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单是政府责任,还是学校行为。学校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被动配合,而应主动作为,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质量的均衡为重点,努力从“认识、制度、师资、质量”等四方面开展推进工作。[关键词]均衡发展推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教育部曾多次发文提出具体实施意见(教基【2005】9号、教基【2010】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也有重点强调,且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均衡发展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推进,由于宏观、中观层面主要由政府推动,力度较大,加上媒体的宣传,因此,在教职工中容易造成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上级的事,学校只要配合即可。作为微观层面的学校,我认为在这方面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被动配合,而应主动作为。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质量的均衡为重点,扎实做好如下四方面的工作:一、认识先行认识决定行动。因此,学校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在全体教职工中加深理解,形成共识,明确责任。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关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答记者问时语重心长的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教育均衡发展的追求可简单理解为“办好每一所学校和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全社会应共同努力。《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因此,教育均衡发展不单是政府行为,还是学校行为和教师行为,不过是给力点不同而已。
简介:【摘要】本文以现代语言学为着眼点,探讨汉译蒙过程中存在的语言与文化的不可译性,阐明在汉语原文向蒙古语译文转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变异和损耗现象,并提出了处理不可译因素的几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