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术前安置肠梗阻导管与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便捷性与有效性。方法利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FMRS、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利用RevMan5.3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 136例患者。其中导管组566例,支架组570例。导管组安置时间、安置费用、安置成功率均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0,4.66,3.22;P<0.05);支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2.31,2.92;P<0.05)。两组安置前后肠管内径减小差异、安置后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的漏斗图提示无发表偏倚(P=0.07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安置肠梗阻导管较支架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经济、快捷和高成功率优势,但缓解腹痛腹胀较慢、术前肠道准备时间和住院时间更久。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支架 肠梗阻导管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血管吻合装置(MVAD)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万方、CNKI等数据库,搜集自1962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发表的关于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中血管吻合方式的中、英文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应用R统计软件(R-4.0.0)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研究,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和15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中,MVAD与手工缝合在吻合后血栓(或血管危象)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71,1.69),P>0.05];应用MVAD行静脉端端吻合后血栓(或血管危象)发生率较低[RR=0.26,95%CI(0.11,0.62),P<0.05];MVAD与手工缝合相比行静脉(或动脉)吻合的时间明显缩短[WMD=10.78,95%CI(10.55,11.01),P<0.05;WMD=15.26,95% CI(14.65,15.87),P<0.05]。结论应用MVAD行静脉端端吻合血栓(或血管危象)发生率较低,应用MVAD能明显缩短静脉(或动脉)吻合时间。

  • 标签: 微血管吻合装置 头颈部 游离组织瓣 手工缝合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半径(SR)和多半径(MR)后稳定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荷兰医学文摘(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4个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使用单半径(SR)和多半径(MR)后稳定型假体作为初次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s),共667位患者、667例膝关节置换。结果显示:SR与MR假体术后随访的膝关节评分系统的功能评分、膝关节牛津评分、活动度、屈曲度、站立位最小屈曲度、并发症等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R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膝关节评分系统的膝关节评分和站立位最大屈曲度优于MR假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2=1%,Z=2.03,P < 0.05)。结论SR和MR后稳定型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的术后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SR假体的术后膝关节评分系统的膝关节评分和站立位最大屈曲度要优于MR。

  • 标签: 膝关节,人工 治疗效果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中国人群激素敏感性咳嗽(CR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期刊全文及硕士论文数据库(Wanfangdate)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结局指标是FeNO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等。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RevMan5.3、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有13篇文献入选,结果显示CRC患者FeNO水平明显高于非激素敏感性咳嗽(NCRC)患者[MD=20.44,95%CI:(15.29~25.59),P<0.05],亚组分析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FeNO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慢性咳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0.03,95%CI:(21.43~38.63),P<0.05];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患者FeNO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慢性咳嗽患者,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MD=12.32,95%CI:(9.02~15.61),P<0.05]。进一步合并后发现FeNO对慢性咳嗽人群中CRC诊断的敏感度为0.74(95%CI:0.67~0.80),特异度为0.87(95%CI:0.83~0.91),阳性似然比为5.8(95%CI:4.3~7.8),阴性似然比为0.30(95%CI:0.23~0.38),诊断优势比为20(95%CI:12~31),集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0.86~0.91)。其中对慢性咳嗽人群中CVA诊断的敏感度为0.80(95%CI:0.74~0.84),特异度为0.85(95%CI:0.80~0.90),阳性似然比为5.5(95%CI:3.8~7.9),阴性似然比为0.24(95%CI:0.18~0.32),诊断优势比为23(95%CI:13~4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0.86~0.92)。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在中国人群中,CRC患者FeNO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且FeNO对诊断CRC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上FeNO值高的慢性咳嗽患者提供一种经验性治疗的策略。但因研究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局限性,还需大规模的研究加以论证。

