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选出60例,根据患者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的相关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接近,但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方面具有优势,能够确保患者更早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3例脊椎骨折患者,男53例,女50例,年龄(41.25±4.77)岁,年龄范围为23~65岁。按照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法分为经皮微创组(n=49)与开放式组(n=54)。经皮微创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开放式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结果经皮微创组手术时间[(118.25±18.43)min]长于开放式组[(65.58±5.61)min],术中出血量[(26.57±3.44)ml]少于开放式组[(170.59±25.39)ml],切口长度[(1.45±0.23)cm]、术后下地锻炼时间[(2.15±0.26)d]、骨折愈合时间[(13.24±0.54)d]、住院时间[(5.41±1.15)d]均短于开放式组[(10.46±1.33)cm、(11.58±0.67)d、(17.18±0.83)d、(10.89±1.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8.2%(4/49)]与开放式组[5.6%(3/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皮微创组ODI[(27.28±6.24)分]低于开放式组[(38.97±5.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皮微创组Cobbs角[(6.15±0.65)°]、椎体前缘高度[(89.44±2.14)%]与开放式组[(6.10±0.34)°、(90.12±3.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ODI、Cobbs角均低于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不易引起并发症,可更好促进预后,影像学指标表现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椎间盘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及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1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9例、女6例,平均53.2岁.合并腰椎不稳11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2例,巨大椎间盘突出症2例.均为单节段L3/4节段2例,L4/5节段8例,L5/S1节段5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7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25±1.16)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25±1.13)分和(1.15±0.35)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切口小、椎旁肌剥离少、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关键词椎间盘镜,腰椎退行性疾病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3-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0月— 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27~59岁,平均43.9岁。骨折部位:T11 4例,T12 28例,L1 23例,L2 7例。骨折AO分型:A1型40例,A2型3例,A3型19例。31例采用ERAS护理模式(ERAS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腹胀、尿路感染、首次起床头晕发生率、尿潴留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ERAS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7.2±2.0)h、(10.7±3.7)h和(26.7±6.4)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5.6)h、(22.5±5.1)h和(72.5±12.4)h(P均<0.05)。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7±1.3)d,短于对照组的(5.9±1.5)d(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1,3,7 d VAS为(3.6±1.5)分、(2.8±0.8)分和(1.7±0.6)分,低于对照组的(4.6±1.3)分、(4.0±1.3)分和(2.7±0.9)分(P均<0.05)。ERAS组术前2 h及术后2 h、1 d和3 d GCQ评分分别为(72.0±6.5)分、(75.0±11.1)分、(88.4±5.1)分和(89.3±4.5)分,高于对照组的(54.0±7.2)分、(59.5±6.3)分、(62.7±5.9)分和(76.0±5.7)分(P均<0.05)。ERAS组术后3 d、1个月和3个月ODI分别为(37.3±5.8)分、(28.9±6.3)分和(23.1±2.7)分,低于对照组的(44.9±7.9)分、(33.9±8.7)分和(30.3±5.3)分(P均<0.05)。ERAS组术后腹胀发生率(7%)、尿路感染发生率(5%)和术后首次起床头晕发生率(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35%和16%)(P均<0.05)。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伤口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应用ERAS护理模式较传统护理模式更利于缓解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腹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探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开放式的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少,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矢状面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高比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无意义(P>0.05),而ODI指数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对患者术后的创伤较小,使患者的恢复速度得到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骨折患者行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58例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29例,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29例,应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率。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1.67±0.45)d、手术出血量(209.37±10.22)ml、住院天数(7.14±0.88)d,与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率(3.45%,1/29)低于对照组(24.14%,7/29),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能够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的共同特点是用具有微动关节或弹性形变的动态棒对腰椎进行固定,在稳定腰椎的同时可保留椎间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负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技术普及度有限,在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采用改良Delphi法,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家问卷调查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经两轮问卷沟通和一轮圆桌会议,共同讨论并制定了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专家共识。共识从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随访、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对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技术进行了深入阐述,旨在规范和推进其临床应用,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的68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变化情况跟术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在探究中通过观察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s角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脊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的脊椎恢复情况,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内注射强化手术治疗(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26例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单纯内固定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DI评分,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2.2)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1)。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在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方面,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9,F=17.830,F=3.351,F=3.840,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923,F=352.555,F=956.735,F=347.468,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均较术前增加,末次随访时较术后下降,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较术后增加,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术后和末次随访Cobb角均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ODI评分逐步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ODI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磷酸钙骨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磷酸钙骨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早期椎体内支撑强度,改善患者功能,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