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古镇,就像一泛黄的民间史书长卷,不经意间路过走进,从一块块铺路青石板上,可读到民族的血脉,从一座座吊脚楼上,可读懂祖先的情怀;从青砖灰瓦粉墙上,可捕捉到岁月的华光;从残垣深宅高碉上,可嗅到历史的烽烟。我们从重庆沿武陵山脉、乌江画廊一路前行,过渝东南的龚滩、龙潭,访湘西的茶峒、凤凰,游黔东的镇远、福泉,远古巴人、苗人和记忆碎片恍若天边的云霞重又聚集拼连,烙成了一个个我们今生也走不出的永恒瞬间。

  • 标签: 古镇 沈从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乌江画廊 吊脚楼 汽车站
  • 简介:陕西长安县张家坡出土的五年师[亻史]簋所记载的战争,应与《竹书纪年》的"烹齐哀公于鼎"一事无关,从西周晚期局势看很可能是周和淮夷在齐国的战争。

  • 标签: 五年师 周夷王 齐国
  • 简介:介绍一清代刻铭端砚刘友恒,王巧莲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一件清代刻铭端砚(照一)。砚作长方形,紫端石质,质坚细而润泽,叩之作瓦声,长19.3、宽12.4、厚3厘米。四周刻出边沿,沿外侧稍抹角。首部雕一月形砚池,砚面与池相接处呈圆弧形并作一斜坡,两侧各...

  • 标签: 石质 氏族谱 太子太保 允升 狼牙口 吏部尚书
  • 简介:1973年,湖南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基出土了帛书《五十二病》,学术界关于其成书年代有三种说法。本文从此书的内容、文字、语言等方面予以考证,认为《五十二病》的成书年代应在战国晚期。

  • 标签: 马王堆汉墓 《五十二病方》 成书年代 战国晚期
  • 简介:傅振伦(1906-1999),字维本,直隶(今河北)新河县城召村人。1929年7月毕业于北京人学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助教、故宫博物院占物馆科员、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讲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等职。他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有《中国方志学通论》、《傅振伦方志文存》、《中国史学概要》、《博物馆学概论》、《刘知几之史学》、《中国古陶瓷论丛》等著作20部,论文不包括未发表的数量达400多种,约370万言,涉及方志、史学、科技史、瓷器、考古、博物馆、图书馆等诸方面。他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在众多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著名学者之一。

  • 标签: 中国史学 方志学 刘知几 考古 古陶瓷 直隶
  • 简介:他的祖父是晚清维新派政治家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是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父亲是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是著名的因北平沦陷绝食而死的散原老人。母亲是湖南名门望族俞家之女俞明诗。

  • 标签: 政治家 湖南 晚清
  • 简介:东树(1772—1856)字植之,别署副墨子,安徽桐城人。诸生。晚年取蘧伯玉五十知非、卫武公耄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人称仪卫先生。曾祖名泽,乾隆时的贡生,以诗文名於世,为姚鼐之师,其墓志铭亦出姚鼐之手。祖名训,父名绩,字展卿,县学生,皆以诗文名。东树及其父展卿,又转从姚鼐问学。他上上承家学,又师事姚鼐。

  • 标签: 方东树 文学思想 诗歌 文学创作 文体 文章风格
  •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洛阳历代出土墓志约6000余。每墓志就是一篇古代人物传记,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石史“。加强古代墓志研究对史实钩沉,历史人物研究,接续古今族系,开展与海外宗亲组织的联谊都是大有益处的。

  • 标签: 洛阳市 墓志 志主 唐朝 王怀文父子墓志 志文
  • 简介:<正>在我国古代货币中,孔圆钱(亦称孔制钱)使用的时间最长。一般说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元前221~215年)到清朝末年(1911年),历时两千一百多年。实际上,它的铸行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在秦行“半两”钱之前,我国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孔圆钱,如“一刀”,“明刀”,“明四”钱等,而到民国初年,我国的某些地区还在铸行孔圆钱。如:成都曾铸折二型“民国通宝”背“十文”钱;云南曾铸“民国通宝”背“东川”平钱;福州曾铸“福建

