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全胃切除术后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30年来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54例胃底贲门癌和胃体癌(Ⅰ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27例,无手术死亡;其中1例术后5d出现间置空肠排空障碍,经治疗3周恢复正常;27例均治愈出院;术后6个月~1年,全组均进食量增加,每餐可达200~300g,每日3~5餐;检查见间置空肠代偿性扩张,最大直径达6cm.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7例,无手术死亡;25例治愈出院;2例吻合口瘘,经治疗3周后瘘口愈合;术后6个月仍有3例发生倾倒综合征,5例出现轻度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结论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是简单可行而有效的方法.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更为简单,适用于年老、重症或姑息性全胃切除的患者,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倾倒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是其缺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行重建钛缆固定和同心圆重建接骨板固定在恶性肿瘤切除后股骨连续性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1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股骨干骨缺损、不愈合或骨折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7.1±15.6)岁(范围7~49岁)。包括股骨干恶性肿瘤一期切除及骨缺损重建6例,股骨恶性肿瘤大段异体骨移植术后接骨端不愈合或异体骨骨折4例,大腿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放疗致股骨骨折1例。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联合大段异体骨或灭活骨移植进行重建:将腓骨放置于股骨和异体骨内侧,以钛缆固定(平行重建组);或将腓骨放置于异体骨或灭活骨的髓腔中,以接骨板和螺钉固定(同心圆重建组)。结果平行重建组5例,接骨端或骨折端7个;腓骨移植长度(15.0±4.3)cm(范围10~20 cm);随访时间(33.2±15.6)个月(范围20~53个月)。同心圆重建组6例,接骨端或骨折端10个;腓骨移植长度(15.5±2.3)cm(范围12~18 cm);随访时间(45.8±15.3)个月(范围22~62个月)。两组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P=0.208)。平行重建组接骨端或骨折愈合率100%(7/7),愈合时间(15.9±6.8)个月(范围3~22个月);同心圆重建组接骨端或骨折愈合率70%(7/10),愈合时间(18.9±6.4)个月(范围11~30个月);两组愈合率(P=0.228)、愈合时间(t=0.85,P=0.41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血管蒂腓骨平行重建钛缆固定和同心圆重建接骨板固定均为重建恶性肿瘤切除后股骨干连续性的有效术式,两种重建方式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无差异。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用于颈动脉闭塞患者已经有数十年历史,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对于近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EA能够有效地预防卒中,临床试验资料提示,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相比,CEA对有症状患者的卒中预防作用更加显著。然而,如果CEA治疗与单独内科治疗相比,颈动脉狭窄≥60%但其他方面健康的人群将来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很低,包括致残性脑梗死。最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随着技术地不断提高,操作风险已明显降低,正在逐渐接近所报道的CEA风险。CEA相对于CAS的益处和作用持续时间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的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2例手术治疗的贲门癌临床资料,总结食管-胃吻合术经验。结果42例中发生吻合口瘘4例(9.5%),死亡2例。结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使用吻合器吻合,可靠的吻合技术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方法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将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随机取3只,仅做剖腹探查;实验组9只,从结肠无血管区离断肠管并进行缝合。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监测体重变化。于术后第7天进行肠道造影观察肠管吻合口愈合情况。于第8天行剖腹探查大鼠腹腔内部形态学变化,测量吻合口爆破压力,并通过采集吻合口及周围组织,进一步观察吻合口组织学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该模型构建平均时间为22 min。大鼠的存活率为89%。造影显示肠管通畅,无梗阻。剖腹探查,肉眼可见吻合口存在轻微粘连,粘连部分可分离,吻合口周围有血管组织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吻合口有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并有小血管生成,未发现结肠上皮、大肠腺的存在。马松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沉积。结论通过该方法可成功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赤峰市医院连续收入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组(PG组)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组(TG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病理、术后早期(≤30 d)及晚期(>30 d)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术后3、6、12个月营养状况(BMI、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及贫血指标(Hb、RBC)。结果共收治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83例,符合手术62例,每组各31例,每组各出现1例失访,每组各30例,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及死亡患者。