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太溪"穴位组织蛋白质特异性,探寻针刺对大鼠"太溪"穴位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和针刺组(n=6)。针刺组每日定时电针双侧"太溪"穴,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针刺。1周后切取"太溪"穴组织和非经非穴组织,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分析"太溪"穴和非穴组织、"太溪"穴组织针刺前后的双向电泳图谱。大鼠"太溪"穴组织与非经非穴组织存在8个完全差异蛋白点,针刺前后"太溪"穴组织胶图中蛋白点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可见蛋白点数量由285升至326。说明:"太溪"穴位组织较非穴位组织存在蛋白质差异性,针刺可引起"太溪"穴区组织蛋白质组发生显著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全层组织工程皮肤对猪糖尿病体表溃疡进行修复治理,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只年龄在2.5个月左右的约克猪作为猪糖尿病体表溃疡模型动物,每只动物模型出现8个糖尿病体表溃共计,将其中4个溃疡创面通过全层组织工程皮肤修复治疗为研究组,2个溃疡创面通过移植自体皮肤进行治疗为对照组,2个溃疡创面不进行治疗为空白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溃疡创面皮片存活率,对比三组溃疡创面术后1-6周的收缩率以及溃疡创面相应的组织学变化规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溃疡创面皮片存活率(均为100.00%)和创面术后收缩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创面收缩率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创面(P<0.05)。结论全层组织工程皮肤用于修复猪糖尿病体表溃疡效果较好。
简介:观察不同强度的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取35只9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加载1N组、去势加载2N组、去势加载4N组。加载组大鼠加载4周后处死,取胫骨上端松质骨进行树脂包埋,不脱钙切片。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表明:加载组大鼠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骨小梁分离度明显低于去势对照组。动态参数显示,去势组大鼠的骨转换明显高于去势加载组和假手术组。随着载荷的增加,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各个参数和骨的微观结构均有所改善。说明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微观结构有较大的改善,能够有效地减少骨量的丢失,减缓由于去势引起的骨质疏松的进程。
简介:目的观察实验性Ⅰ型糖尿病恒河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7只恒河猴分别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STZ性Ⅰ型糖尿病恒河猴模型,观察其心脏、肾脏、胰脏、脾脏等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动物胰岛数量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残存胰岛萎缩,胰岛大小不等,成纤维细胞增生。。肾小球增大,毛细血管壁增厚、僵硬,肾小管内膜细胞玻璃样变性,肾小球球囊内皮细胞增生。心肌变性、坏死、淤血,心肌细胞肥大,中、小血管壁增厚,血管壁纤维组织增加,冠状动脉内膜局部增厚,内皮细胞增生。脾脏小动脉硬化。结论通过对STZ诱发的Ⅰ型糖尿病模型胰岛、肾脏和心脏等结构病理观察说明,该动物模型可用于糖尿病组织病理研究和药物疗效的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股骨截骨术增大股骨前倾角和髌骨内外侧软组织失平衡手术制作髌骨脱位模型,观察股骨滑车局部形态和骨小梁结构的变化。方法取40只3个月龄的新西兰幼兔,分别对其右膝进行两种手术方式(每组20只):①截骨组,接受股骨旋转截骨术,股骨远端内旋来增大股骨前倾角;②软组织组,行髌骨内侧支持带松解和外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所有左膝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观察4个月至骨骼成熟,将股骨远端进行Micro-CT扫描,测量滑车形态:外侧髁、滑车沟和内侧髁的高度,滑车沟角,滑车的外侧和内侧关节面倾斜角等,并对骨小梁进行分析: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和骨密度等。相关指标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截骨组中1例发生髋关节脱位,而髌骨未发生脱位;3例在屈膝状态下出现完全性的髌骨脱位;16膝在膝关节被动伸直时,髌骨发生脱位。软组织组中15膝在屈膝状态下出现完全性的髌骨脱位,5膝未发生髌骨脱位。截骨组的股骨滑车在滑车入口处伴有局部的突起形成,称为"骨突",而滑车关节面比较光滑,未出现明显的软骨破裂等,而软组织组的股骨滑车未见"骨突"形成,滑车关节面出现软骨破裂、缺损等关节炎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截骨组和软组织组的滑车均变浅和变宽,滑车沟高度和滑车沟角变大,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截骨组骨小梁发生汇聚,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骨小梁厚度增大,内侧髁骨小梁数量减少,而软组织组表现为骨质疏松,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都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增大。与软组织组相比,截骨组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都较大,骨小梁分离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股骨截骨术增大股骨前倾角和髌骨内外侧软组织失平衡手术可成功构建髌骨脱位的骨性和软组织型模型,并继发形成不同的滑车形态学改变和骨小梁结构变化。
简介: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和实验性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整合素β1表达的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取磨牙牙髓暴露不同时间(0、7、14、21、28d)的大鼠上颌骨行整合素β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部位与表达程度.结果整合素β1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根尖周组织;牙髓暴露7~21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炎细胞密集区可见深棕色颗粒集聚;牙髓暴露28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较弱.牙槽骨内的骨细胞、陷窝内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牙骨质细胞中整合素β1在牙髓暴露0~14d呈强阳性表达,21d后表达减弱.结论整合素β1参与根尖周炎症的进展与根尖周肉芽组织形成炎症早期的骨吸收.
简介:实验教学是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进行教学准备,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认真观察大体标本和模型,是掌握人体结构的最好手段。以绘图等形式进行课堂反馈,是检测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大鼠脂源性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为解决临床“大块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开始饲养动物,2021年1月-2021年12月获取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培养及传代,观察细胞生长状态,鉴定其多分化潜能。将生长状态良好的ADSCs分为三组,无处理ADSCs;敲除Smad5基因ADSCs;通过表达Smad5基因ADSCs,对三组细胞的诱导成骨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2周时,无处理ADSCs组敲除Smad5基因ADSCs 进一步降解,红色面积增加。然而,通过表达Smad5基因ADSCs组的红色染色面积减少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 通过表达Smad5基因ADSCs组和无处理ADSCs组的骨基质均明显成熟,而通过表达Smad5基因ADSCs组的骨基质比无处理ADSCs 组更成熟,自体骨组的骨髓组织恢复正常。 Masson染色的半定量结果显示,敲除Smad5基因ADSCs和通过表达Smad5基因ADSCs的红色染料平均面积在8周和12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1, P
简介:摘要: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充分发挥其思政育人功能至关重要。《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医学基础必修课,也是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启蒙课”。故挖掘《组织学与胚胎学》思政元素,在其实验教学环节中融入家国情怀、政治认同、医学伦理、医学品质、科学精神、辩证思维、文化自信和人文关怀等思政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同心,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