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120例,分段随机化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2组腹部手术患者护理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粘连性肠梗阻情况均与对照组腹部手术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进行预防,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腹部手术后急性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实施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分为2组:年龄〉60岁为老年组(S组),年龄〈50岁为青年组(Y组)。测定患者术前,手术后6h、12h、24h、72h血糖,血胰岛素以及过氧化物酶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S组患者腹部手术后HOMA-IR较Y组显著增高,同时MDA水平上升,SOD水平下降。结论:年龄是腹部手术后出现急性胰岛素抵抗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生可能与老年患者氧化应激过强有关。

  • 标签: 腹部手术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的方法,将120例手术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及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中,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中,应用麻醉苏醒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68.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手术患者于全麻苏醒期,会逐步的感受到疼痛,通过对患者予以麻醉苏醒护理,可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以及不适感,降低躁动的表现,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心理负面情绪。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可将麻醉苏醒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麻醉 护理 苏醒 躁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与分析腹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2011年6月到2016年5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00例,观察与记录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腹腔感染6例,共检出病原菌1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株,革兰阴性杆菌3株,真菌1株,最多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结论腹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比较常见,多发生于术后2周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的病原菌,要积极进行预防管理。

  • 标签: 腹部外科手术 腹腔感染 病原学特征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中运用湿性敷料换药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以前收治的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护理,将另外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能有效减少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切口感染治疗效果,可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护理中推广运用。

  • 标签: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护理 湿性敷料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和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后5分钟、插管后10分钟的心率以及血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苏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腹部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的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进行严重腹部创伤外科手术患者186例,根据有无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6例腹部创伤手术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52%;经过单因素分析,年龄、低蛋白血症、术前抗菌药物、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切口类型与严重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有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小时、切口类型为Ⅲ型等,均是严重腹部创伤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小时、切口类型为Ⅲ型均是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部创伤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奥曲肽治疗模式,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术后并发症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4年2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不同的治疗模式,评价效果。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应用奥曲肽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显著(P<0.01)。且试验组患者应用奥曲肽治疗后恢复肛门排气(3.9±1.2d)、消失腹痛腹胀(3.5±0.9d)、X线片阳性征象消失时间(4.3±1.4d)及胃肠减压量(302.1±110.2mL/d)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奥曲肽治疗模式不仅避免肠管内丧失过多的体液,消除梗阻,改善扩肠管张及肠蠕动,应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奥曲肽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3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术后给予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对照组术后6小时清水灌肠,记录肠鸣音出现、肛门排气时间、测定腹腔压力、胃电图振幅和频率以及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肠鸣音出现、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腹腔内压力在术后一般低于对照组,但未出现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胃电图正常慢波百分比在第48小时和平均振幅在第24小时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振幅在第48小时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胃动素在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水平要明显高于同时段的B组(P<0.05),胃泌素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芒硝 通腑合剂 保留灌肠 腹部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6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8.05±2.00)d和2.33%(1/43),对照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25.40±2.04)d和13.95%(6/43),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有效消除不良影响因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以提升患者对于整个医护工作开展的遵医性和满意度。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elecystectomyLC)的手术特点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为38例不同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顺利行LC,1例因粘连网膜血管出血中转止血,1例因肠梗阻术后腹腔广泛粘连进腹困难而中转手术,全组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掌握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技巧,适时中转开腹,行LC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部手术,腹腔镜术,胆囊切除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33-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5例手外伤及手部损伤应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给予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及时止痛,上肢包扎固定并制动,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指导伤肢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皮瓣成活率高,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重视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是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的有力保证,术后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必要途径。

  • 标签: 腹部带蒂皮瓣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