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44(miRNA-144)在结核病(TB)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建库至今国内外关于TB患者血清miRNA-144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由2名作者独立检索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仔细阅读全文后进行选取剔除、提取数据,采用软件Stata 12.0和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TB患者431例(病例组),健康者354例(健康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人群中病例组血清miRNA-144水平较健康组升高(SMD=3.08,95%CI:1.26~4.90,P<0.05)。根据TB的不同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病例组血清miRNA-144水平较健康组升高(SMD=2.26,95%CI:0.62~3.90,P<0.05)。根据人种差异进行分析,黄种人病例组血清miRNA-144水平较健康组升高(SMD=3.46,95%CI:1.34~5.58,P<0.05)。根据不同年龄进行亚组分析,以12岁为分界,≥12岁病例组血清miRNA-144水平较健康组升高(SMD=2.78,95%CI:0.88~4.68,P<0.05)。结论血清miRNA-144水平可能与TB具有一定相关性,尤其在黄种人TB中水平较高。但由于纳入研究中样本量较少,需更多标准化、样本量大、同质性好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API)在子痫前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76例子痫前期孕妇列为患病组,并选择同期来本院进行产检的76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在孕早期(11~13周)、孕中期(22~24周)血清学指标和B超检查参数,并评估上述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孕早期、孕中期,患病组血清β-HCG、sEng、UAP分别为[(94 284.58±446.26)IU/L、(34 526.53±258.64)IU/L,(9.43±2.41)μg/L、(8.55±1.09)μg/L,(96.02±0.16)%、(97.52±0.08)%],均高于对照组[(63 485.52±1 336.84)IU/L、(20 416.84±452.61)IU/L,(5.58±1.53)μg/L、(5.56±1.14)μg/L,(89.13±0.25)%、(92.14±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早期及孕中期联合检测诊断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91.36%、93.51%,特异度为96.54%、98.82%。结论孕早中期血清sEng、β-HCG与UAPI三项指标对子痫前期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可增加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血清ALT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的49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血清ALT最佳ROC曲线截点为参考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血清ALT与患者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血清ALT ≤ 20.05U/L组患者有201例,血清ALT >20.05U/L组患者有290例。血清ALT与患者的年龄(χ2=11.231,P<0.001)、肿瘤浸润深度(χ2 =23.178,P<0.001)、血清GGT(χ2 =19.190,P<0.001)及血清AST(χ2 =30.771,P<0.001)均有关。血清ALT≤20.05 U/L组和血清ALT >20.05 U/L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51.4%、42.1%和66.2%、27.4%、1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1,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882,95% CI:1.468~2.413,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161,95% CI:1.020~1.322,P=0.024)、淋巴结转移(HR=1.177,95% CI:1.042~1.329,P=0.009)、Hb(HR=0.726,95% CI:0.579~0.909,P=0.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HR=1.275,95% CI:1.002~1.623,P=0.048)及血清ALT(HR=2.191,95% CI:1.754~2.738,P<0.001)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LT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接受检查并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42)和重度组(n=58)。检测两组研究人员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比两组研究人员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为(10.55±2.76) μmol/L、(4.31±0.86) μmol/L、(6.32±1.18) 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8.01±3.14) μmol/L、(7.34±1.27) μmol/L、(10.11±2.16) μmol/L,尿酸水平为(381.65±26.15)μmol/L,高于对照组(266.54±18.12)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呈下降趋势,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重度组总胆红数、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为(8.98±2.65) μmol/L、(3.57±0.84) μmol/L、(5.38±1.19) μmol/L,均低于轻度组(12.71±3.01) μmol/L、(5.32±0.89) μmol/L、(7.62±1.21)μmol/L,尿酸水平为(395.73±26.26) μmol/L,高于轻度组(362.21±25.31)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检测其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可以提升诊断符合率,了解冠心病患者病程,利于临床治疗中对症下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与重症腺病毒肺炎(SAP)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36例SAP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⑴136例患儿中男90例,女46例,年龄(1.8±1.5)岁;预后良好120例,预后不良16例;⑵单因素分析: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相关(P<0.05);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呈线性负关系(OR=0.71,95% CI:0.51~0.98);⑷ROC曲线:血清Alb评估SA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截点值取32.9 g/L时,灵敏度68.8%,特异度84.9%。