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救治、留观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8年6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9)。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行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出诊时间、洗胃时间、留观时间、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92.25%,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诊时间、洗胃时间、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救治率,改善心理状态,缩短留观时间。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在创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 方法 2013 年 10 月~ 2014 年 10 月通过完善及修订手术室基础护理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基础操作及护理流程培训,强化护理人员护理意识,比较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前后护士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患者医院性感染率、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优化后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责任心、基础护理、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优化前( P<0.05 )。优化后患者医院性感染率、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优化前,而患者满意率高于优化前。 结论 优化手术室基础护理流程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中采取不同的护理流程对其急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调查的研究对象,按照所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将其平均、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分别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急救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急救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得知,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不及研究组,其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抢救时间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工作中,为了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须对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实施优化,并将其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最佳方案用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腔镜器械处理流程优化联合信息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将2019年1月至2019 年12月处理的器械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管理;将2020 年1月至2020 年12月处理的器械包作为试验组,采用流程优化联合信息技术对腔镜器械进行管理。对比在不同管理方法下,器械交接时间、器械等待灭菌时间、腔镜班岗位总培训时间、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器械遗失数、器械错配数、器械损坏数、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经管理后,试验组器械交接时间、器械等待灭菌时间、腔镜班岗位总培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器械遗失率以及器械错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器械处理流程优化联合信息技术可有效提高腔镜器械的周转率、减少器械包错包率、缩短培训周期、提高手术室护士和临床医生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高校的科学实验建筑是高校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及高精尖科研成果产生的主要场所,间接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在高等学校中,实验建筑的主要使用人群是高校师生,主要用途分为科研和教学。其中,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直观认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国家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中焦磷酸法的一些测定步骤进行改进、优化,使方法的操作过程更明确、具有更清晰的指导性,使检测结果更准确。方法 从样品的前处理、焦磷酸溶解样品、焦磷酸溶解后的样品的过滤以及焦磷酸难溶物与游离二氧化硅的分离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优化,并用优化后的方法对已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标准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测定,将测定的结果与标准赋值进行比较。结果 优化后的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在其赋予的含量范围之内。结论 改进优化后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偏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干预优化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23年3月~2024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差异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9)。研究组行疼痛干预优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中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操作技能、护理安全四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用疼痛干预优化护理能够进一步做好对护理效果的保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进程,并借此保障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在护理阶段的实际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现有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方法(双标)的改进,探索一种稳定且易于辨认的显色方法,便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方法改进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分别使用二抗链接的碱性磷酸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底物显色酶,底物分别选用固红(AP-Red)和二氨基联苯胺(DAB),在显微镜下次序控制双标显色,观察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中第一标记AP-Red的红色与第二标记DAB的棕黄色反差大,背景低,易于分辨。两种颜色标记的同一部位呈现砖红色,易于表示双标部位。统计显示在肺腺癌组织标本中,以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为主,约占80%。结论改进后的显色系统建立了简便、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新方法。标记结果可以清晰稳定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分布情况,便于进一步研究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锥束CT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降低病人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 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4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原X线机上采用传统技术完成手术,实验组在新引入的X线机上采用改良的3D锥束CT技术完成手术。记录人口统计学、介入前成像和手术数据,包括患者总的、透视的和减影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并评估整个手术的血管造影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术前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无显著差异。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验组显著降低了卵巢(42 vs.118 mGy;P<0.001)和子宫(40 vs.118 m Gy,P<0.001)的平均器官剂量以及总DAP(102 vs.438Gy.cm ;P<0.001)。结论 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3D锥束CT可降低病人总 DAP值,以及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同时保持了最佳的成像质量和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负性情绪、预后质量情况。方法:本组观察开始时间为2021年9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9月,将52例患者分为普通组和全程组,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全程组采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治疗时间、满意度、情绪状态、预后质量等情况。结果:(1)普通组和全程组急诊治疗时间和满意度对照中,普通组急诊治疗时间为62.18±8.69(分钟)、全程组为46.53±5.11(分钟),普通组满意度为76.38±3.44(分)、全程组为93.15±3.06(分),(t=13.223,p=0.015),两组结果有差异。(2)普通组和全程组情绪状态和住院时间对照中,普通组情绪状态为57.12±3.07(分)、全程组为43.29±3.66(分),普通组住院时间为14.19±3.22(天)、全程组为8.73±2.14(天),(t=13.315,p=0.011),两组结果有差异。(3)普通组和全程组预后情况对照中,普通组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数例均高于全程组,恢复良好数例低于全程组,(x2=10.533,p=0.017),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 由于炎症性肠病(IBD)具有年轻化、难治性、复发性等特点,其治疗周期长,对患者身心及经济消耗巨大,因此对该病的全程化科学规范管理及治疗方案仍在积极探索和优化中。我院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疾病诊疗指南为中心,通过多学科共建并联合互联网模式下努力实现对炎症性肠病的慢病优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指南解读及更新,多学科诊疗,全程管理,疗效评估及人文关怀等,通过该模式有望显著提高炎症性肠病缓解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英文简称“TCCF”)术后护理流程的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20例行血管内介入术TCC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实验组,然后筛选出2017/12-2018/12期间接收的22例行血管内介入术TCC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选择流程优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护士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优于对照组,且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流程优化在血管内介入治疗TCCF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增强护士工作热情。