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近几年来,湖北湖南在长江三峡两岸,江汉平原西南部,洞庭湖北岸又陆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大溪文化遗址.经过试掘和正式发掘的有十多处,发表了一批宝贵资料,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和专题性的研究.如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的关系,大溪文化社会性质,大溪文化分期等.其中对大溪文化分期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有林向同志的三期说,何介钧同志的四期说,张之恒同志的五期说.这三种分期意见,不仅有粗分与细分之别,而且各期所归纳的遗址,包涵的内容,文化特征也不近同,甚至对大溪文化性质的认识也有差异.本文想以关庙山遗址分期为基础,与其它大溪文化遗址比较研究,来论述大溪文化分期(主要是从陶器方面分期),并分别对以上三种分期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作为参加大溪文化分期讨论的一种意见,以求教于同行们.
简介:
简介:张光直在考古学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对龙山时代交互作用圈和殷商文明多源论的阐述.众所周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古史研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个高潮,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其中疑古学派影响不小,他们对传统经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自有功在.但他们疑古既过了头,方法论上有缺陷,又受时代的限制,最终未能完全跳出经学的窠臼.1959年,顾颉刚先生仍认为三代文明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发生、发展的,直到东周,随中原人民的迁徙,中原文明才光被四夷.新文化运动还造就了另一些史学家,他们提出了各自的三集团说、夷夏东西说等,他们是重建中国古史多源框架的先驱.而影响最大的,则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