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古代的人鱼图像,从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与鲵鱼纹开始,到《山海经》成书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峰。《山海经》图文结合,将其记录、总结为赤鱬、人鱼、陵鱼、氐人(互人)、鱼妇五类。经文中对氐人(互人)、鱼妇的阐释,并非对人鱼图像的简单描述,显示出文字独立叙事的一面,为人鱼故事的演绎奠定了基础。魏晋时代,张华的《博物志》开启了鲛人这一新的人鱼类型的叙事:善织与泣珠报恩,但没有描述鲛人的相貌。此后,鲛人事迹基本再无进展,鲛人图像也极为罕见。唐代郑常的《洽闻记》另辟蹊径,舍弃鲛人事迹,为人鱼加进了性别、性诱惑等性元素,开始了从人鱼向美人鱼的演进。其后所出现的美女与鱼尾组合的女性人鱼图像,明显是对传说的图解。。
简介:本期呈现用社会学、图像学的方法研究美术史有关问题的文章,其中《“才”出何地——古代书法家来源地区位分布变迁研究》一文聚焦书法史研究中较为薄弱又很基础的一环,即中国历史上书法家来源地区位分布变迁的趋势和各时期呈现的规律特点。作者在大量史料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考证历代书法家来源地分布的具体情况。更以宏观的视野,发现古代书法家来源地区位分布变动在长历史时段中呈现的变迁状态与规律,并进一步探索其深层的影响因素。《徐悲鸿马的图像学阐释》一文从三个层次分析徐悲鸿笔下的马,作者重点阐释了形象背后文化的、情感的因素和其精神象征意义,指出徐所画不是现实世界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