结论血清Alb与SAP患儿预后之间呈线性负关系,血清Alb水平可评估SAP患儿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现行参考区间(采用2015年卫生行业标准)和原参考区间(采用第三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360例年龄在20~79岁(其中20~59岁男性90例,20~59岁女性90例,60~79岁男性90例,60~79岁女性9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血标本,测定胱抑素C的浓度,结合Scr浓度,以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判断。通过卡方检验对肌酐新旧参考区间判断的结果与eGFR的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60例20~79岁人群中,血清Scr与eGFR结果的总符合率:现行参考区间83.40%,原参考区间77.00%,前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3)。其中214例eGFR异常结果符合率:现行参考区间94.86%,原参考区间41.59%,前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146例eGFR正常结果符合率为:现行参考区间74.66%,原参考区间99.32%,后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前者(P<0.01)。在20~59岁女性人群、20~59岁男性人群和60~79岁女性人群中显示与上述一致的结果;在60~79岁男性人群中,Scr与eGFR判断结果的总符合率:现行参考区间75.56%,原参考区间88.89%,后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前者(P=0.01);二者异常结果符合率:现行参考区间57.69%,原参考区间98.08%,后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前者(P<0.01);二者正常符合率:现行参考区间100%,原参考区间76.32%,前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现行参考区间对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筛查能力优于原参考区间,更有利于肾功能轻度下降患者的早期识别。但是在60~79岁男性人群中,现行参考区间的准确性和对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筛查能力均差于原参考区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TBI)后血清阴离子的变化与患者TBI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2例急性TB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伤后48 h内血清阴离子(包括无机磷、氯离子、碳酸氢根、阴离子间隙)的变化情况,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TBI的严重程度,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评估患者的预后。分析各项血清阴离子指标与患者TB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低血磷47例(57.3%),高血氯32例(39.0%),血碳酸氢根下降者31例(37.8%),血阴离子间隙增高者40例(48.8%)。急性TBI后低磷血症(r=0.363,P=0.001)和高氯血症(r=-0.273,P=0.013)均与TBI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即入院时TBI程度越重,患者的血磷越低,而血氯越高;血磷(r=0.311,P=0.004)和阴离子间隙(r=-0.254,P=0.021)与患者的预后也存在相关性,即血磷越低,血阴离子间隙越高,则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急性TBI后,低血磷可提示患者的TBI严重,预后差。高血氯和阴离子间隙升高分别提示TBI严重和预后较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血清白蛋白(HS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HSA在子痫前期(PE)发病前的预警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E孕妇369例(其中重度PE者233例)为PE组,同期309例正常孕妇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于妊娠11~13周+6(妊娠早期)、妊娠28~32周(妊娠晚期前期)、妊娠35~37周(妊娠晚期后期)检测血清HSA水平,以分析PE孕妇妊娠各期HS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PE临床发病后HSA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1)PE组孕妇妊娠早期、妊娠晚期前期、妊娠晚期后期的HSA水平分别为[(41.9±3.1)、(34.2±2.7)、(33.7±2.9)g/L],正常对照组为[(40.0±2.2)、(35.4±2.7)、(36.7±3.3)g/L];PE组孕妇妊娠早期的HS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E组孕妇妊娠晚期前期、妊娠晚期后期的HSA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PE组孕妇的妊娠期HSA水平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正常对照组则呈"V"形趋势;HSA水平下降的幅度对预警P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742(界值为5.97 g/L,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62.8%),预警重度PE的ROC-AUC为0.756(界值为6.85 g/L,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72.0%)。PE孕妇临床发病后,HSA水平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r=-0.19,P<0.01)。结论妊娠期HSA水平过度下降是发生PE的预警因素;HSA的基础水平越高、妊娠期下降的幅度越大时,孕妇发生PE的风险增加。