  • 标签: 一氧化氮 咳嗽 糖皮质激素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与机器人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之间的短期疗效、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腹腔镜与机器人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对比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9年8月。并用NOS评分评价文献质量,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共包括4 633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LA)患者2 409例,机器人组(RA)患者2 224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RA组,LA组中出血量较多(MD=11.07,95%CI=3.65~18.5;P=0.003<0.05),中转开腹率高(OR=1.74,95%CI=1.40~2.16;P<0.001),术后并发症偏多(OR=1.30,95%CI=1.00~1.69;P=0.05),且住院时间较长(MD=0.74,95%CI=0.19~1.30;P=0.008<0.05)。但LA组手术时间短(MD=-55.06,95%CI=-69.84~40.28;P<0.001),手术总费用少(MD=-2 435.43,95%CI=-3 575.16~-1 295.70;P<0.001)。其余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各亚组对比与整体对比一致。结论机器人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在短期疗效及安全性都有所保障,但是由于临床医生对其操作的不熟练及其昂贵的价格,加上目前研究均为短期研究,其是否能完全替代腹腔镜手术仍需要长期观察。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 机器人辅助 左半结肠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活素与硝普钠治疗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进行 Meta分析,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检索 Pubmed、 Embase、 Cochrane、万方、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筛选后进行 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 10篇文献,研究对象为 778位患者,合并分析后: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效果优于硝普钠 [OR=6.02,95%CI(3.57,10.16),P<0.05];两组治疗前 LVEF、 SV、 CO、 CI无差异,治疗后均有差异 [WMD治疗后 LVEF=6.15,95%CI( 2.85, 9.45), WMD治疗后 sv=16.5,95%CI( 13.39, 19.61), WMD治疗后 co=0.57,95%CI( 0.21, 0.93), WMD治疗后 CI=1.88,95%CI( 1.45, 2.31), 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 LVEDD均无差异。结论: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硝普钠,可作为临床药物选择。

  • 标签: 新活素 硝普钠 难治性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外侧交叉进针(MLP)与单纯外侧进针(LP)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Ⅱ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依据PRISMA步骤,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for RCTs)和万方数据库等,筛选纳入关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随机临床研究(RCT)。2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评估原始研究质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 679篇原始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92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MLP组与LP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优(Flynn标准)比例、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率和针道/浅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3%(255/343)比72.9%(250/343)、6.1%(16/262)比1.6%(4/246)和5.3%(14/264)比7.6%(20/262),RR = 0.98、0.43和1.31,95% CI 0.90~1.07、0.18~1.03和0.64~2.67,P > 0.05];MLP组复位丢失发生率明显低于LP组[16.6%(51/307)比23.9%(72/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39,95% CI 1.02~1.89,P = 0.04)。结论MLP内固定和LP内固定对Gartland Ⅱ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同样有效。MLP内固定可降低复位丢失的风险,而不明显增加医源性神经损伤的风险。推荐使用手法复位经皮MLP内固定治疗移位明显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 标签: 儿童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Meta分析
  • 作者: 张晓玲 方强 陈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2-19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1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03;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浙江金华 321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03,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浙江金华 321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端灌注导管(DPC)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系统、 Scopus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2月发表的有关DPC对VA-ECMO患者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影响的文献,检索词为体外膜肺氧合、肢体缺血、limb ischemia、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distal perfusion cannula。结局指标包括肢体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11篇为病例系列研究、2篇为技术描述研究、4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 850例患者,其中预防性置入DPC 1 180例,未预防性置入DPC 670例。Meta分析显示,与未预防性置入DPC组比较,预防性置入DPC组肢体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RR)=0.48,95%可信区间(95%CI)为0.37~0.62,P<0.000 1〕,但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41,95%CI为0.70~2.87,P<0.000 5〕。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预防性置入DPC可降低VA-ECMO患者动脉导管相关肢体缺血发生率,但对病死率无影响。由于研究数量较少,且存在研究人群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仍需要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证实。