  • 标签: 秦始皇 公元前 云南 文字 母钱 北宋
  • 简介:正定现藏有三朱熹书“容膝”刻石,一存隆兴寺,两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刻石文字之缺。第三仅见拓片,应为三“容膝”刻石中时代最晚者。

  • 标签: 正定 明代 “容膝”刻石 范志完
  • 简介:国瑜先生是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自1934年秋开始收集资料,到1984年《彝族史稿》公开出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资料的搜集、整理,族别史研究的理论指导,彝族史研究的框架体系,彝族史上的重大问题如族源、叟人、爨部、乌蛮、南诏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彝族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先生提出的理论体系和对重大问题的讨论,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上,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方国瑜 《彝族史稿》 文献资料 民族文化
  • 简介:藏药浴是在温泉浴疗法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藏医药的基础理论而创造的一种藏医独特的药物外治方法."五味甘露"是藏药浴的基础配方,其历史几乎和藏药浴一样悠久.《四部医典》后续部"五械浸浴"一章专门详细论述了藏药浴的适应症、方剂、用法和注意事项等,该书首次记载了"五味甘露浴",但没有列出具体药名和剂量.此后,五味甘露方成为藏药浴基本的经典组方,历代藏医药文献对此名称和配方等有不同的记载,直到17世纪,五味甘露浴配方才被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 标签: 藏药浴 “五味甘露方” 源流考 《四部医典》 适应症 方剂
  • 简介:因爱好书法,获得金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吴定安先生所赠宋、明墓志铭拓本两,为该县所收墓志中的上品。今征得同意,标为整理如后,以飨同好。

  • 标签: 墓志铭 宋明 考释 文物管理所 金溪县
  • 简介:本文从共存关系、疏文内容以及与道书文献进行比对三个方面,推定南方地区吴晋墓葬出土部分木(衣物疏)乃道教性质的遗存,有的疏主本身就是道教信众。道教埋葬使用器物清单源于汉代民间葬俗,吴晋时期道教葬仪和世俗丧仪都在使用这一特殊明器,流行地域仅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晋中叶前后衣物疏从南方地区传入新疆,后被佛教徒所借用,出现佛、道杂糅的现象。

  • 标签: 南方地区 吴晋 墓葬 木方 道教
  • 简介:今天讲座所要介绍的主人公——以智,其人生非常坎坷,也非常丰富多彩。他的思想很艰深,他的书非常难懂。清初有一位江西学者,'易堂九子'(清初九个文学家、学者组成的一个学派)中的一位,曾经在书信中讲过一个关于以智的故事,说以智到易堂来看望他们,那时候已经是个大和尚了,他拿出两篇自己的文章给大家阅读,据说有的人读了一两遍,有的人读了四五遍,有的人甚至读到七八遍,仍然看不懂文章的意思。

  • 标签: 方以智 熊开元 精神归宿 青原山净居寺 方中通
  • 简介:<正>湖北宜城楚皇城遗址,先后出土了几铜印,较有史料价值的有三,《考古》一九八○年二期已作了报道。这三印章,其中“汉夷邑君”印,王人聪先生作了论述本文拟就“中左偏将军”及“晋蛮夷率善邑长”印,谈一点我们粗浅的看法,刍尧之见,愿就政于同好识者。“中左偏将军”印,铜质,方形,边长2.5厘米,瓦钮,白文篆书。此印未及著录,尚属初见。“偏将军”一称为武职,西汉无此官号。《汉书·王莽传下》:地皇元年,王莽托古“于是置前后左右中大司马之位,赐诸州牧号为大将军,郡卒正、

  • 标签: 将军 史料价值 少数民族 后汉书 王莽 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