PE孕妇发病后的HSA水平越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HSA水平过度下降可能是PE的预警因素及PE亚临床阶段实验室变化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3例入住本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 ICU)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e, APACHE II)、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 T3)、甲状腺素(thyroxine, T4)、游离T3(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游离T4(free thyroxine, 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水平,并计算T3/FT3比值,根据ICU住院期间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FT3、T3及T3/FT3 [分别为1.32(0.94, 1.54) pmol/L, 0.33(0.25, 0.43) nmol/L, 250.00(192.31, 313.92)]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分别为1.73(1.54, 2.52) pmol/L, 0.70(0.56, 0.79) nmol/L, 318.18(299.44, 448.05)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以APACHE II评分为标准,T3、FT3的变化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FT3: r = -0.25, P = 0.004; T3: r = - 0.24, P = 0.00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T3、T3及T3/FT3均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FT3: 优势比(odds ratio, OR)=6.533,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687 ~ 62.157,P = 0.012; T3: OR= 0.529,95%CI: 0.372 ~ 0.975, P = 0.000; T3/FT3: OR= 1.719, 95%CI: 1.007 ~ 1.931, P = 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FT3、T3及T3/FT3均可用于诊断脓毒症休克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的评估,以T3的预测价值最大(AUC= 0.874,95%CI :0.794~0.954,P = 0.000)。T3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ICU期间病死率的截断值为0.535 n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82.6%。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提示:T3≥0.535 nmol/L组的ICU期间病死率显著低于T3 < 0.535 nmol/L组(χ2=50.852,P = 0.000)。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伴有T3、FT3不同程度的下降,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3是脓毒性休克患者ICU住院期间病死率的有效预测指标,优于FT3及T3/FT3。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补体因子C3和C4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DR患者195例作为DR组,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收集281例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斜视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3、C4的质量浓度。采用速率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评估各组血清补体因子C3和C4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评估补体因子C3和C4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C3质量浓度为(1 154.0±177.4)mg/L,明显高于DR组的(1 077.3±177.0)mg/L和对照组的(1 072.0±184.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R组血清补体因子C4质量浓度为(287.5±83.5)mg/L,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的(257.5±70.1)mg/L和对照组的(263.7±77.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糖尿病及DR组中补体因子C3的表达水平与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呈弱正相关(糖尿病组:r=0.250、0.205,均P<0.05;DR组:r=0.308、0.213,均P<0.01);在DR组中补体因子C4的表达水平与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呈弱正相关(r=0.235,P=0.002;r=0.247,P=0.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是DR组血清C3、C4表达的影响因素。结论补体因子可能参与了DR的病理进程,DR患者血清补体因子C3和C4受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3月期间收治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39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组343例,重症组56例,血清PCT累计检测例数798例,选取2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各组血清PCT并进行比较。结果重症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P<0.01);COVID-19伴器官功能衰竭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单纯COVID-19组(P<0.01);COVID-19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COVID-19伴器官功能衰竭组与单纯COVID-19组(P<0.01)。结论当COVID-19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或合并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连续监测血清PCT水平,在COVID-19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究精制抗蛇毒血清救治孕妇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15例被毒蛇咬伤孕妇为研究样本,以精制抗蛇毒血清治疗。探究治疗有效率以及妊娠方式、新生儿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100%,多数孕妇采取自然分娩,新生儿均无畸形并发育正常。结论:对于被毒蛇咬伤孕妇的救治中,使用精制抗蛇毒血清,可以起到良好疗效,也能够降低对新生儿的影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血清肌酐(Sc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伴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2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有AKI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54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采集患者血清检测NGAL、NF-κB和Scr。