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眼表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年5--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眼表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上述患者均等分为两组,组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角膜刺激症改善率与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与角膜刺激症改善率较之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细微(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较之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眼表疾病的治疗中应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角膜刺激症与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带教路径表对肾病学科临床护理教学成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时间段本院肾病学科实习生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带教路径表两种方式实施带教活动,观察不同带教方式对护生成绩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采用护理带教路径表的方式对肾病学科护生实施带教活动后,实验组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生,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生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肾病学科的护生实施护理带教路径表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可进一步提升护生的成绩,护生对该种带教模式的评价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抗原Ag85作用于巨噬细胞后对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结核感染在霍奇金淋巴瘤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嵌套法建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KM-H2与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模拟巨噬细胞)非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KM-H2细胞单独培养为KM-H2组,Ag85干预的KM-H2细胞为KM-H2+Ag85组,KM-H2细胞与THP-1细胞共培养为KM-H2+THP-1组,Ag85干预的KM-H2细胞与THP-1细胞共培养为KM-H2+THP-1+Ag85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KM-H2细胞的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细胞p53、c-myc、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24、48 h后KM-H2+Ag85组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KM-H2组(均P=0.001),而培养24、48、72 h后KM-H2+THP-1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KM-H2组(均P<0.05);培养48、72 h后KM-H2+THP-1+Ag85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KM-H2组(均P<0.05),但与KM-H2+THP-1组相比,培养24、48 h后KM-H2+THP-1+Ag85组细胞增殖能力均增强,培养72h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H2+Ag85组细胞凋亡率[(0.92±0.80)%]低于KM-H2组[(6.02±1.63)%](P<0.001),KM-H2+THP-1组细胞凋亡率[(8.57±0.57)%]高于KM-H2组(P<0.05),而KM-H2+THP-1+Ag85组细胞凋亡率[(0.60±0.13)%]较KM-H2+THP-1组降低(P<0.001)。KM-H2+Ag85组细胞bcl-2、VEGFR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KM-H2组(P值分别为0.018、0.017),c-myc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KM-H2组(P=0.016),两组间p53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H2+THP-1+Ag85组细胞p5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KM-H2+THP-1组(P=0.048),bcl-2、VEGFR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KM-H2+THP-1组(P值分别为0.016、0.021)。KM-H2+Ag85组细胞bax蛋白表达较KM-H2组降低(P=0.019),bcl-2蛋白表达较KM-H2组增加(P=0.001);KM-H2+THP-1+Ag85组细胞bax蛋白表达较KM-H2+THP-1组降低(P=0.011),两组间bc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抗原Ag85可能通过影响巨噬细胞功能而抑制霍奇金淋巴瘤KM-H2细胞的凋亡,并增强其增殖活性。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0例作为探析对象,指导患者及家属自行选择对照组(超声乳化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及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内界膜剥除术进行治疗),对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以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视力水平、黄斑厚度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与另一组相比不存在较大差异,组间P值差显示>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增加内界膜剥除术对患者未产生较大影响,临床应用建议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求进行科学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并发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临床分析。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86眼,时间为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玻璃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裂孔的发生率,发生的部位以及相关数据,治疗的主要方法以及患者视网膜的复位率。结果:80例患者进行86眼手术的过程中有7眼出现了12个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为8.14%,周边裂孔的发生率为6.98%;后极部裂孔为1.16%,11个周边孔裂均在巩膜切口周围,主要在手术操作的一侧;大部分裂孔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所有裂孔均全部复位,复位率为100.00%。结论:由此可见,医源性视网膜裂孔作为进行玻璃体手术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在周边出现裂孔的机率最高,考虑与巩膜切口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例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漏致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6例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漏致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显示硬脑膜强化和脑下坠,水成像均显示长节段硬脊膜外积液,经动态造影证实为高流量脑脊液漏,活动性漏口均位于上胸段。经保守治疗后2例患者头痛缓解,4例患者仍有残余头痛症状,经1~2次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后最终头痛缓解。结论依据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漏所致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典型体位性头痛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和水成像结果诊断并不困难,但活动性漏口的准确定位需结合动态造影检查,保守治疗效果差,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建立了基于组织病理学、分子特征和解剖部位的室管膜肿瘤新分类体系,将室管膜肿瘤分为了10个亚型,不再定义无实际临床意义的组织学变异亚型。然而,分子分型因生物学预后证据尚不足以直接采纳作为分级标准,除了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调整为中枢神经系统WHO 2级外,其余类型依旧按照组织学特征分级。DNA甲基化谱定义是部分类型如后颅窝B组室管膜瘤以及疑难病例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室管膜瘤的WHO新分类进行简要解读,并分析目前在实践中的局限性,以期在诊断工作中更方便理解分类进展及实践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患者中应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开展放射治疗的6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以硬币法将各3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体位固定使用真空垫,研究组体位固定使用热塑体膜。对比两组的摆位误差值、固定精确度。结果:研究组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值均比对照组小(P<0.05)。研究组的固定精确度(96.67%)比对照组(76.67%)高(P<0.05)。结论:在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患者中应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可以缩小摆位误差,提高体位固定的精确度,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的监测及护理。方法:以我院2021年7月到2023年3月收诊的4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采取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治疗后采取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探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65%和78.26%,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没有差异;护理后对比有明显差异;组内护理前后对比均有差异,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均有效,而观察组护理措施效果更理想,患者生活质量更高有差异,(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监测与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状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更为满意,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病理诊断、DR诊断检查滑膜骨软骨瘤的检出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象是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滑膜骨软骨瘤患者,病例数为80例。80例滑膜骨软骨瘤患者均接受DR诊断检查。研究手术病理诊断、DR诊断检查滑膜骨软骨瘤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DR诊断检查滑膜骨软骨瘤总检出率97.50%(78/80),误诊率1.25%(1/80),漏诊率1.25%(1/80),相比手术病理诊断的100.00%(80/80)、0.00%、0.00%而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DR诊断方案,用于滑膜骨软骨瘤的临床检查工作,其疾病总检出率与临床病理诊断准确性相近,显示出临床诊断价值高的优势。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综合护理对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脑水肿患者进行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集了50例神经外科患者,并将其随机地分成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我们将对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人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则利用综合护理方法,以评估FMA与BI评价、CQOLI-47评价及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经过综合护理的实验组在术后运动功能评测表上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提升幅度较大;在各种情况下,出现的不良并发症数量显然少于常规护理组,并且患者满意度也有所提高。此外,有效的沟通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当今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推动护患关系的构建,护理效果显著,因而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妇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方式,比较具体效果。方法:抽取本次研究的孕产妇产妇共计568例,依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常规组孕产妇采用常规麻醉镇痛模式,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模式,比较母婴结局。结果:通过对不同阶段两组VAS评分比较,其中对照组镇痛后1h评分为1.25±0.35、低于常规组的3.45±0.56。镇痛后3h两组评分为0.63±0.05、1.57±0.36。经比较,对照组较优(t=8.434、5.424、20.371、6.088)P<0.05。结论:在产妇产程管理中,通过使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的产妇情况明显改善,并有效促进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