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股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患者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结合麻醉苏醒护理干预,研究其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股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患者,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5至2023年5月。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40例。在本试验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舒适护理结合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股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将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 股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股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患者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结合麻醉苏醒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选择于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60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30例为两组平均例数,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及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术后镇痛方式,观察术后6h、12h、24h、48h静息状态疼痛(VAS)评分、术后24h、48h的被动运动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h、12h、24h、48h静息状态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24h、48h的被动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静脉镇痛,观察组加用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5.62±2.24)h]、泌乳时间[(28.59±3.14)h]及下床活动时间[(12.35±2.13)h]短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4.12±0.46)次]、舒芬太尼用量[(51.52±5.39)μg]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5.230、10.341、15.361、8.575,P均<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及24h疼痛评分[(2.04±0.35)分、(2.11±0.41)分、(1.76±0.23)分、(1.21±0.2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99、17.739、18.243、13.336,P均<0.05);两组术后即刻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 COR、NE、ACTH水平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 COR[(181.62±18.74)μg/L]、NE[(233.14±25.59)ng/L]、ACTH[(10.12±1.53)n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可增强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降低疼痛评分,加快应激指标复常,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减少舒芬太尼用量。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踝部手术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踝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患侧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和蛛网膜下隙阻滞(B组)。观察两组阻滞平面及临床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麻醉后5min,A组感觉阻滞范围为患肢L1-L3,B组感觉阻滞范围为T10以下。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均为Ⅰ级,麻醉成功率均为100.0%,术后48h随访无神经损伤并发症。观察期间两组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30min内SBP、DB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10、20、30min时的SBP分别为(128.67±8.33)、(121.03士8.17)、(129.96±7.91)mmHg(1mmHg=0.133kPa),DBP分别为(71.21±5.75)、(70。03±4.11)、(82.85±4.22)mmHg,显著低于麻醉前[SBP、DBP分别为(148.15±7.71)、(85.03±5.96)mmHg](P〈0.01),与A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股神经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可用于患者踝部手术的麻醉,可达到蛛网膜下隙阻滞相同的效果,且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比蛛网膜下隙阻滞更轻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在下肢手术操作中,引入超声联合神经组织干预措施,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3年1月,入组下肢手术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配合超声联合神经组织干预措施,对照组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不同手术操作配合方案的实践作用。结果:麻醉质量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潴留、恶心呕吐、阻滞不完善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2/40)与对照组相比20.00%(8/40),(P<0.05)。结论:设计超声联合神经组织干预措施,将其引入下肢手术操作中,其质量表现突出,安全性表现优异,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对股神经阻滞(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Data和VIP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截至2016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AMSTAR进行。采用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头晕、瘙痒、低血压、跌倒、静脉血栓、深部感染发生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FNB用于TKA术后镇痛的安全性进行再评价。结果共纳入12个系统评价,分别评价了FNB和局部浸润镇痛(LIA)、关节周围镇痛药物注射(PMDI)、硬膜外镇痛(EA)、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PCA)、收肌管阻滞(ACB)相比较的安全性。AMSTAR评价结果显示系统评价的质量均一般,得分范围为3~10分。系统评价再评价结果显示:FNB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EA和PCA,但高于ACB。FNB术后嗜睡发生率低于PCA。FNB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EA和PCA。FNB术后头晕发生率低于EA和PCA。FNB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于EA。结论当前证据显示,FNB用于TKA术后镇痛安全性优于EA和PCA。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要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糖皮质激素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9月我院在全麻下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均行单次股神经阻滞;A组罗哌卡因75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20ml,;B组罗哌卡因75mg+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20ml。结果随访并记录患者行股神经阻滞前(T1)及股神经阻滞后2h(T2),4h(T3),6h(T4),12h(T5),24h(T6)VAS评分,两组间在T2、T3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5、T6VAS评分比较,B组明显长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糖皮质激素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能明显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帕瑞昔布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Ⅰ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帕瑞昔布组(Ⅱ),每组30例。记录术后2h(T1)、6h(T2)、12h(T3)、24h(T4)、36h(T5)和48h(T6)患者静止和运动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术后T4~T6时点Ⅱ组患者运动时VAS评分低于Ⅰ组患者(P<0.05)。T5~T6时点,Ⅱ组患者按压次数低于Ⅰ组患者(P<0.05)。Ⅱ组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程度优于Ⅰ组(P<0.05)。结论联合帕瑞昔布能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和危重症患者股骨骨折手术麻醉作用。方法研究选取在2018年3月1日—2018年10月25日接诊的80例高龄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观察组40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方式)、对照组40例(腰硬联合麻醉措施)。比较两组高龄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方式治疗高龄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其预后,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处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前摆放体位时的髋部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静脉给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髋部骨折患者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 P< 0.05)。结论 对处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前摆放体位时的髋部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可以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选择来我院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给予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100例试验组产妇分娩时给予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最终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21例,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6例,6.00%),两组间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产妇的血清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出血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有利于提升产妇顺产率,减少对产妇凝血系统影响,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手术术毕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A组)及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镇痛组(B组),各为15例。A组术后利用静脉输注泵,按2.5ml/h持续泵入芬太尼复和液(芬太尼15μg/ml+咪唑安定0.3mg/ml)。B组于开胸前用0.5%布比卡因阻滞切口上下5个肋间神经,并于术后利用静脉输注泵按2.5ml/h持续泵入芬太尼复合液(芬太尼10μg/ml+咪唑安定0.3mg/ml)。定时点用视觉模凝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测定HR、MAP、血气PaO2及PaCO2;测定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结果:A组病人术后3h及6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病人术后3h、6h的FVC和FEV1显著高于A组(P<0.01及P<0.05)。A组病人入监护室即刻的PaO2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开胸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并明显发送通气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系统护理干预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硬膜外麻醉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CFNB镇痛,实验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联合CFNB镇痛,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48小时实验组膝关节屈曲角度均大于常规组,静息状态、CPM时候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开展系统护理干预联合CFNB镇痛,患者康复更快,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背景:目前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已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有一些操作的技术性及细节问题尚待研究。目的:将超声引导下的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评价不同进针技术及不同直径穿刺针选择对超声显影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穿刺置管,A,B,C,D组分别为20G(直径1.1mm)穿刺针平面外组、20G(直径1.1mm)穿刺针平面内组、18G(直径1.3mm)穿刺针平面外组及18G(直径1.3mm)穿刺针平面内组。置换结束前30min连接患者自控镇痛泵。记录连续股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记录各组患者置换后6,24,48,72h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每日行走次数;记录使用连续股神经阻滞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各组间连续股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比较,D组操作时间短于A、B、C组(P〈0.05);各组患者置换后6,24,48,72h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有效按压次数,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每日行走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穿刺部位疼痛的发生率C组高于A、B、D组(P〈0.05)。提示超声引导的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时,采用18G针平面内进针技术能获得超声下最佳显影效果,并且不增加穿刺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