缘进行锐化、调整对比度以及伪色彩填充等,通过这几种方式和方法,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图像自身的清晰度。结论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医学影像清晰度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图像的降噪、图像质量的提升以及图像边缘的分割等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图像的质量。

  • 标签: 计算机 图像处理技术 医学影像学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领域进步迅速,电子图像处理中智能化识别技术也因此实现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电子图像处理中智能化识别技术的应用,并围绕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开展深入探讨,希望由此能够为业界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 标签: 智能化识别技术 电子图像处理 GA-BP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MPR、MIP、VR等重建)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以期提高诊断率。方法4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相同肺动脉CTA扫描过程,研究其图像处理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并对重建图像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在进行肺动脉CTA后行图像处理三维重建中,诊断肺动脉栓塞21例,MPR显示率优于MIP,MIP优于VR。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CTA图像处理技术能提高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率具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肺动脉CTA 图像后处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探讨了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在医学影像技术学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算法的优化策略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有效性。通过对现有算法的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旨在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诊断工具。

  • 标签: 医学影像 图像处理 算法研究 优化策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在创伤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创伤骨折患者,对比其X线、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的诊断差异。结果: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对骨折诊断准确性较高,相较于X线,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对于骨折的诊断优势更为显著。结论:创伤骨折诊断中,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可清晰呈现细微骨折线,清楚显示骨结构不规则、解剖关系复杂部位的碎骨片位置、数量、移位情况,诊断准确性较高,诊断优势突出。

  • 标签: 创伤骨折 图像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尸体解剖及标本观察属于解剖教学当中较为重要的实训手段。然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的实际教学模式实现了转变,其中尸体标本的来源比较匮乏,库存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这样学生能够实际参与尸体解剖和实物标本的机会不断减少。因此,如何解决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剖教学中的矛盾是主要问题。作者主要分析了解剖教学应用数字化人体图像及三维模型。

  • 标签: 解剖教学 数字化人体图像 三维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数字根尖片(digital periapical radiographs, DPR)摄影使用过程中,不同放置方式对DPR图像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1年12月来我院需要进行数字根尖片口腔X线检查的227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试验组114例和对照组113例进行分组;试验组采用夹持工具放置DPR的IP板,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放置DPR的IP板。对两组首次拍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将两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对照组传统徒手操作DPR检查加照率25.4%,图像质量评分甲级52.6%,乙级17.5,丙级4.3%;实验组使用自制夹持工具辅助加照率为48.6%。图像质量评分甲级26.5.%,乙级14.1,丙级10.6;两组比对,实验组较对照组加照率降低23.2%,甲级片提高了26.1%(P>0.05)。结论:行数字根尖片的患者,使用夹持工具更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X线机 平板探测器 数字根尖片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数字X线摄影(DR)图像拼接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0例行数字X线摄影(DR)数字X线摄影(DR)图像拼接技术的骨科患者图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数字X线摄影(DR)图像拼接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及价值。结果:60例骨科患者均行图像拼接摄影,所获得图像清晰锐利,具有较好对比度,且没有伪影干扰,影像拼接成功47例,再次拼接成功13例。在阅片分析中,由两名具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一名临床骨科主治医师共同进行,均认为图像质量满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利用数字X线摄影(DR)图像拼接技术,可以提供给临床诊断脊柱侧弯、关节置换等骨科手术术前方案制定、术后手术效果评估可靠依据,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DR) 图像拼接技术 骨科
  • 简介:摘要针对医学CT图像图像挖掘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数据收集与CT图像特征等,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医学CT图像 图像挖掘技术
  • 简介:本文根据肾小球医学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直方图特征峰的图像侵害方法。通过定位图像的特征峰,从而有效地对肾小球医学图像进行阈值化。经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快速,准确地分割肾小球.

  • 标签: 图像分割 直方图 肾小球 阈值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检查技术和图像处理技巧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了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A图像资料,比较MPR、MIP、VR三种图像处理技术对肺动脉内栓子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三种图像处理技术在叶及以上栓子的检出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段及以下栓子的检出率从高到底依次为MPR、MIP、VR,差异明显(P<0.05)。结论MPR在显示肺动脉段及以下栓子上具有明显优势,可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图像处理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期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选择患者30例,其在诊断过程中均选择X线检查未显示骨折性病变,但均为临床疑似性肋骨骨折者。再行MSCT容积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重建图像结合轴位图像作出对骨折的诊断。对可疑骨折线进行曲面重建(CRP),再次作出诊断,并评价创伤后胸腔内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30例行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有15例患者显示肋骨骨折。同时患者骨折部位同时位于胸部者3例、锁骨者3例,伴有胸腔积液症状者2例、合并肺损伤者2例、合并肝损伤者1例。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隐匿性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