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P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NGAL、NF-κB及Scr水平对SAP患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NGAL、NF-κB及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GAL、NF-κB、Scr、BUN、hs-CRP、Cys C均为SAP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GAL、NF-κB、Scr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SAP患者AKI发生的AUC分别为0.788、0.762、0.753、0.894,血清NGAL、NF-κB、Scr水平联合预测SAP患者发生AKI的AUC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NGAL、NF-κB、Scr是SAP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GAL、NF-κB、Scr水平对SAP患者发生AKI均具有预测价值,三者联合预测时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TSH)联合检测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98例,根据病理结果将119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79例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恶性组。比较两组血清TgAb、TPOAb、TSH水平。比较恶性组不同转移性质患者血清TgAb、TPOAb、TSH水平。比较TgAb、TPOAb、TSH以及三者联合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分析血清TgAb、TPOAb、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病变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TgAb、TPOAb、TSH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恶性组中,转移性患者TgAb、TPOAb、TSH水平均高于未转移性患者(P<0.05)。TgAb、TPOAb、TSH三者联合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78.28%,155/198)高于TgAb (63.64%,126/198)、TPOAb(62.63%,124/198)、TSH (61.62%,122/198)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Ab(r=0.706)、TPOAb(r=0.659)、TSH(r=0.584)和甲状腺结节病变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gAb、TPOAb、TSH联合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价值较高,且具有较高检出率,其血清水平高低可有效反映甲状腺结节病变性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中和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中和抗体,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2.0对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检测来自155个COVID-19病例的420份血清样本,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样本。采样时间为发病第0~221天。发病第1周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为1∶13,第2周为1∶31;个别病例发病第15天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仍表现为<1∶4;发病第6~32周血清中和抗体GMT均超过1∶52(13×4)。以1∶64作为血清中和抗体保护水平分界点,急性期病例(0~14 d,0~2 w)、痊愈病例(36~63 d,6~9 w)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183~210 d,27~30 w)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56%、82.31%和86.52%。统计分析显示,除第1、2周以外,各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χ2=9.270,P=0.931)。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在性别、年龄、职业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普通型和轻型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仅与疾病进程具有统计学关联;中和抗体在感染后第3周整体上可达到保护性水平,并维持至发病后第30周。
简介:摘要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意义。研究发现DVT组的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L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D-二聚体(DD)以及患肢周径差均呈负相关(P<0.05),而DBIL仅和DD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BIL是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当TBIL诊断临界值为8.2 μmol/L时,诊断DV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0%和65%。TBIL在DVT患者中明显下降,通过动态监测TBIL对于诊断DVT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健康孕妇不同妊娠期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为不同妊娠期的健康孕妇Hcy参考区间的确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规律产检并足月分娩的健康孕妇1 123例,其中妊娠早期组174例,妊娠中期组500例,妊娠晚期组449例,同时选取健康育龄妇女8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循环酶法检测其血清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Hcy水平为(8.52±3.92)μmol/L,95%参考区间为4.60~12.44 μmol/L;妊娠早期组Hcy水平为(6.31±2.84)μmol/L,95%参考区间为3.47~9.15 μmol/L;妊娠中期组Hcy水平为(6.01±2.96)μmol/L,95%参考区间为3.05~8.97 μmol/L;妊娠晚期组Hcy水平为(7.76±3.65)μmol/L,95%参考区间为4.11~11.41 μmol/L。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孕期组的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782,P<0.001)。多重比较Bonferroni检验显示,妊娠早期组与妊娠中期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组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妊娠早期、中期、晚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妊娠妇女Hcy水平与其年龄、孕周在P=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r=0.090、0.046)。结论健康孕妇不同妊娠期Hcy水平有差异,不同妊娠期确立不同的Hcy参考区间对于诊断妊娠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