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电力设备运行时,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热。正常时,发热所导致的温升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设备有缺陷时,会表现出故障前的热征兆,即异常的温升。红外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故障发热。但是检测者要经过培训才能掌握检测的技巧,并积累判断发热故障的经验。有些电力公司的培训部门会在真实的设备上预装发热元件来模拟故障发热,并组织学员进行红外检测,对热成像仪的使用技巧进行培训,并让学员积累判断发热故障的经验。这种在真实的设备上预装发热元件来模拟故障发热的方法,由于设备种类和数量有限,模拟的故障点数量和种类有限,以及升温和降温速度慢、成本较高等特点,都使得它越来越不能满足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培训的需要。该文提出把虚拟现实( VR)技术引入电力设备红外测温的培训中,建立电力设备仿真模型,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模型上对温度场进行仿真,并在虚拟的红外热成像测试仪中显示相应的红外图像,训练学员在虚拟环境中使用红外检测技术,达到培训目标。
简介:摘要: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为主, VR 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产物,能够仿真模拟出现实中的情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行 VR 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构建立体化的场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实践能力,可快速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教师运用 VR 技术改革小学科学课堂,需优化此项技术的使用策略,发挥其教学的作用,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内涵,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发展。
简介:【摘要】利用VR/AR技术,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突破中学历史教学受时空等诸多因素限制,创设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沉浸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探讨了VR/AR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并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简介:摘要:VR沉浸式消防虚拟仿真体验训练系统主要面向消防战士,使其能在虚拟火灾场景中进行体验训练。本文针对火灾具体情况,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功能设计,以模拟各类火灾场景中的战术要点和工具使用方式,达到训练基层消防人员的目的。
简介:摘要:VR虚拟现实技术是新时期发展起来一项数字化技术,VR技术具有情境性、沉浸性、交互性的特点,为人类在视、听、触感等方面提供了高度仿真性的虚拟化环境。VR技术在初中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等科目的教学知识点具有广阔的与VR技术融合的空间。
简介: 摘 要:随着近几十年来中职院校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应用VR技术的现象日趋普遍,广泛应用于医护类、汽车工程类、机械工程类等学科,改善了各类专业的技能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接踵而来的问题也渐渐明显,学生如何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利用VR技术的问题迫在眉睫。该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对国内外关于VR技术与数控加工专业技能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对目前中职数控加工技能教学的发展有所启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8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4例,对照组行框架眼镜佩戴治疗,观察组行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测定佩戴前、佩戴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变化,观察两组并发症率。结果:佩戴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逐渐改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屈光度维持稳定,对照组异常升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角膜曲率维持稳定,对照组异常升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佩戴3个月、6个月,观察组眼轴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3.41%,对照组为0.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近视发展控制治疗中采取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可使患者裸眼视力逐渐提高,改善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且并发症少,与框架眼镜相比,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近视儿童角膜塑形镜配戴与框架眼镜配戴1年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8月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中低度数近视儿童200例20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每组100例100眼,比较2个组受试者戴镜前和戴镜后6、12个月及停戴后1个月的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结果2个组受试者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617,P=0.043;F时间=10.939,P=0.023)。与戴镜前比较,2个组受试者戴镜后6、12个月和停戴后1个月AL均变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停戴后1个月AL与戴镜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戴镜前相比,戴镜后12个月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AL增长量为(0.13±0.06)mm,低于框架眼镜组的(0.29±0.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00,P=0.002)。2个组受试者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C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297,P=0.013;F时间=11.219,P<0.01),其中戴镜后6个月和12个月角膜塑形镜组CCT较戴镜前和同时间点框架眼镜组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戴后1个月,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CCT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受试者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A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4.226,P=0.051;F时间=3.208,P=0.057)。2个组患者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晶状体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3.130,P<0.01;F时间=0.804,P=0.047),其中戴镜后6、12个月和停戴后1个月,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晶状体厚度较戴镜前和同时间点框架眼镜组变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停戴后1个月晶状体厚度与戴镜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配戴框架眼镜比较,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抑制儿童近视眼AL延长,可逆性降低CCT,增加晶状体厚度,但对ACD无明显影响,且相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