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江西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稀缺,省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为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必要在高校实施教育凭证制度。实施策略有:政府要做好宏观管理,学校应侧重于内涵的提升,学生应自主、理性地行使教育选择权。

  • 标签: 教育凭证制度 高校 实施策略
  • 简介: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教育券制度的核心内容并非是以教育需求为导向的的市场化,而是教育的私人品特征化,以及相应的市场和政府在公共教育资源支配力上的确定.在此认识之上,分别对在义务教育和义务后教育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以及教育券制度的效率功能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教育券 私人品特征化 效率功能
  • 简介:本文利用宁夏自治区2001-2008年学生高考数据和区县教育经费数据,采用准实验思路下的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高考表现与教育经费投入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地方公立高中存在按高考表现绩效拨款的证据。研究表明,一本率和考上顶尖大学学生数量是教育部门分配资源时重点考虑的指标,而二本率和高考标准化成绩平均分对经费投入影响不显著;高考的收入影响表现在事业费拨款的增加和其它拨款的减少上,额外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公用经费支出而非人员经费支出;教育支出的增加对于提高一本率和高考标准化成绩平均分有积极作用,但对于增加进入顶尖大学的学生数量以及提高二本率并无帮助。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基础教育投入的绩效问责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 标签: 绩效拨款 学校问责 高中产出 经费投入
  • 简介: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当前缓解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城镇教师自发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补助原则,然后采用选择实验方法基于对河南省三个县城镇教师的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补助标准。研究发现,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平均补助标准是1.59万元/年/人,河南省用于执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政策成本为3.15亿元/年,占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的0.24%。采用职称类激励和荣誉类激励措施可以适度降低政策成本,但不能完全替代货币补助。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导致不同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补助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教师交流轮岗 义务教育 激励机制 选择实验
  • 简介:在当前进行的高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中,很多学校都试图通过在教师业绩与教师报酬之间建立起线性关系,来实现对教师的有效激励,但由于改革可投入的资金有限,这一思路往往会导致资金与激励力度之间的矛盾.为此,本文试图基于相对业绩比较的思路,通过建立相关的博弈模型,来探讨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有效激励机制设计问题.

  • 标签: 高校 内部分配制度 激励机制 博弈模型 学校管理 相对业绩比较
  • 简介:辅导员职业化水平综合反映了辅导员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78年到1989年的前职业化时期;1989年到2000年的职业化准备期;2000年至今并正在持续的职业化时期。30年来辅导员制度的主要经验有:对辅导员身份的明确界定为辅导员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专职化建设的起步为辅导员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各高校在辅导员的制度建设方面的科研以及辅导员相关制度的试点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主要不足在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速度较慢,辅导员职业化水平较低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等方面。

  • 标签: 改革开放 高等学校 辅导员制度 变迁
  • 简介: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而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最为根本的内涵在于乡村师范教育领域不同主体之间权力博弈关系的变迁。在乡村师范教育的权力场域中,民众的教育需求、教育家群体以及教育团体的具体实践和推动、国家层面宏观政策的制定,共同促成了乡村师范教育制度的产生。

  • 标签: 民国 乡村师范教育 制度变迁 权力博弈
  • 简介:因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局限性妨碍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其局限性提出几点改革设想:提高教师资格制度时效性;取消师范生"自然"过度制度,建立教师资格申请者统一考试制度;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终身制,建立教师资格证书的晋升制;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管理制度

  • 标签: 教师专业化 教师资格制度 改革 设想
  • 简介:中国现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与现实政治结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抗日战争时期出台的“国民教育制度”,便是出于挽救政治危机、推行地方自治的一种政治举措。本文拟以“国民教育制度”为例,分析其出台的深层原因,揭示民国后期国民政府是如何将依社会本位而设计出的一整套教育模式楔入最基层的乡村地区,进而把乡村地区纳入其控制体系的,以此展示民国时期教育与政治相互纠结的复杂状况。

  • 标签: 国民教育制度 “政教合一“ “三位一体” “管教养卫合一”
  • 简介:"比较制度分析"理论为思考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较为成熟的分析框架。运用"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论体系,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改革进行系统而有张力、广泛且不失深度的分析。通过对目前仍然存在着阻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种种制度的"历时关联"、"共时结构"和"博弈均衡"的分析,以期为城镇化进程中这场新的制度变迁找到有效对策。

  • 标签: 农民工 随迁子女教育 比较制度分析 博弈均衡
  • 简介:制度与道德同属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表征与特质。制度与道德的历史性和具体性,使得二者的逻辑关联随着时代变迁、历史进步和道德教育发展而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特色与偏好差异。通过对民国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制度与道德之逻辑的缕析、梳理与把脉,可窥探、阐释与佐证近百年来二者亲疏离合的发展历程,达成历史的、逻辑的与现实的统一。

  • 标签: 道德教育 制度 道德 逻辑关联 历史考察
  • 简介: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 标签: 干部任用条例 选拔干部制度
  • 简介: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迫切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共同发展。教育应当以人为本,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便是改革学生培养制度。现阶段,对农村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新型农民”,并且在培养方式和质量保障上都与城市学生有较大差距,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学生也应该被培养成“合格公民”。应利用农村资源的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城乡合作展开教学、教研活动,在兼顾农村地区特点的前提下,建立城乡统一的质量评价制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市学生、流动学生和农村学生各自的全面发展。

  • 标签: 城乡一体化 学生培养制度 教育公平
  • 简介: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重塑教育生态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混合学习作为未来高校课程教学的新常态,是高校教学创新的主要模式。文章通过反思过去十年混合学习研究与高校混合学习实践案例,得出结论:从教师兴趣转向学校发展战略、从关注课程传递转向制度创新、制定统一目标、确定机构制度实施框架、以制度创新保障技术创新,是推进高校混合学习的有效路径。

  • 标签: 混合学习 在线学习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 简介:人事代理制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诸多现实难题使得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一度陷入困境。从国外发达国家教师聘任制的成功经验来看,我国的人事代理制度应逐渐向全员聘任制改革过渡。在当前全员聘任制面临许多制度障碍的条件下,一方面应通过改革逐渐破除制度障碍,另一方面应通过过渡性策略将人事代理工作继续深化。

  • 标签: 人事代理 高等学校 教师聘任制 全员聘任制
  • 简介:教师的法律身份是关于教师与其他各类教育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规定,是建构教师权利、责任与义务体系的核心依据。明确教师的法律身份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前置性与根本性问题。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对义务教育教师法律身份界定不明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权益保障与队伍建设。当前,以法律形式确立义务教育公办教师的国家教育公务员身份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现实需求,同时应抓紧研究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以及相关的职业、待遇、培训、法律救助和监督问责等保障机制与配套政策。

  • 标签: 义务教育教师 国家教育公务员 法律身份 保障制度
  • 简介:6月20日下午和6月21日下午,“现代学校制度视野下的椒江教育改革”实验区阶段性成果分别在教育部业务楼会议室和中央教科所会议室演示,出席实验区成果论证领导专家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副主任李继星,中央教科所徐美贞、杨希洁研究员,北京现代教育研究院王蕊、王健等五位博士,闻讯要求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等有关领导。

  • 标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现代学校制度 北京市 实验区 椒江区 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