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的差异。方法低位硬膜外麻醉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接受0.5%罗哌卡因麻醉)和B组(接受0.5%左旋布比卡因麻醉)。对比(1)A组和B组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上界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2)A组和B组的麻醉质量评分。(3)A组和B组用药前、阻滞平面固定时、Bromage评分为1分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1)A组和B组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上界比较无差异(P>0.05);A组和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2)A组和B组的麻醉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3)A组和B组用药前、阻滞平面固定时、Bromage评分为1分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均可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罗哌卡因感觉阻滞起效稍快,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吲达帕胺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ACEI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吲达帕胺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吲达帕胺和ACEI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辅助治疗COPD合并抑郁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进行辅助治疗,20mg/次,1次/天,连续治疗一个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前后的CAT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SDS、SAS和CAT分值减小,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60%,两组患者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辅助治疗COPD合并抑郁症,能够有效减少COPD的发作,且减轻抑郁障碍,从而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帕罗西汀辅助治疗COPD合并抑郁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100例患者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帕罗西汀组(20~50mg/d)和舍曲林组(50~100mg/d),疗程均为2周。结果帕罗西汀组与舍曲林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0%vs80.0%,P>0.05);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23±5.33)vs(7.10±5.34*)分,(27.51±5.29)vs(6.28±5.36),P均<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副反应舍曲林组低于帕罗西汀组。结论舍曲林对抑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荐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对患者中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口服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进行治疗。结果80例患者接受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联合治疗后,显效5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例数76例,总有效率95.0%。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以及血糖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血压在治疗之后得到了明显降低,不会影响患者新陈代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替利嗪与舒利迭联合疗法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8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44)。予以研究组西替利嗪与舒利迭联合治疗,予以对照组舒利迭治疗。分析两组咳嗽等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比对照组的84.09%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和喘息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采取西替利嗪与舒利迭联合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施治,可有效缩短其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成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分别应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PANSS量表中阴性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率氨磺必利组显著优于利培酮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PANSS量表阳性症状评分与治疗效率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治疗有效率相当,但是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疗效更高,且不良反应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治疗2个月后使用PANSS量表分别评定两组疗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2%,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TE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均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性症状评分、精神病理评分、评分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失眠、头晕、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体重增加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氨磺必利在阴性症状和精神病理的改善程度优于利培酮,使用氨磺必利体重增加发生概率高于利培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