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自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择 93例参与此次研究,所纳入对象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阴性率为 25.81%,阳性率为 74.19%,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阴性率为 9.68%,阳性率为 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8.2888, P=0.0039)。动态心电图各项心律失常症状的检测效果均优于均常规心电图,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态心电图 ULF检测准确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7888, P=0.0235), 2种检测方式 VLF检测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6342, P=0.0381), LF检测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6335, P=0.0069), HF检测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3372, P=0.0491)。结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种类以及心肌缺血程度等方面的诊断中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为患者提供动态心电图检查,持续时间1d,随后经过回放的形式分析结果中ST段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140例冠心病患者127例出现心肌缺血,占90.7%,心肌缺血次数423次,包括有症状性心肌缺血68次,占16.1%,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早晨8点到晚上6点的ST下移为(0.18±0.04)mV,下移的持续时间为(3.23±2.11)min,心肌缺血阈变异性为(24.95±1.41)%,患者晚上6点到次日早晨6点的ST下移(0.13±0.02)mV,下移持续时间为(6.16±3.32)min,心肌缺血阈变异性为(27.17±1.90)%,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心肌缺血发作前的心率为(90.3±12.0)次/min,心肌缺血发作后的心率为(70.4±7.0)次/min(P<0.05),患者心肌缺血发作前ST下移(0.18±0.02)mV,心肌缺血发作后ST下移(0.07±0.01)mV(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为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掌握及后续回访、治疗等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11月至 2020年 2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可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患者 ST段的位移指标情况和诊断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和诊断总体有效率。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下移幅度较大,下移持续时间观察组较小(P< 0.05)。观察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诊断总体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 P< 0.05)。 结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突出,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且诊断总体有效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无症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有哪些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断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 50例,其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设置为实验组( 30例),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设置为对照组( 20例)。两组均予以动态心电图检查 ,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 ST段下移发生次数、幅度、持续时间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的日间起始心率、夜间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状态,对患者的全天心率有检测作用,可为其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次研究在本院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4 月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选择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常规心电图数据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数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满意度评分。 结果: 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检出阳性 35 例( 58.33% ),阴性检出 25 例( 41.67% );观察组检出阳性 57 例( 90% ),阴性检出 3 例( 1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对于提升临床在诊断正确率有及机制作用,可以及时发现早期症状的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运用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检查诊断的9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而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出率和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发作期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用于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能够有效提升检出率,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依据,具有较大的运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意义,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26例,分析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神心动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以及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心脏扩大4例,心率失常8例,充血性心里衰竭5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6例。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脏扩大7例,心率失常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5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10例,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种检查形态学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主动脉、二尖瓣病变性质,并且无放射性、价格低廉。结合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有有效的对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由此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诊断价值,帮助患者良好的治疗以及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到 2017年 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 5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同层动态 CT增强扫描,对患者的 CT灌注参数和强化指标进行记录分析,同时对患者血流量( BF)、血容量( BV)、表面渗透系数( PS)以及平均通过时间( MTT)进行记录分析,分析患者的时间 -密度曲线特征。结果:结核瘤患者的 BF、 BV以及 PS明显低于炎性结节和原发性肺癌患者( P<0.05);进行增强扫描后,炎性结节和原发性肺癌患者的 CT值明显高于结核瘤患者( P<0.05);进行增强扫描后,炎性结节患者 CT值逐渐上升,结核瘤患者 CT值没有明显变化,原发性肺癌患者 CT值表现为动态平衡。结论:使用 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鉴别诊断,能够改善诊断的正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冠心病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诊断研究,患者经DSA诊断后确诊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35例,其后引导患者依次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类心电图诊断效能、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及早发期,二、三联律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早发期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12导联心电图,且误诊率、漏诊率低于12导联心电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显著诊断优势,且可实现对患者部分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筛查。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出本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需植入起搏器的患者100例,通过起搏器置入位置将筛选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研究组患者、参照组患者分别行右心室间隔起搏、右心室心尖起搏,对比其获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V2导联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研究组V3导联和V4导联与参照组对比有明显不同,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快速心律失常行心电图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将心律失常有效诊断出,右心室间起搏Tp-Te期间也可尽早发现,让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情绪波动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法。方法采用临床资料观察以及文献资料总结等方式,归纳老年患者负面情绪的常见表现,分析情绪波动的影响因素以及情绪控制的策略。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大多属于焦虑、抑郁以及愤怒三种。在影响因素上会受到疾病因素、家庭因素、人格因素三方面的影响。情绪控制方面,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提升家庭支持、强调自我调节以及准确评估情绪四方面来完成。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状态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无论在住院期间还是家庭生活期间均应对患者强调人文关怀,保持乐观的心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中医证型与高血压患者 24小时动态血压指标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 对我院于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6月接收治疗的 1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及基本资料等,详细记录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相关指标,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肝火亢盛)分组情况对相关监测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各中医辨证分型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肝火亢盛型白天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大 ,与阴阳两虚型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05)。阴阳两虚型与其他证型比较血压分布曲线呈非杓型的发生率较高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作为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其监测的相关指标参数在各证型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已然成为高血压重要的辅助及监测手段。
简介:目的研究视网膜缺血组织的线粒体形状因子参数变化特点规律。方法给SD大鼠球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建造视网膜造血的动物模型,用电镜和图像分析仪等方法,对缺血视网膜组织中线粒体的形态因子参数动态改变进行了体视学定量分析。结果大鼠球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视网膜内节,外网状及内网状层在缺血状态下,线粒体形状因子发生改变,并随着时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视网膜内节线粒体形状因子FormPE随着注射后时间的改变而变化最为明显,外网状层线粒体形状因子FormPE有一定程度改变,内网状层中时间组间线粒体形状因子FormPE有少许改变。呈现缺血-损伤-修复的过程。结论球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视网膜线粒体形状因子发生缺血性改变;缺血视网膜组织不同部位的损伤,其线粒体形状因子参数改变不同;线粒体对缺血极为敏感,反应最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