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术前合并疾病、术前营养状况及贫血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首次排气时间、开始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G组[(3.0±0.7)d vs (4.2±0.7)d、(7.9±0.9)d vs (9.0±0.9)d、(13.3±1.1)d vs (14.6±0.9)d,P<0.05],而手术时间稍长[(252.0±36.9)min vs (225.8±31.1)min,P<0.05];PG组与TG组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1.7±81.0)ml vs (245.8±71.9)ml、(40.5±12.2)个vs (43.2±10.3)个,P>0.05]。术后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术后出现反流食管炎少于TG组(P<0.05)。术后3、6、12个月PG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TG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Hb、RBC均较术前降低,且PG组Hb、RBC高于TG组(P<0.05);而术后12个月PG组与TG组均无贫血。结论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2020年8月6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罕见肝巨大吻合状血管瘤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59岁,主因"查体发现肝占位1周"入院,查腹部增强CT及普美显增强核磁提示肝Ⅳ、Ⅷ段富血供肿物,考虑血管肉瘤可能。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肝吻合状血管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颈前区显微解剖特点,安全、高效显露颈部血管的技巧及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法。方法2021年1月-2021年7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显微解剖实验室对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实验,麻醉成功后沿颈前中线切开,分别进行颈部组织分离并显露双侧颈外静脉(EJV)、颈总动脉(CCA)及其分支,分别测量游离CCA的长度、双侧CCA间距、CCA及EJV直径,总结外科解剖特点、操作技巧,针对提高神经外科搭桥手术技能建立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模型(端端、端侧、侧侧吻合),观察并记录术后半小时吻合口通畅性、吻合口漏血及狭窄等并发症例数、围手术期大鼠死亡例数。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双侧CCA之间、EJV之间直径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只大鼠均成功完成颈前区重要解剖结构显露,测量游离CCA长度(18.0±2.5)mm,双侧CCA间距(11.0±1.5)mm,CCA直径(1.3±0.2)mm,EJV直径(2.5±0.3)mm。双侧CCA之间、双侧EJV之间直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完成CCA端端吻合10例、CCA-EJV端侧吻合5例、EJV-CCA端侧吻合5例、半环端侧吻合10例、CCA侧侧吻合5例。本组发生吻合口漏血5例,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不通2例,围手术期无大鼠死亡。结论大鼠颈前区是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的理想部位:大鼠颈前区解剖分离过程有助于提高显微外科操作技能;充分显露血管获取足够的操作空间是进行多种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的前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趾-指血管的足趾移植进行拇指和手指再造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拇指和手指缺损270例365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吻合趾-指血管的足趾移植进行拇指和手指再造。甲瓣切取供区采用植皮、足背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足趾供区残端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及微信定期随访,对再造拇、手指的成活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再造拇、手指270例365指,术后全部成活。术后出现动脉危象10例12指,静脉危象11例13指,经局部拆线减压或手术探查重建血供后成活。术后3~38个月随访,再造拇、手指外形与健侧相似,痛、温觉恢复良好,TPD为6~18 mm,平均8 mm。再造拇、手指功能恢复良好,对指、对掌灵活。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优178例256指,良89例105指,差3例4指,再造指优良率98.9%。供区愈合良好,负重、行走及跑、跳均无不适。结论应用吻合趾-指血管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供区损伤小,不受解剖变异限制,可简化手术,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显微缝合线吻合微小血管的可行性及优点,为微小血管吻合提供一种新的显微缝合线。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平均体重为275g。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大鼠,A、B两组均建立断尾再植模型进行断尾再植,A组以改良显微缝合线吻合尾动静脉,B组以传统显微缝合线吻合尾动静脉,C组为非手术对照组。记录A、B组血管吻合时间、吻合血管即时通畅率及再植断尾成活例数,术后1-14天内每日观察A、B、C组鼠尾的色泽,毛细血管返流时间,皮肤弹性及温度等指标。术后2周行超声Doppler观察A、B组尾动脉通畅情况。结果A组单针吻合时间19±2.5S,单一血管吻合时间11.5±2.5S,吻合血管即时通畅率100%,即时断尾再植成活率100%;B组单针吻合时间29±3.5S,单一血管吻合时间16.4±2.8S,吻合血管即时通畅率100%,断尾再植成活率93.33%。术后2周内,A、B组成活再植鼠尾色泽红润,毛细血管返流时间正常,皮肤弹性正常,与C组无明显差异。A、B组远侧鼠尾皮温稍低于C组,A、B组间皮温无明显差异。超声Doppler显示A、B组成活再植鼠尾之尾动脉血循通畅。结论应用改良显微缝合线吻合微小血管有简易、可靠,缩短血管吻合时间,提高再植断尾成活率等优点。
简介: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VFG)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本组1例胫骨多发骨样骨瘤并病理骨折,行病灶边缘切除+对侧VFG+外固定架固定;1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骨折,行瘤段广泛切除+同侧VFC+腕关节重建术;3例创伤性胫骨缺损,采用对侧VFG+外固定架固定.2例股骨近端骨肿瘤合并病理性骨折,采用病灶囊内刮除+对侧带血管折叠腓骨移植+95°角钢板桥接固定.术后随诊1~3年,依据Enneking肢体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例病人均获骨性愈合,全部病例供区功能正常,X线显示无踝关节外翻及关节炎改变.结论利用VFG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大段骨缺损,疗效良好,是临床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