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40层螺旋CT、超声及X线在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以及哪种方法更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20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并随机把这120例患者根据检测方法分为3组。其中一组采用40层螺旋CT来诊断肠梗阻患者,一组采用超声来诊断肠梗阻患者,另一组采用X线来诊断肠梗阻患者。每组患者都为40例。观察这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将所得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对肠梗阻的诊断,肠梗阻部位的诊断,以及肠梗阻的发生原因等方面的准确率方面,40层螺旋CT,超声组,X线组三者都是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发现,40层螺旋CT在对肠梗阻检测方面更具有敏感性,准确率也比较的高,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无症状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飞利浦CT组患者诊断68例患者中65例为无症状型冠心病,3例漏诊,检出率95.59%;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59例,漏诊9例,检出率为8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检出无症状型冠心病,且安全方便、快速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小颅内动脉瘤采用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CTA)进行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经过3D-DSA/手术证实的微小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选择CTA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CTA检出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92.30%、7.00%,与3D-DSA/手术证实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用于微小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3年平均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3年存活率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恢复速度快,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其与成像质量的关系,从而尽可能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危害。方法选取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行CT冠状动脉造影。A组应用常规体部滤线器模式650mA扫描,B组采用选用心脏滤线器模式结合低剂量450mA扫描。比较并评估两组图像质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所有患者采用原始增强扫描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应用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进行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技术方法及在大咯血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总结CT增强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栓塞术前的支气管动脉CTA资料,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在增强检查过程中实施相关护理措施。结果CTA发现咯血责任血管203支,CTA的检出率为94.86%。CTA和DS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支气管动脉CTA技术能全面、清楚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和行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X线辐射剂量。CT增强检查中恰当的护理措施是CTA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彩色超声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7例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瘢痕子宫孕妇,为所选孕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瘢痕部位肌层厚度。结果瘢痕愈合I级孕妇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大于Ⅱ、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Ⅱ级孕妇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大于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I级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Ⅱ、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Ⅱ级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进行彩色超声测量能够为临床医生预测子宫破裂或者撕裂风险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为产妇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并提高母婴生命安全系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诊断中应用16层螺旋CT平扫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90例,全部患者都采取16层螺旋CT平扫诊断,观察诊断的情况。结果在90例患者诊断中显示,有48例患者为单侧的输尿管结石,23例是双侧的输尿管结石,有16例是输尿管的上段结石,有32例是中段的结石,有27例是下段的结石;有35例患者伴有患侧的输尿管积水,有6例患者患侧输尿管出现轻度迂曲的畸形;7例患者为可疑的输尿管结石,通过CT尿路造影(CTU)显示3例患者为输尿管的结石,有3例没有发现结石,并且结石的直径在3~11毫米之间。结论在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诊断中应用16层螺旋CT平扫诊断,可以清楚显示患者病灶情况,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64层螺旋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实施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和钙化的量化分析,并同期实施选择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观察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378.9±162.5)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的(0±27.4)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正常或轻度狭窄(<50%)及中、重度狭窄(≥50%)血管中分别有33.3%(28/84)及83.3%(30/36)存在冠状动脉钙化现象,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隘度存在相关关系,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缓解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3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患者在治疗缓解后2周、4周、8周、12周测量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上方、颞侧、下方、鼻侧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与对照眼比较并分析发作眼神经纤维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2周和4周时发作眼和对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发作眼各次测量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伴随访时间的延长发作眼各个象限的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变薄,其中2周较4周、8周、12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周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发作缓解后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造成损害,这种损害主要发生于下方,在眼压缓解后8周内仍继续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CR模体对MRI图像层厚、均匀度的检测价值,提高MRI图像质量。方法利用ACR模体对GEExciteHD1.5T和SiemensSkyra3.0T核磁共振(MRI)图像的层厚、均匀度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ACR模体检测结果显示,1.5TMRI图像层厚为5.6mm,层厚偏差0.6mm,均匀度为93.1%;3.0TMRI图像层厚为4.6mm,层厚偏差0.4mm,均匀度为96.2%;均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结论采用ACR模体定期对MRI图像进行层厚、均匀度检测使各项检测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确保图像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提高MRI图像质量,是MRI图像质量监控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64排128层CT冠脉成像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进行诊断。结果冠脉成像诊断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6.7±2.6)mm,平均埋藏深度为(3.1±1.4)mm,平均狭窄程度(47.3±10.1%)。心血管诊断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5.2±2.0)mm,平均埋藏深度为(2.8±1.5)mm,平均狭窄程度(56.3±11.3%)。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128层CT冠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