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HIV感染者与HIV阴性人群之间在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方面的统计学差异,以探讨这些感染之间的关联。方法:招募了100例HIV感染者作为实验组,以及100例HIV阴性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医学检查和相关检测,我们确定了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状况。使用统计方法,我们比较了这些感染状况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其中包括p值来体现统计学显著性。结果:HIV感染者在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方面均高于HIV阴性人群,p值分别为<0.001、0.003、0.012和0.008。这表明HIV感染者更容易同时感染这些感染,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受损、高风险行为和共享传播途径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本研究结果强调了HIV感染者与其他传染性疾病感染之间的关系。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些感染之间的关联,为制定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为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综合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参照组、试验组)。参照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接受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 2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 Mazur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胫腓骨骨折患者组间手术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 Mazur评分对比,试验组均优于参照组 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行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恢复快、踝关节恢复佳、手术安全性高,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针对阑尾炎患者舒适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应用,分析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阑尾炎,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50 例患者进行分组及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手术,观察组则为小切口阑尾炎手术,分析临床指标。 结果: 从 临床指标 上看,观察组 患者手术的切口长度 为( 2.8±0.6 ) cm ,对照组为( 6.1±1.1 ) cm , 与此同时,两组患在手术时间上无太大差异,但是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手术后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4% ( 1/2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6% ( 4/25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安全。 结论: 采用 小切口阑尾炎手术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对患者的损伤小,恢复速度快,从而具有良好的预后,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 。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6 月进行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20 例,将患儿按照右腋下切口、胸骨正中切口的手术方式分为右腋组和正切组,每组 10 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 果: 右腋组患儿的 术后并发症发生次数和抗生素使用次数少 于正切组患儿,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短于正切组患儿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手术时,采用 右腋下直切口手术能够缩短患儿的危险期,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阑尾炎患者中应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7 年 7月 -2018 年 9月,在我院进行阑尾炎诊治的患者 4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式阑尾炎切除术)和观察组(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每组各 21例,观察其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阑尾炎患者中应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进行相关治疗,具有手术切口长度相对较小,且能够有效减少其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76例胆结石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术式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实施的是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方式,两组案例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少于对照组,数据分析之后,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分别是2例和5例,发生几率对比低于对照组,分别是5.2%和13.1%。结论:针对胆结石的案例实施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整体上作用明显,患者恢复效果突出,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实施和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价值及新生儿感染率评价。方法:在我院新生儿中选取60例,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0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 1425 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对比。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 4.28% ( 61/1425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住院时间≥ 15d 、手术时间≥ 3h 成为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多见呼吸道感染,与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感染;因素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学科,与整形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等学科存在交叉和渗透,手术内容丰富、治疗方式多样化。因解剖结构较特殊,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治疗与控制。为防治术后感染,本次研究试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有详细的随访资料;③术前未发生感染。共纳入患者 1425 例,其中男 791 例,女 634 例,年龄 3 个月~ 88 岁、平均( 55.4±14.8 )岁。病谱:唇腭裂 164 例,肿瘤 871 例,外伤 231 例,其它 199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谱、体重指数,治疗情况如麻醉方式、住院天数,生理与病理相关指标。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18.0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计数资料以 n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共发生术后感染 61 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19 例、上呼吸道感染 17 例、手术切口感染 15 例、胃肠道感染 7 例、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2 例、泌尿道感染 1 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