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肢体缺血 远端灌注导管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雌激素受体β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雌激素受体β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Cochrane Library、PubMed、SpringerLink、EBSCO、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建库开始至2019年12月所有研究雌激素受体β与结直肠癌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资料和数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并根据Cochrane文献质量评估手册评估文献质量,最后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8篇文献2 149例患者纳入分析。雌激素受体β表达阳性患者预后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4,95% CI:0.63~0.86,P=0.000 1)。雌激素受体β表达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4,95% CI:1.15~1.80,P=0.002),而与性别(OR=1.17,95% CI:0.97~1.40,P=0.10)、肿瘤的分化程度(OR=0.96,95% CI:0.78~1.20,P=0.74)、淋巴结转移(OR=0.90,95% CI:0.74~1.11,P=0.33)、远处转移(OR=0.91,95% CI:0.67~1.23,P=0.55)等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受体β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子,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和治疗靶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β 结直肠肿瘤 病理特征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双胎妊娠孕妇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自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所有双胎妊娠孕妇中比较GDM和非GDM母婴结局的观察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与非GDM组相比,GDM组高血压相关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早产(<37周)、剖宫产、子代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及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风险均升高(分别为OR=1.78,95%CI:1.53~2.07;OR=1.22,95%CI:1.11~1.34;OR=1.34,95%CI:1.21~1.48;OR=1.29,95%CI:1.05~1.59;OR=1.45,95%CI:1.05~2.01);子代小于胎龄儿(SGA)及Apgar评分(5 min<7分)发生风险降低(分别为OR=0.87,95%CI:0.80~0.93和OR=0.65,95%CI:0.52~0.81)。依据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标准诊断GDM的亚组分析显示,GDM未增加双胎妊娠孕妇高血压相关疾病、新生儿入住NICU及RDS发生风险(分别为OR=1.05, 95%CI:0.69~1.60;OR=1.12,95%CI:0.77~1.61;OR=0.82,95%CI:0.39~1.74)。结论现有研究显示GDM增加双胎妊娠孕妇高血压相关疾病、早产(<37周)、剖宫产、子代入住NICU及RDS发生风险,结果与单胎一致;降低SGA及Apgar评分(5 min<7分)发生风险。对双胎妊娠孕妇GDM的诊断标准和治疗需要更多的研究。

  • 标签: 双胎妊娠 糖尿病,妊娠 围产期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低维生素D水平与Graves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收集最早收录时间至2019年9月,包含维生素D、Graves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应用统计软件Stata 12.0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结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计算标准化平均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CI),利用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9篇,涉及Graves病患者2 281例、对照人群4 2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后,Graves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人群(SMD = - 0.90,95%CI:- 1.14,- 0.66,P < 0.01)。异质性分析Meta回归分析显示,国家发展程度、地理位置、指标测定方法和Graves病是否初发4个因素均不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但在发展中国家或亚洲国家,Graves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人群(P均< 0.01);而在发达国家或欧洲国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会增加Graves病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维生素D Graves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预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致命性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电子检索截至2019年8月之前公开发表在PubMed、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关于SFTS的前瞻性研究,且研究对象的临床结局按"致命"与"存活"分类,归纳总结其报告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有316例死亡SFTS患者及1 988例存活SFTS患者。提取的17个因素中有13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MD值及95%CI分别为:年龄6.97(4.32~9.62)、合并基础病1.91(1.10~3.30)、意识障碍13.34(6.92~25.73)、颤抖3.47(1.87~6.47)、出血4.26(1.49~12.15)、PLT为-12.66(-23.52~-1.79)、ALB为-4.09(-7.71~-0.47)、病毒载量2.30(1.72~2.88)、LDH为622.64(387.38~857.89)、ALT为74.03(44.87~103.19)、AST为313.92(189.79~438.05)、CK为1 109.40(501.55~1 717.25)、APTT为20.65(5.53~35.77)。结论高龄,合并基础病,存在意识障碍、颤抖、出血,高病毒载量,ALT、AST、APTT、CK、LDH显著升高,PLT、ALB显著下降是可预测SFTS致命的危险因素。其中,合并基础病、存在意识障碍、颤抖这三个因素可能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诊断急性脑损伤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脑出血、颅脑外伤及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医药、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急性脑损伤患者健侧扰动系数为对照组,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版软件。