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CVST患者行320排头颅CT一站式检查,包括CT平扫、各期增强,然后将动态容积原始数据重建出容积图像,传入Vitreafx工作站,处理获得动脉期、动静脉混合期、静脉期及静脉窦期血管重建图像。结果12例CVST中10例累及多个静脉窦,2例为单个静脉窦受累。CVST直接征象有:CT平扫显示为“高密度三角征”(3例),“带征”(1例),CT增强显示“空三角征”(4例);间接征象有:血栓形成部位邻近脑组织水肿(3例),静脉性脑梗死(4例),静脉性脑出血(5例)。12例CVST中静脉期图像均可见静脉窦不规则狭窄或闭塞,可见特征性的“空槽征”。12例患者的CVST均经3D—DSA证实。结论与传统影像学检测方法比较,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无创伤、时间短和辐射剂量少,对CVS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排式缝合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对用子宫下段排式缝合的1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例进行总结。结果用子宫下段排式缝合方法止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一例瘢痕子宫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需切除子宫外,其余均成功保留了子宫,且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子宫下段排式缝合术是前置胎盘剥离而引起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造影及增强在小肠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检查前一天,低渣饮食,多饮水,应用缓泻剂,检查当日禁食,充分准备结肠,使盲升结肠空虚后,口服碘剂后使用多层螺旋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4-15%的碘海醇。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组,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口服造影及增强扫描小肠病变19例,其中2例肠炎,淋巴瘤4例,小肠粘液腺癌1例,粘液腺瘤1例,小肠转移瘤2例,Crohn1例,脂肪瘤例1例,间质瘤2例、肠结核5例。结论小肠多层螺旋CT口服法造影并增强扫描方法简便,易于发现和显示肠道病变,可完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性质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张天安,男,71岁,干部。于2008年11月2日,于走路途中突然发生晕厥送我科治疗。患者劳力性心悸3年,加重一年,近一年来,反复发生晕厥,曾于外院诊断为“颈椎病、冠心病”。入院2小时前行走途中突然眩晕加重,意识丧失,跌倒在地,被他人发现,急诊入院,急诊科予以静脉注射“阿托品”1mg,送入我科。查体T35.5℃、R22次/分,P87次/分、Bp120/80mmHg。神清,抬入病房,自动体位,口唇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入院后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窦性停博、心率34-147次/分,阵发性房颤。入院诊断心源性晕厥、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后给予静滴“利多卡因”纠正室早、室速,同时作Hoite监测,心率34-142次/分、室早2172次/24小时、短阵室速81次/24小时。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双侧髁突骨折的分类方法,根据分类将双侧髁突骨折进行分别治疗,比较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方法63例双侧髁突骨折按照髁突是否骨折以及升支高度是否发生降低分成3类,每类中有3个亚类,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检查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单侧侧方运动、双侧侧方运动、前伸运动、关节弹响及杂音、有无前牙开黯等。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前牙开殆,有6例最大开口度小于35mm,都在Ⅰ型双侧髁突骨折,Ⅱ型双侧髁突骨折出现单侧侧方运动障碍、前伸障碍、开口偏斜、关节弹响及杂音各占10%,Ⅲ型双侧髁突骨折无明显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双侧髁突骨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治疗,有无髁突骨折对于关节功能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是否有升支高度降低对于采用哪种治疗方法起决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倒立体位排石法与多功能床排石法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100例,包括肾盂结石ESWL后残余肾下盏结石、肾盂输尿管结合部结石ESWL后残余肾下盏结石和原位肾下盏结石。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行倒立体位排石和多功能床排石,最长治疗时间30天,观察结石排净率和排净时间。结果体位排石法对照组中ESWL后残余肾下盏结石排净率为52%(26/50),平均排净时间为23.6d。多功能床排石法治疗组中ESWL后残余肾下盏结石排净率为78%(39/50),平均排净时间为12.4d。两组的排净率及排净时间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多功能床将体位排石法器械化,提高了结石排净率,缩短了排石时间,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