检验纳入文献的异质性,采取单篇文献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绘制森林图计算各亚组扰动系数对比的OR值。结果最后纳入文献共计8篇,存在异质性,按发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发病后1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低于健侧,OR值分别为-2.57(95%CI:-3.01~-2.13)、-0.83(95%CI:-1.02~-0.63),而发病后3、7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发病后1、3、7 d脑梗死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OR值分别为0.75(95%CI:0.39~1.10)、0.61(95%CI:0.32~0.90)、0.50(95%CI:0.01~0.99);发病后脑出血、脑梗死及颅脑外伤患者1~3 d扰动系数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3~7 d,OR值分别为3.30(95%CI:3.11~3.50)、1.03(95%CI:0.08~1.98)、2.23(95%CI:2.09~2.38)。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扰动系数监测符合脑水肿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规律,反映了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帮助临床医生动态了解患者的脑水肿情况。

  • 标签: 急性脑损伤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 脑出血 颅脑外伤 脑梗死 扰动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远程医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实施远程医疗提供有效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护理学及医疗相关文献累计索引(Cumulative Index of Nursing &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CNKI中公开发表的以远程医疗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9月23日,由2名研究员按照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初始检索确定的741篇文章中,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966例患者,其中干预组1 067例,对照组899例。1篇研究是高质量,其余7篇是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远程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SMD=0.26,95%CI(0.06,0.46),P=0.01]。对随访评价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内,远程医疗与对照组干预方法相比可较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SMD=0.56,95%CI(0.02,1.10),P=0.04];对年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远程医疗与对照组干预方法相比,可较好地提高成人患者生活质量[SMD=0.29,95%CI(0.06,0.52),P=0.01]。结论远程医疗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标准护理,但仍需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远程医疗可作为患者疾病长期监测、管理和教育的有效补充方法,也为形成科学有效、适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社区家庭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生活质量 炎症性肠病 远程医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方法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9月发表的关于比较低分子肝素与常规治疗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局指标为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介素-6(IL-6)及7 d和28 d病死率。按照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Meta分析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11篇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2项RCT,共6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低分子肝素组PaO2/FiO2明显升高〔均数差(MD)=72.08,95%可信区间(95%CI)为56.92~87.24,P<0.000 01〕,APACHEⅡ评分(MD=-4.34,95%CI为-5.73~-2.96,P<0.000 01)、IL-6〔标准化均数差(SMD)=-2.13,95%CI为-2.71~-1.56,P<0.000 01〕和7 d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0.52,95%CI为0.30~0.90,P=0.02〕及28 d病死率(RR=0.55,95%CI为0.34~0.90,P=0.02)均明显降低,APTT明显缩短(MD=-0.88,95%CI为-1.51~-0.26,P=0.006);但两组PT(MD=-0.44,95%CI为-1.23~0.36,P=0.28)和PLT(MD=-0.08,95%CI为-18.81~18.65,P=0.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纳入文献为11篇的PaO2/FiO2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文献可能存在一定发表偏倚。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改善ARDS患者氧合不良情况,降低ARDS患者急性期内病死率,并能减轻炎症反应,但可能有一定的出血风险。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人群中,NUDT15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AZA)导致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IBD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Science,筛选NUDT15基因突变与AZA治疗IBD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309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亚洲IBD人群中NUDT15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TPMT基因突变率(21.5%比2.8%,OR = 0.10,95%CI:0.07 ~ 0.1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UDT15基因突变与AZA相关的白细胞减少具有显著相关性(OR = 0.40,95%CI:0.34 ~ 0.47,P<0.001);NUDT15突变的IBD患者更易在应用AZA的早期出现白细胞减少(OR = 2.69,95%CI:1.67 ~ 4.33,P<0.001);同时NUDT15基因纯合突变型(TT型)更易出现Ⅲ~Ⅳ级的骨髓抑制(OR = 0.09,95%CI:0.04 ~ 0.18,P<0.001)。结论亚洲IBD人群中,AZA引起的骨髓抑制与NUDT15基因突变具有显著相关性,较TPMT基因突变关系更为密切,并多发生于应用AZA的8周内。同时,NUDT15基因TT纯合突变会增加重度骨髓抑制的风险。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NUDT15 硫唑嘌呤 骨髓抑制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残端直接夹闭与缝合包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ail、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收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残端夹闭与缝合包埋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0年1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 1 739例患者,两种方法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D=-0.61,95% CI:-1.93~0.70,P=0.36),但应用直接夹闭法处理阑尾残端较缝合包埋法有手术时间短(MD=-14.81,95% CI:-17.20~-12.43,P<0.001)、术中出血量少(MD=-3.54,95% CI:-4.79~-2.29,P<0.001)、总住院时间短(MD=-0.38,95% CI:-0.68~-0.09,P=0.01)及术后住院时间短(MD=-0.20,95% CI:-0.38~-0.03,P=0.02)、术后并发症少(RR=0.70,95% CI:0.50~0.98,P<0.05)的优势;而缝合包埋法有住院费用低的优点(MD=2.84,95% CI:1.56~4.12,P<0.001)。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残端采用直接夹闭法与缝合包埋法各有优势,对于阑尾残端条件好的患者,直接夹闭法可做首选。应综合考虑内外在因素,个性化进行方案选择和处理。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阑尾残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直接夹闭 缝合包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或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2个RCT,9个观察性研究),合计13 943例患者。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2个RCT及6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生化复发,二者在生化复发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T: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55,95%CI(0.86,2.78),P=0.146。观察性研究:HR=0.96,95%CI(0.79,1.16),P=0.675];4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无复发生存,二者在无复发生存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2,95%CI(0.89,1.16),P=0.829];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肿瘤进展,二者在肿瘤进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30,1.04),P=0.065];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前列腺癌病死率,二者在前列腺癌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0,95%CI(0.29,1.68),P=0.418];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区域麻醉的全因死亡率低于全身麻醉[HR=0.77,95%CI(0.64,0.93),P=0.008]。结论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上没有差异,但区域麻醉会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率。

  • 标签: 区域麻醉 全身麻醉 前列腺癌 转移复发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长效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NEDA)与标准NEDA在帕金森病(PD)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后,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同时进行参考文献的追溯和手工检索(截至2019年8月15日)。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然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权重均数差(WMD)、相对危险度(RR)以及95%CI作为统计量,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研究,共3280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如下。有效性方面:长效NEDA与标准NEDA间在减少UPDRS Ⅱ部分评分(WMD=-0.15,95%CI:-0.63~0.33),Ⅲ部分评分(WMD=0.04,95%CI:-0.24~0.33)和UPDRS Ⅱ+Ⅲ部分总和评分(WMD=0.12,95%CI:-1.25~1.4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性方面:两种制剂在总的退出人数(RR=1.11,95%CI:0.95~1.31)、因为不良事件退出的人数(RR=1.14,95%CI:0.90~1.4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种制剂在总的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RR=1.02,95%CI:0.97~1.07)和严重不良事件(RR=0.96,95%CI:0.73~1.26)的发生风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D患者,长效NEDA与标准NEDA在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上相似。

  • 标签: 帕金森病 普拉克索缓释剂 罗匹尼罗缓释剂 罗替戈汀透皮贴剂 系统评价 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9年10月所有关于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和非随机对照研究(CCT)。排除重复文献,低质量文献,观察指标不符文献以及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及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假体周围透亮线,5年假体生存率,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并发症,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累计病例18 702例,其中生物组8 735例,水泥组9 9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型单髁组与水泥型单髁组比较,生物型单髁组假体周围完全透亮线的发生率更低[比值比(OR)=0.08,95%置信区间(CI)(0.01,0.42),P=0.003],膝关节OKS功能评分更高[均数差(MD)=2.08,95%CI(0.51,3.65),P=0.009],5年假体生存率更高[OR=1.39,95% CI(1.20,1.60),P<0.0001],手术时间更短[MD=-9.23,95% CI(-13.72,-4.74),P<0.0001],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3,95% CI(0.17,1.09),P=0.07]。结论与水泥型单髁相比,生物型单髁可以降低假体周围完全透亮线的发生率,提高膝关节功能及5年假体生存率,缩短手术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